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一夜攪碎千秋夢(四)(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秀德越看神色越是凝重,心想這圖如果是真的,那麼八卦教在北方地區的各大家族完全可以一網打盡!
“馬上給盛京發電報,報告沈長官!”
沈貴生接到電報的時候,正在吃晚飯。他默不作聲的看完電報,便將其遞給了東線司令部參謀長李睿。
“夠可以啊!小沈。”李睿看完一拍桌子,高興的道:“不聲不響的查出這麼大的案子。八卦教匪首,嘖嘖,你可幫了我大忙了!來,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貴生跟對方碰了杯,謙遜的道:“參謀長,我也是沒想到。”
李睿讚道:“不愧在陛下身邊呆了好幾年,不出手則已啊!”
貴生一聽,連連擺手,直說不敢。
別看趙新現在還沒稱帝改制,可北海軍內的很多由他培養的高階軍官已經在私底下稱其為“陛下”了。之前很多人心裡曾有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盛京都打下來了,趙王爺還不登基稱帝呢?
就在不久前中秋的時候,隨著盛京戰役進入尾聲,便有人壯著膽子問了這個問題。趙新當時的表情是似笑非笑,反問了一句:“關外稱帝,你是想讓我做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
得,這下好多人都明白了,敢情那位心裡還有這麼個忌諱。
兩天後,北海軍情報局的負責人王長生接到了廣寧方面發來的電報。作為趙新的重要狗腿,王長生深知趙新對八卦教的態度,當即按圖索驥,電令山東、河南和直隸方面的情報站,對金鄉侯家、商丘郜家和大興進行尋訪探查。
一時間,北海軍情報局在華北各地佈設的暗樁紛紛出動。
話說在八卦教的眾多分支流派中,離卦門、震卦門和坎卦門是實力最為雄厚、影響力也最為深遠的三支。前兩支不用說了,單說坎卦。
在八卦圖中,坎卦屬水,方位上代表了北方。劉佐臣當年立教的時候,是以地處曹州府的單縣為中宮,所以坎卦的活動範圍就包括了曲阜和直隸。到了劉省過做“中天教首”的時代,坎卦的實權人物就是出自曲阜孔家的孔萬林。
別看是曲阜,可孔萬林這個人極度仇視滿清。一直在暗中發展力量,試影象王倫一樣來場大的。
很可惜的是乾隆三十七年,孔萬林被抓,供出坎卦的門主是直隸容城張家。之後隨著張家被抓,坎卦的活動中心就轉向了大興。對外的叫法是“白陽教坎卦支派”,這也是後來天理教的前身。
跟靠山屯的情況差不多,至少從乾隆三十七年開始,除了愚昧無知的老百姓,一些正藍旗的滿人也加入了坎卦門,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消災祛病。
除了上述三地,情報局還給京城情報站發了封密電,要求監視一個在順城門外從事更夫工作的傢伙,此人的名字叫做林清。
之前說過,北海軍情報局在京城的情報點有五處,其中專司跟蹤盯梢和行動的是位於東便門外的四分站。這個據點的主要成員都是早年從漕幫中發展出來的,以山東人居多。該處據點對外用來掩飾身份的,是一家名叫“長髮號”的大酒缸。
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十八,傍晚時分,大酒缸裡已經坐滿了客人。這會兒正值飯點,好多人都不忙喝酒,而是先填飽肚子。幾名操著山東口音的夥計忙前忙後,舉著托盤將一碗碗澆了湯汁的餄餎面端到食客面前。
這年月京城的酒館一般都是山東人和山西人開的,像大酒缸這種業態從前明就有了,除了賣黃酒和不多的下酒菜,也會賣什麼刀削麵、餄餎之類的吃食。歷史上到了晚清,好多酒館就逐漸發展成了兼營炒菜的二葷鋪。
“長髮號”算是東便門一帶酒館裡規模最大的,到這裡消費的多為販夫走卒,也有守城門的兵丁,總之形形色色,三教九流。
整座酒館是兩間蘆蓆遮頂、四周土坯牆壘成的屋子,除了門臉兒,還有個伙房。門臉房裡錯落分佈著八口兩尺多高的陶製大酒缸,底部有四分之一被埋在了土裡,缸口上的木蓋子都用紅漆刷了,周圍擺上四五張凳子,這就是桌子。
跟其他酒館不同的是,每到入冬,“長髮號”就會在門臉房的當中擺一個直徑一尺五的鑄鐵爐子,燒的是煤球。爐口上通常會放著一個大銅壺,裡面的水燒的滾開,從壺嘴處不停往外噴著白汽,讓屋裡既暖和又不那麼幹燥。
跟後世的酒館不同,這年月京城的酒館售賣的多是黃酒,有山東來的,有從浙江來的,也有來自京城四郊的。像後世城南的採育、禮賢,城北的立水橋,城東的通州西集,海淀的黑龍潭,直隸的良鄉,都分佈著大大小小的釀酒作坊。
情報局之所以要在這裡開酒館,那是因為離此不遠的崇文門外就是酒類批發的集散地。滿清嚴禁在內城開釀酒作坊,所有運到京城的酒類由十八家商號統一批發銷售,運酒的車也只能走崇文門,所以那裡又被稱為“酒門”。
鋪子的酒類品種多,顧客也就多。尤其是過了白露節,喝酒的人一下就多了起來。
富裕的酒客通常會來碗紹興黃或是良鄉黃,再來盤皮凍或是炸蠶豆;手頭緊的則會自帶一包半空的烤花生或一個洗乾淨的蔓菁,大家不分高低貴賤圍爐而坐,喝著酒烤著火,忘記了一天的煩惱和勞累,消磨著枯燥的冬日時光,十分愜意。
真實歷史上的張秀德是“洪洞通臂纏拳”的二代傳人,真實身份是個賬房先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