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錢康的建議,趙新沉吟良久。他知道再不著手解決電力的問題,北海鎮的工業發展很快會進入瓶頸期。

話說要想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化體系最要緊的就是得有以軍工為代表的重工業,而重工業又極度依賴基礎工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冶金、煤炭、石油、電力、化學、機械、材料,這七項都是基礎工業,每一個都是投資巨大、建設週期長、耗用能源多的大戶。

如今北海鎮經過七八年的建設,前四類已經達到了另一時空村辦企業的規模,後三類只解決了有無。

這裡面除了因職業教育跟不上而導致高素質技術工人匱乏外,裝置採購的鉅額支出也讓趙新頗為頭疼,他只能先緊著最急需的買,其他能拖就往後拖。

錢康的提出的儲能電站方案看似很好,而且投入還少。但以後呢?隨著運轉裝置的增多,白天的耗電量達到滿負荷,部分生產就要調整到晚上,電力的峰谷差異將會越來越小,最後還是得回到電廠擴容的根本問題。

說實話,趙新其實很想將西拉河東岸的火電廠擴建。問題是搞一座電廠實在太費錢了,動輒幾億幾十億。之前才60兆瓦的裝機容量就花了他五個億,現在要擴充到600兆瓦等於翻了好幾倍,近乎11噸黃金!

截止1793年底,北海鎮開採的金礦區共有五座,年產金量5.7噸。其中就包括了蒐楞吉島、蝦夷地鴻之舞區、千島群島的烏魯普島、南九州的菱刈礦區、以及黑龍江城北部的呼瑪礦區。此外這兩年從婆羅洲各礦區收購的黃金有五噸多一點,北海鎮為此支付了近300萬北海銀元。

至於那座遠在大洋彼岸的科洛馬礦區還沒有正式開採,第一批三百人規模的婆羅洲華人礦工雖然已經到了,可主要的工作還是查詢礦脈、修路、拓寬圓屋河的河道。之前魯奇他們探險的時候有些河段連橡皮艇都過不去,所以別說金礦石往外運了,開採裝置和糧食補給運進去都費勁。

最要命的是,趙新手裡的黃金還不能光明正大的出現在另一時空的國際黃金市場,每次都要透過特殊渠道洗白,光是中間費用對方就要扣掉三成,所以電廠擴容的實際投資差不多得要十六噸黃金才行。

趙新可沒有十六噸黃金,他現在手裡只有不到五噸,其中有半噸多是他歷年從牙縫裡一點點攢出來的,主要是為了保證穿越眾的工資以及招募新人;另外的四噸才是今年上半年開採出來的。之所以產量比去年有所提高,主要是今年菱刈礦區那邊增加了開採挖掘裝置和十臺礦石粉碎機。

其實菱刈礦區在整個亞洲只是品位最高的,金礦區最多的還要屬東南亞;尤其是東爪哇島、婆羅洲和巴布亞島金礦遍佈,那座世界最大的“格拉斯伯格金礦”就在巴布亞島上。

問題是這年月東南亞的自然條件太惡劣了,絕大部分地區都是未開發的原始森林;食人族、疾病、交通、糧食供給都是不好解決的問題。想要開發那裡的金礦,送五十萬人過去都不嫌多。所以趙新給王遠方的任務主要是搞掉那些大大小小的蘇丹國,先把坑佔住。

哪邊都需要錢,都需要用黃金從另一時空購買物資支撐發展。事實上趙新現在連儲能電站的錢都拿不出來,他手頭的這批黃金馬上就要支付用於擴軍的武器裝備,相關的交易細節是趙新在三個月前親自談好的。

北海軍發展了近十年,現有兵員總數已經超過了十七萬。其中海軍是1.8萬人,陸軍14萬人,後勤支援部隊1.3萬人。

目前劉勝、範統負責的西線兵團總兵力為4萬,鄧飛負責的東線兵團是2.5萬,盛海舟負責的山東部隊是2.5萬,王遠方負責的南洋方面是1.5萬,北海鎮現有的衛戍部隊是1萬,剩餘的2.5萬人則如同撒胡椒麵一般部署在從喀爾喀到西伯利亞的各處要點。

就這麼點兵力想要出入關是肯定不夠的。滿清目前在關內的總兵力是六十萬上下,其中直隸、山西、河南、山東的總兵力是十八萬,江南五省的總兵力接近十五萬。三十三萬也只是經制的綠營兵和八旗兵數量,整個北方地區還有將近十萬的地方團練武裝。

趙新的計劃是在1795年3月底,透過依靠山東方面的人口優勢,將東線兵團和山東部隊的總兵力擴充到25萬,如此才能完成一舉奪取中原和江南五省的戰略目標。

雖說北海軍打清軍就是壯漢打小孩,可就算再欺負人,幾萬部隊也搞不定七百多個縣。總不能前腳打下來,後腳就棄城不顧繼續下一個吧?

