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人生如客無我相(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裡不光有他費盡心思設計的亭臺樓閣和花花草草,蒐集的三十多萬卷藏書、以及各種金石古玩字畫,還有朝夕相伴的妻妾子女、僮僕。
且不說自己都臨近八十,他的正妻王氏也七十七了,驚慌之下,流離顛簸,身體也吃不消,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悔之晚矣。
袁枚這輩子好色風流,到處沾花惹草,光是妾室就娶了七八名。因為第一個妾室陶姬頗有才情卻早亡,從此他就認為“女子有才致為造物忌也”,於是之後娶妾都是求貌不求才。
到了如今,諸多妾室要麼亡故,要麼就被他送人,除了正妻王氏,身邊只剩了陸姬和鍾姬。而他身旁一臉驚恐的鐘姬,也是袁遲的生母。
提到袁遲,就不能不說他已經和竹溪沈氏訂了親,明年就要成婚。自己要是逃了,沈家必受牽連。
還有,就算是一大家子都能逃掉,江寧將軍慶霖肯定會跟著倒黴,要知道整個江蘇官場都清楚他們兩家的關係。
雖然雙方各為其主,可幾十年的交情哪能說放棄就放棄。人家敢豁出去讓兒子給自己傳遞訊息,自己也不能陷慶霖於不義!
袁枚已經八十的人了,對他來說,如今的大事除了兒子的婚事和隨園的延續,就只有北海軍何時入關取代滿清。至於生死,他在三年前就看開了。
話說袁枚在46歲的時候,有個叫胡文炳的人給他看了相,隨後告訴他,你會在63歲得子,76歲壽終。袁枚一輩子不信鬼神,所以也就是姑妄聽之。誰料他63歲真得一子,於是他也開始相信自己的命運劫數難逃。
到了乾隆五十六年,76歲的袁枚果然身體大不如前。先是得了場痢疾,病中還夢見了一僧一道上門,告訴他壽終的準確時間。於是他便讓同仁好友提前給他寫輓詩,也為家人提前做了安排。
到了那年除夕,隨園上下所有人都在惴惴不安的等著他“坐以待死”,煎熬中不知不覺就到了大年初一。直到一聲公雞長鳴,天亮了,袁枚安然無恙,全家人喜極而泣。
也正是有了這場經歷,袁枚徹底將生死看開,遊天台,登黃山,甚至敢坐船去北海鎮。
“人生如客耳,有來必有去。其來既無端,其去亦無故。但其臨去時,各有一條路。”
從1791年開始,隨著北海軍情報局的建立,北海鎮也開始在滿清治下的各主要城鎮建立情報站。這些情報點的主要任務並不是搞破壞,而是蒐集包括物價在內的各種商業資訊、繪製包括街道和橋樑在內的城內空間結構、以及駐軍佈防的資訊。
具體到江寧城的情報點總共有四個,江東門外、三山街、還有就是東門外桃葉山下的“晉王渡”附近。跟京城的情報點一樣,江寧的情報站也是不發生橫向聯絡,所有蒐集的情報每隔三天便會用電報發往山東,經匯總後再發往情報局總部。
袁枚從北海鎮回來前,趙新在送行的時候曾私下告訴他,以後如果有麻煩需要幫忙,可派人去城內三山街上一家名為“同心成”的氈貨鋪,找一位姓常的掌櫃,只需說過暗號,把事情如實告知即可。
袁通得了老爹的指示,急匆匆的坐著轎子來到城內。好在三山街並不長,他很快就找到了那家鋪子。剛一進門,一股子隱隱的羊羶味就往鼻子裡竄。
店裡地方不大,也沒客人,看到有人上門,櫃檯後一名操著山西口音的夥計招呼道:“這位客官,您可是要選氈子?那您可來對地方了。敝號的毛氈在三山街上那是數得著的上等貨,毛絨又細又密,都是從.”
袁通哪有心情看什麼氈子,急赤白臉的打斷道:“貴號常掌櫃可在?”
“呃,在的在的,請稍候。”夥計說完轉身推開一扇通往後院的小門,喊了一嗓子:“掌櫃的,前面有人找!”
過不多時,一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低著頭從門外走了進來,他打量了兩眼袁通,隨即笑著拱手道:“鄙姓常,正是這裡的掌櫃。敢問這位客官找常某有何貴幹?”
袁通拱手還禮,深透一口氣,低聲道:“我有一個電,電冰箱,想跟貴號換個洗衣板,不對,洗衣機。”
聽到對方磕磕絆絆的說出暗號,常掌櫃面色微微一變,隨即抬起櫃檯上的一塊活動板,對袁通示意道:“客官,請跟我來。”
他說完便對夥計使了個眼色,那夥計會意,點了下頭便不再理會。
等袁通跟著對方進了門臉房隔壁的賬房,還不等他說話,就聽常掌櫃道:“閣下可是袁達夫袁先生?”
“常掌櫃認識袁某?抱歉,袁某敢對天發誓,貴號這裡還是第一次來。”
“別介意,袁先生。雖說先生知道暗語,可若是常某連袁先生父子都不認識,那還怎麼辦事?在三山街這種人多眼雜的地方,做事如何小心都不為過。”
袁通詫異道:“伱怎知道我長什麼樣子?咱們從未見過。”
常掌櫃面帶微笑道:“袁先生貴人多忘事。您和倉山居士去年去北邊,下船後是不是辦過通行證?我們有存檔。”
“你是說照片?”袁通恍然大悟。
說實在的,他在北海鎮的那兩個月現在想來就跟做夢一樣,新奇的事物見了太多,如同進了萬花筒。相比於照片,伯力的那座三百萬噸的鋼鐵廠才更令他震撼難忘。
“袁先生,您今天來有何事需要幫忙?”
“袁某此來,是懇求貴上保我一家平安!如今官府要對家父動手!再晚怕是來不及了!”
袁通說罷,對著常掌櫃深施一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