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小小阿妙(第1/3頁)
章節報錯
兩人推杯換盞之間,勝海舟就問起仙台藩會怎麼安置這些流民。
片山勘兵衛沉默了一下,苦笑道:“沒什麼安置,藩裡也不會去管。”說完重重的一巴掌拍在自己的膝蓋上。
“此話何意?”
“藩裡的命令是,等流民自行離開。”
“離開,他們能去哪?實不相瞞,我之前到過弘前藩。”
“哦?情況如何?”片山勘兵衛十分意外,他只是聽過流民和路人傳言的各地災情,實際情況並不清楚。而且仙台藩這裡的情況,要比其他地方好很多。
“農田絕收,十戶九空,饑民相食。”勝海舟面帶沉重的說道。
“!!!”片山勘兵衛大驚,他沒想到東北地區災情居然嚴重到如此地步。
要說片山勘兵衛所就職的仙台藩,在島國諸藩中經濟條件算是非常好的。本身封地的位置得天獨厚,還靠著大海。伊達家的公開俸祿是62萬石,但實際的石高卻超過了200萬石。除了大面積開墾溼地種植水稻外,仙台藩領內還有鐵礦,冶煉和畜牧業也很發達。
跟其他諸藩不同的是,伊達家推行了一種被稱為“買米制”的專賣措施。領地內收繳的稻米,從石卷港出海運往江戶出售,獲利巨大,曾經一度佔據了江戶市場上流通稻米的一半。
同時仙台藩還將一部分的稻米和水產品出售往大阪,藉以加強與京都公方之間的聯絡。
久負盛名的島國“吉品鮑”還有魚翅等俵物,其實就是出自仙台藩。不過是在經過加工成幹鮑之後再冠以“長崎水產”的名義再銷往隔壁帶清。
“獨眼龍政宗”在對外貿易上做過的最猛的一件事,就是在慶長十八年派人出使羅馬教廷,希望能直接進行貿易。但是因為德川家康實行閉關鎖國、嚴厲限制天主教的政策,交涉也就失敗了。
雖然仙台藩很富裕,但農業對仙台藩的經濟還是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柱作用,一旦發生災荒,伊達家也是扛不住的。
不過此時,東北地區的災荒還沒有完全影響到這裡。所以除了市町上流民增多之外,仙台藩表面上還是一片歌舞昇平。
勝海舟仔細的講述了他在東北地區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他沒有提到趙新,過了這麼久,他早就明白趙新不是島國人;但他也不是清國人,因為趙新沒有辮子,包括那個後來的劉勝。
對於這樣一個來歷不明的外來者,一旦被官府知道行跡,是要招來殺身之禍的。
片山勘兵衛就這樣聽著的勝海舟的講述,時而激憤,時而怒罵,連他面前最愛吃的蒲燒鰻魚飯,也沒有再動一筷。
“那依閣下的見解,如何才能救助災民呢?”
勝海舟猶豫了一下,眼前的這位片山勘兵衛才剛剛認識,說多了就是交淺言深了。於是他無奈的嘆道:“我也冥思苦想了很多天,想不出什麼好主意。”
片山勘兵衛微笑看著勝海舟,他知道對面這個年輕人沒有把話都說出來。從一開始互相認識時,他就覺得這個年輕浪人有點不對了。
這得多招搖啊,一個普通的年輕武士出遠門還帶著兩個隨從?而且那兩個隨從穿的還不錯。
其次就是片山勘兵衛注意到,勝海舟的口音和那兩個隨從的口音完全不一樣。那兩人的口音是東北口音。這一個近江國的浪人武士,找兩個陸奧的人當隨從?這不合理啊。
於是片山勘兵衛不再追問,而兩人接下來沒再多說什麼,只是讓老闆娘把冷了的飯菜加熱一下,就草草吃完。
等出了酒館的門,片山勘兵衛感謝了勝海舟的款待。說自己才是本地人,結果反倒讓勝海舟掏錢破費了。他接著又指向了酒館西邊的一片住宅區,向勝海舟說自己家就在那邊,如果勝海舟這些天不走的話,希望後天能請他去家裡做客,吃頓便飯。
勝海舟考慮了一下,覺得是個打探訊息的機會,也就十分爽快的答應了。
等片山勘兵衛遠去後,一旁等候的久藏和平太則走到勝海舟身後。平太開口問道:“這人是幹什麼的?”
“本町奉行所的同心。”
“那會不會……?”平太沒有往下說,他擔心會有什麼麻煩上門。
“不用擔心。他還請我後天去他家裡做客。這個人,有點意思。”勝海舟看著片山勘兵衛離去的方向微微一笑。
“勝大人。”久藏突然叫著勝海舟。
“嗯?”勝海舟轉回身,只見久藏遲疑著從身後慢慢拉出一個小女孩兒。
“這孩子是……”勝海舟一看這孩子的外貌就知道是個流民。此時已是十月,天氣漸冷,這女孩身上的衣服都破成一條條了,還光著腳,雙手摟在胸前,微微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