今年的夏季攻勢結束後,北海鎮在山東的地盤已經擴大到了五府43縣,對應的人口總數則超過了1400萬。20萬對1400萬,徵兵比例才1.4%,意味著青壯隨便挑。

清代中晚期的山東是整個中國北方人地關係最惡劣的地區,比河南還差。伴隨著乾隆時代的人口大爆炸,如今的山東全省在冊人口已經突破了2600萬,而宜耕地的開墾在康熙年間就已基本結束;之後再開墾的無不是河灘山坳的尺寸之地,極為貧瘠,一遇水旱之年就是顆粒無收。

別看孔紹安在登州各地大搞農會,透過現金和債券等方式,從地主手中贖買土地再佃給無地農民;實際上就算把登州的地主縉紳全部打倒,把所有好地壞地都平均分下去,人均耕地也就三畝多一點,月均糧食佔有量僅為30斤,根本達不到最低36斤的生存需求線。

為了解決膠東地區糧食不足的問題,這兩年北海鎮向登州陸續運送了二十多萬噸糧食。各地軍管會一邊向適齡兒童提供免費的午晚餐,鼓勵他們讀書;另一邊又透過縣鄉村的三級農會招募了二十多萬農民大搞公共工程,實行以工代賑,修建改善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光是海港就新建擴建了四處,其他諸如河道拓寬清淤、河壩加固、農田水利、道路、城市排水等工程更是不計其數。

都說有組織的工人是好兵源,被組織起來的農民一樣是好兵源。

然而二十萬人好招,可二十萬條槍就不行了,必須得從另一邊買,而且還不能沿可沿兒的買,所有型別的武器必須照著1.2倍進貨,得有備用的。

跟僕從軍用的武器不同,北海軍正規部隊從來配發的都是來自另一時空的半自動和自動武器,目的是為了實現武器代差,以便能用更少的人欺負更多的敵人。

之前委員會開會討論此事的時候,曾有人提出疑問,為什麼不能裝備“1790式步槍”,而是非要從另一時空買武器?

這種事根本不用趙新親自出馬,身為軍政部負責人的吳思宇就做了解釋。

簡單來說就是,燧發武器部隊的訓練和作戰法則跟使用半自動武器的部隊有相當大的不同,不能這個團用“三三制”戰術,那個團玩列陣排隊槍斃。再說後勤的軍火庫裡也沒有十幾萬杆燧發步槍,滿打滿算就兩萬多杆。

之後還有人提議搞什麼“後裝雷汞擊發槍”,軍工負責人趙亮用另一時空的槍械發展史進行了駁斥,那特麼完全就是異端,別侮辱我。

錢康和趙新足足談了一個多小時,說完擴建的問題,又說了裝置採購的事。趙新耐著性子認真聽完,已經是頭暈腦脹。他將手中未燃盡的菸頭掐滅,說道:“老錢,我再合計合計,一週後給你答覆。”

“那行,我等你訊息。”

錢康知道趙新有難處,可擴軍的事跟他沒關係啊,他來十八世紀又不是帶兵打仗的!作為電力口的負責人,電力供應一旦跟不上就是他的失職,所以必須未雨綢繆。另一時空要是一個地區的電力不夠用還可以透過電網調,可本時空他去哪調?只能自己解決。

目前整個北海鎮的用電就靠著兩座小火電廠和十幾臺柴油發電機組在支撐,油田和金礦上的用電更是完全依賴柴油發電機組。關鍵是那玩意也不便宜,一套1800KW的也要好幾百萬。

趙新起身將錢康送到院門口,回來後剛要推門進屋,一股子煙氣撲面而來,燻的他直咳嗽。他和錢康兩人在屋裡抽菸抽的烏煙瘴氣,之前在裡面待著不覺得,這會兒出來再進去就嗆嗓子了。

趙新索性讓警衛把屋門敞開散散味兒,自己在院子裡來回溜達。走著走著,他就停在了院牆西南角側的樹池前,抱著雙臂,對著眼前的幾顆葉子枯黃的竹子發起了呆。

侍衛長柴如桂見他時而緊皺眉頭,時而眼睛微眯,時而喟然嘆息,知道這位肯定是遇上了棘手的事,正在想辦法,便對著周圍的警衛比劃了一個噓聲的手勢。

此時四周除了風吹鳥鳴,竹葉沙沙作響,再無其他聲音。也不知過了多久,柴如桂耳朵一動,突然聽到院子外傳來了腳步聲,而且越來越近。過不多時,一聲“敬禮”的口令響起,隨後厚重的院門被人從外推開,披著件墨綠色軍大衣的丁國峰走了進來,身後還跟著個警衛,手裡拎著一包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