第36章 同遊(第2/2頁)
章節報錯
越往望京門走,街道兩旁的店鋪越多,摩肩接踵,吆喝聲不斷。
對於自己這個封地,陳易還是很想了解了解的,他並不想當一名高高在上,不知民間疾苦的瞎眼王爺,因此也是緩緩走著,邊走邊看。
陳易是微服出巡,顧桓和幾個侍衛小心地將他圍在中間,以免被人沖撞了。
想到平時自己出門時,護衛們也是這樣圍著自己,顧桓也不由得有些感嘆,果然是人上有人!
街道兩旁的商鋪人來人往,頗為熱鬧。路邊的小攤子,多是本地農民擺賣的農産品,各種瓜果蔬菜,品貌參差不齊,卻勝在新鮮。
清平市場外停滿了車馬,裡麵人聲鼎沸。樂昌白毛茶、仁化山茶子油、南雄板鴨、新豐茯苓、北江香菇、瑤山大靈芝……種種山貨特産琳琅滿目,來往的商人討價還價、吆喝一筐筐地抬走,從水路北上或南下。
越王一行人衣著富貴、隨從侍衛環繞,眾人都知道韶州城來了貴人,此時也是自覺地為他們空出路來,不遠不近地好奇地打量著他們。
越王對眾人的目光也不以為杵,饒有興致地看了一番市場裡的貨品,吩咐隨從買一些送回府去。
眾商販見他親和,也都向他兜售著自己的商品,陳易也和他們交談著,熟悉韶州府的商貿、民生。
雖然來之前打聽過,但到底不如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比如,如今他們就知道,韶州府城門稅極低,農民和附近縣城的人都願意來韶州城買賣山貨。
“陳大人是個好官!”顧桓也不由得有些感嘆。
陳易笑著點點頭。
穿過清平市場,已是下午,眾人登上九成臺,只見遠處青山連綿,城外武江和湞江在此彙入北江,清澈蔚藍的武江水和黃色渾濁的湞江水涇渭分明。
“這可真是一大奇景!”陳易贊嘆道。
顧桓笑著解釋:“武江流經的是石灰岩山區,夾帶的泥沙較少,水質清澈;湞江流域多紅土地,地質疏鬆,夾帶的泥沙多,就成了這樣景觀。”
陳易點頭說道:“原來如此。”
“‘望蒼梧之渺莽,九疑之連綿。覽觀江山之吞吐,草木之俯仰。’”一旁的江淮也感嘆,“山河之壯闊,唯有親臨其境才能感受到。”
顧林眼前一亮,和江淮討論起“韶”樂來。
韶陽太守狄鹹新作九成臺,玉局散史蘇軾為之銘。《九成臺銘》講的正是舜帝做韶樂的事跡。
顧桓對音樂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此時也只是搖頭笑笑,卻見陳易正看著他,兩人走到了城樓邊。
青山綠水,涼風習習,顧桓迎風而立、衣袂翩躚,倒有幾分風流瀟灑之意。
“顧桓,你看韶州如何?”陳易淡淡地問道。
“好地方。”顧桓簡略地說。
“那麼,你想在這裡住一輩子嗎?”陳易挑了挑眉問道。
“殿下,我是您的侍衛,您在這裡,我自然在這裡。”顧桓笑著說。
陳易聞言渾身舒坦,過了一會兒才嘆道:“你還是這麼會說話。你不是還要考科舉?將來自然要回京,以後升官發財、前途無量,哪裡還會記得我!”語氣中有些哀怨。
顧桓笑著:“世事難料,殿下說不定也會回京呢。”
誰不是千年的狐貍,裝什麼聊齋。
陳易一怔,有些遲疑地說:“藩王無詔不得回京……”
顧桓點點頭,說道:“也許陛下詔您回京呢?福王殿下前些年不是也回去了?”
“你說的也是,那就承你吉言了。”陳易笑了笑,嘆道:“我只是放心不下母妃和妹妹。”
“只要殿下好好的。娘娘和公主在宮中自會安然無恙。”顧桓安慰著,心裡也不由得想起了聞姨娘,也有些同病相憐。
陳易點點頭,一時有些悵然,遙望著遠方的滔滔江水。
顧桓也是沉默不語,“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如今雖不是長江,此情此景之下,也不由得升起了一股悵惘和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