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IFSCA1982年會(5)(第1/2頁)
章節報錯
【費爾潑恩博士在學會上的出現讓我猛然發現,我的努力有了效果——整個學科的發展開始以我意想不到的速度發生了與我熟悉的歷史不同的變化。
——夏希羽,1982.2】
“弗羅茨瓦夫大學的費爾潑恩先生您好,沒想到您會從波蘭遠道而來。”
費爾潑恩見夏希羽準確地說出了自己的來歷,立刻激動地打招呼:“來自中國的夏希羽),你好。在見到您之前,沒想到您真的如此年輕!”
“您能在國內如此混亂的情況下依舊堅持工作,這才是讓我由衷欽佩的。各位,請坐。”
夏希羽帶著沈涵曦在六人的面前坐定後,薩蒂教授首先說話:“兩年前的這個時候,夏希羽)和扎德在震旦大學的邂逅開始了模糊數學的‘夏希羽年’,此後,隨著費爾潑恩的研究成果問世,以及我的學生弗朗索瓦提出了希望能把模糊數學理論應用於影象識別……
“我向扎德與羅伊請求了意見之後,覺得目前的學科發展出乎意料的快。再加上高野先生以及他在東京工業大學的同事們在櫻國的努力之下,模糊數學的工程應用也走因而上了快車道。所以,我們幾人剛剛討論了有關學科發展的問題,以及明天上午的一些議程問題……”
從薩蒂教授開始,將近半個小時的討論後,房間裡的所有人在距離正式開始只剩十分鐘的時候,一起離開了教室。
其中,走在前面的一群人中,從前往後依次是扎德、羅伊、夏希羽、薩蒂,以及緊跟在夏希羽左側的沈涵曦。其餘人都走在了他們五人的身後。
一位路過這棟教學樓的《洛杉磯時報》記者拍下了這一幕,隨後立刻跟在他們身後。
“看來我沒看錯,中間的這個戴著兩枚勳章的年輕男人就是夏希羽,他身旁這位長得無限接近於完美的亞洲美女沈涵曦……這邊的學術會議肯定比回到編輯部喝咖啡要有意思。”
抱著這樣的心情,維萊莉·科爾曼決定今天就留在這裡,以期得到關於夏希羽的更多資訊。
正當他準備前往夏希羽所在的教室時,她的身後忽然傳來了一聲熟悉的聲音。
“維萊莉!你怎麼也在這?”
“艾琳·哈蒙德……你不是去了《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嗎?怎麼跑這麼遠的地方來?”
“我在這邊有一位專訪嘉賓。約我今天中午之後,全程跟著他進行採訪。”
“別告訴我是那位來自大洋彼岸的男孩子吧?”
聽到這個問題,艾琳·哈蒙德有了不好的預感:“對……難道你也……”
“我沒有你那麼幸運,我只是恰好在這邊辦點事,然後路過這裡的時候就看到了那兩枚熟悉的勳章。我以前採訪過其他獲獎的高盧人。”
在維萊莉做出瞭解釋後,哈蒙德才鬆了一口氣:“所以,你也準備採訪他嗎?”
“我本來是這麼打算的,但是我也清楚,除了你們之外,他沒有接受過任何非中國的媒體採訪。即使是中國的媒體,他接受採訪的次數也極為有限,能找到的與他有關的照片幾乎都是五個人以上的合照站的也不是主要位置,完全沒有他個人的照片。剛剛我好不容易抓拍到一張,但畫面中也有六個人。而且不論是夏希羽)還是沈涵曦),都只有側半邊臉。”
“要不我們先跟著他去聽聽他聽的講座怎麼樣?我昨天拿到的安排顯示,他本人在這次會議期間沒有任何學術講座的場次。我覺得他很可能像去年去高盧那次一樣,在米國停留一段時間。”
“我同意,先進教室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