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大而全”、“小而全”(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我從夏希羽的口中聽說他要做大方向的調整,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轉到全新的‘複雜科學’時,我一時間難以理解這樣的決定。
一個不到20歲就完成了費馬最後猜想的證明的獲得者,要在不到25歲的時候開始轉向全新的研究方向,實在是聞所未聞。
不,準確的說,一切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都不是可以用任何人的歷史去對比的,他就是夏希羽。
——遊佳燁,1984.1】
夏希羽在關上門後,轉頭詢問道:“兩位,你們有什麼感想嗎?”
遊佳燁一語中的:“您並不把兒童當成縮小的大人。”
夏希羽大讚道:“說的沒錯——把兒童當成縮小的大人,是農業社會的習慣,這是為了讓兒童透過模仿成人的行為生活下去。以國外的經驗來看,把這種事情帶到工業社會是不行的。”
“你們也知道,我們研究所沒有託兒所,也沒有自己辦的學校,只有一個學校之外的晚託班,還是研究所內的一部分讀過大學的同事們輪流加班到九點撐下來。只能做到這些,但我們也不準備做的更多——我們不希望製造不必要的隔離,讓小孩子們多接觸世界,多見見世面才是上策。”
“在工業化社會或者工業社會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會分工,因此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很多工作必須接受學校教育才能完成,這導致只靠模仿絕對不行。關原跟我談過她做過的為數不多的數百例兒科手術後,我們都在醫學層面形成了這樣的共識——尤其是用餐、用藥、課餘活動方面。”
“據我所知,不少同事的老家那邊,小孩子游野泳溺死之後,家裡人不一定會選擇哭,但大機率會選擇再生一個孩子,反正是‘消耗品’和‘後備用勞動力’而已。”
“當年雯莉南下之後,我父母卻沒有這麼想過,而是擔心了好一會,直到78年前後收到她從星港寄回國的信件,我們才放下心。”
薛若琳覺得自己抓住了重點,於是立刻反問:“你更在意工業化的秩序?”
夏希羽搖頭:“不只是如此,研究所在各方面都應當進入工業社會。未成年人的飯食只是開始。改革要博採眾長,不只是參考國內外的經驗,還要跨學科地吸收知識。雖然很難,但只要有條件就必須做,沒有條件也要先爭取再說。”
隨後,兩位訪客看著夏希羽似乎是在突發奇想後,忽然從床上起身,開始用中文打字機撰寫長文。
見夏希羽沒有讓自己離開,兩人都留在房間裡看著他在只進行簡單修改就寫完文稿。
兩人不約而同地看向彼此,隨即開始讀了起來。
此時已經是深夜十一點,但遊佳燁仍舊能很快讀完並發表評論和意見。
“這篇文章太震撼了。不過,用‘逃課’這個詞來形容您創立的希羽組研究所這幾年的經歷合適嗎?”
“跳過了所有人理論上都應該經歷的學習階段,除了用這個詞,還有什麼?‘跳級’?”
夏希羽的反問讓遊佳燁沉默了。
沉默一小會後,前者才慢慢搖頭。
“跳級是學有餘力的學生的高效學習之後的結果,我們不能自稱為跳級,至少目前不能。”
“我們會在未來也可能會經歷中科院的某些過往經歷,但我們沒有任何歷史包袱,因而到時候的情況一定比現在的中科院面臨的要容易處理得多。”
“即便如此,我們仍舊不能放過這些問題。研究所這邊正在為建設開放實驗室做準備——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不能完全來自於我們自己的單位,因此今年之內我希望能建成一個開放實驗室。”
薛若琳隱隱猜到了夏希羽的想法,但對這個詞難以完全把握:“‘開放實驗室’是什麼?”
“不只是對國內的單位開放,提供一些有償或無償的服務,還包括成規模的招收訪問學者,以一比一或者二比一比例定期聘請外單位的科技工作者參與到我們的工作中。美、日、法、德等國都有,我也在法國與羅伊教授合作研究過,但時間不長,因此很少提及。我們希望的聘請期限至少是一年,一般來說是三到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