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乾隆四十八年十月初四,高嶺站大營(今葫蘆島高嶺鎮附近),皇帝駐蹕處。

四個多月前,已經七十二歲的乾隆皇帝,開始了第四次東巡盛京,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的東巡。

因為乾隆前些年下旨在盛京修建的文溯閣已經完成,故而此次需要他親臨盛京進行慶賀,向祖先表明自己的文治功勳。

與前次東巡不同的是,這一次乾隆是從圓明園啟鑾,先到避暑山莊停留。因為天氣炎熱,人員車馬行李眾多,行走不便。因此直到了八月十六日,會同前來承德的卓索圖部的各位蒙古王公後,才再度啟鑾,前往盛京。

同時,他又命怡親王顒琅攜帶玉冊、玉寶(實際應稱為諡寶、諡冊,是清代皇帝為前代帝、後上諡號時的制用之物。清代定製:凡皇帝恭上皇考妣尊諡、廟號,敕工部制玉冊、玉寶,加上列聖、列後尊諡,敕重製玉冊,改鐫玉寶。),帶領諸位阿哥及禮部、工部所遣官員於太廟跪拜後,於八月十二日從北京出發,九月初二日在常家屯匯合。

皇帝的大帳內,一個面容清秀俊美,頭戴雙眼花翎官帽,身穿從一品朝服的大臣正在唸誦軍機處擬好的旨意。

“薩載、閔鄂元奏江蘇按察使司監盜犯鄧二等五名,一同越獄於八月二十九,九月初三日先後拿獲。業經申明,問擬斬決,具體在案。其屬按察使蘇松糧儲道秦學溥請交部嚴加議處等語……”

大帳正中,坐著一位身著醬色湖綢棉袍的老者。此人的頭髮已經花白,但從氣色面相上看去,保養的十分好,看上去不過五十多歲的樣子。

他,正是七十二歲的大清皇帝,乾隆。

乾隆靜靜的聽著站在下面的和珅唸完擬好的聖旨,微微點頭後才說道:“這個秦學溥,真是辜負了朕對他的提拔。讓薩載和閔鄂元再行徹底追查,若有其他情弊之事,另行具奏。你按朕的這個意思再擬旨意。”

“嗻,奴才遵旨。”唸完旨意的和珅和立在一旁的福康安都磕頭領旨。

“免禮吧。”

“嗻。奴才謝主子。”

說完了這一件,乾隆又皺著眉對福康安說道:“朕今天接到李奉翰(江南河道總督)的奏報說,雲南運往京城的銅船在江寧遇風沉了。福康安,你當過雲貴總督,這運銅的船是怎麼回事?”

此時的福康安年紀才二十九歲,自乾隆三十六年輔助阿桂在大小金川平亂作戰,到乾隆四十六年任四川總督緝拿“咽匪”治亂,在這十年時間裡,他在朝中已經有“名將”之稱。

他歷任戶部侍郎、滿洲鑲黃旗副都統、內大臣、吉林將軍、盛京將軍,再到雲貴總督、四川總督兼成都將軍。乾隆四十七年,因在四川緝匪有功,擢為御前大臣,加太子太保。

今年受詔回京署理工部尚書;五月,又授為總管鑾儀衛大臣、閱兵大臣、總管健銳營事務,伴駕隨同前往盛京。

站在和珅對面的福康安聽到皇帝跟自己說話,又連忙跪下。

“免禮。”

福康安隨即起身回道:“回主子,雲南和貴州運往京師的銅鉛之物,一向都是在重慶另行打造船隻,僱傭水手的,交卸過後,再將船隻拆卸變賣。”

乾隆道:“還有這樣的事?”

福康安回道:“奴才以前在四川和雲南任上時,就派人查詢過此事。當地負責此事的歷任委員都是這樣做的。每船所裝銅鉛甚多,所以必須要將船身的板片加厚才可以。是以每次都是打造新船。

奴才以為,四川裝運貨物的船裡,本來有很多大船,頗多堅實可用。以後只需挑選堅實耐用的貨船,按照市價僱傭船隻和相關船工即可,實在是沒有必要另行製造。”

對面的和珅看了一眼福康安,沒有說話,而福康安則恍若不覺。

“每年都要打造新船,卸銅之後再拆卸變賣……”乾隆默然無語。他深知這裡一定弊情甚多,但此時官場貪腐已成常態,按下葫蘆浮起瓢,各地貪腐之事層出不絕。

但這話他還不能說,否則如何對得起自己和臣子們標榜的“盛世”?

乾隆晚年之後,一心想要打造盛世景象,但同時卻變得十分怠政。尤其是在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立皇十五子顒琰為儲君之後,他已經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因貪腐而興大獄殺人了。很多時候他只能在奏摺的批示上命令地方督撫嚴飭辦事官員。

之前提到的江蘇鄧二等五名囚犯越獄一事,五個搶劫重犯,竟然能從嚴密看守的大牢裡逃出,扳開牢房的柵木,扭斷鎖鏈,翻牆而走。簡直荒唐可笑。

而剛才他所問到的滇銅沉船一事,則是關係到鑄錢的國家大事。此次江寧沉溺的船上所運銅鉛達高達九萬斤之多,若說此中沒有弊案,乾隆自己都不信。但此刻他只是先讓兩江總督薩載和河道總督李奉翰趕緊想辦法打撈。

想到這裡,乾隆又問和珅道:“和珅,你是管著戶部的,我大清每年從日本國運來的銅有多少?”

和珅回道:“回主子,據奴才所知,目前我大清每年從日本國運入精銅兩百萬斤上下。”

乾隆緩緩點頭,習慣性的伸出右手,一旁的太監連忙將一杯溫熱的人乳遞到乾隆手中。乾隆喝了一口才慢慢道:“雖說現在滇銅年產已過千萬斤之數,不過日本國每年輸入的銅對我大清仍然重要,務須保證採買數量。”

和珅此時突然想起一事,下跪奏道:“主子,奴才今天接到理藩院送來的朝鮮使臣奏報,上面說日本國東部火山爆發,災情甚是嚴重,恐怕會影響日本銅的交易。”

乾隆微微點頭:“嗯。朕知道了。你下去擬個條陳呈上來。朕自登大寶以來,向來嚴禁販米出洋,命各該省督撫,於各口要隘,務必實力巡查。”

“嗻。”二人叩頭後,起身退出了大帳。

乾隆抬頭看著離去的兩名股肱之臣,滿意的露出了一絲微笑。不過當他看到桌案上的一疊奏摺,微不可查的嘆息了一聲,提起了筆,開始批示。

與福康安告辭後,和珅回到了他的住處。

此時的和珅,深得乾隆信任,因而身兼職位之多,令旁人咂舌。除了管理京師崇文門稅關、署理兵部尚書、管理戶部三庫以及理藩院尚書外,作為國史館副總裁、文淵閣提舉閣事的和珅,這次跟隨乾隆東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將編纂好的《四庫全書》送進盛京的文溯閣存放,這也是此次東巡的慶祝活動之一。

三十二歲的和珅高高瘦瘦,嘴唇上的一撇精緻的小鬍子,面容十分的清秀俊美。如果換了一身衣衫走在大街上,不認識的會以為這是個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