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咱們都被他耍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按照清廷制定的預警章程,隨著京城九門的關閉,城內的八旗官兵和旗民丁壯必須以所在旗為單位編隊集結,跟隨所屬牛錄的旗號行動。各部旗民的集結順序如下:
兩黃旗因為居住在安定門和德勝門內,集結地為地安門;兩白旗居朝陽門和東直門內,集結地為東安門;兩紅旗居於阜成門和西直門內,集結地為西安門;兩藍旗居於宣武門和崇文門內,因此要經千步廊,集結於金水橋前;隸屬於內府參領、佐領的護軍營和驍騎營,則單獨前往神武門外集結。
此外在京的宗室王公中,和碩親王領披甲家丁15人,多羅郡王領10人,多羅貝勒領8人,固山貝子領6人,前往午門外本旗護軍集結之處待命。閒散的宗室王公須率府內壯丁,於自家門前集結待命。而負責維持京城治安的九門步軍巡捕五營,則須立即趕往各處城牆環立,以備警衛。
當上述各旗在指定地點集結完畢後,帶隊的都統應立即前往午門聽令,如正官外派出京或是員缺,則由副職代替。
炮聲一響,皇城四門關閉,被困在軍機處的儀郡王永璇和軍機大臣王傑、慶桂三人就只能讓大內侍衛在午門城牆上垂索傳遞資訊,以便隨時掌握外部的情況。
永璇此刻是真後悔,沒事閒的來什麼軍機處啊,這下出不去了!
他前腳進宮,剛到隆宗門就聽見炮響,四門隨即關閉。身為軍機處的坐纛王爺,他只得出面召集各處總管和副總管太監,讓他們務必穩定宮裡的秩序,同時還得時刻關注外面的情況。
令王傑和慶桂刮目相看的是,這位“崴腳王爺”真遇到事處理起來是雷厲風行,手段真不是蓋的。當十幾名驚慌失措的太監被他從重處置,各總管太監們也在他的命令下,帶著手下在宮內分片巡邏;一眾大內侍衛全都上了城頭值守。不到半個時辰,紫禁城內的秩序就穩定下來。
別看乾隆曾經給永璇的評語是“舉止輕浮,做事不識大體”,可那都是二十多年前了。已經四十八歲的永璇這些年性格越發沉穩,他平日所謂“沉迷酒色和性行乖戾”全都是做給別人看的,韜光養晦罷了。一個皇子跟周圍人關係搞的那麼好想幹嘛?是不是想學當年的廉親王?
歷史上有清一代皇子所受的教育非常嚴格,甚至是苛刻;每天從早到晚要學10個小時,全年就休息五天。不管是皇子還是世子,膽敢在課堂上胡鬧的,一律嚴懲不貸。在這樣的宮廷教育下,庸才雖然有,但決沒有廢物點心,更別說耍心計的本事那都是一等一的。
過不多時,永璇三人便收到了午門外各部集結的情況。然而令他們詫異的是,怡親王永琅和定親王綿恩都沒來,說是兩人天不亮就被召進了園子;此外正黃旗護軍統領豐紳殷德沒來,而他那個大姐夫多羅貝勒永鋆也不見蹤影。
坐在軍機處裡的永璇仰著頭想了片刻,臉色逐漸變得鐵青,語氣肯定的道:“惺國公、樹齋公,園子裡怕是出事了!”
慶桂和王傑被嚇了一跳,急忙問怎麼回事,永璇隨即大致說了一下情況。
敢情今天一大早城門開啟後,永璇便照例前往圓明園請安。話說自打永琰去了西安,乾隆去了圓明園,京城裡的諸多事務便交由他負責,尤其是他還兼著宗人府的宗令——也就是“大宗正”,所以每天都要進園子請示彙報。即便現在的乾隆狀態時好時壞,他也不能自作主張。
不過令永璇感到意外的是,當他遞了牌子,出來見他的卻是和珅,對方說皇上今天心情不好,誰都不想見,有什麼事等明天再說。
別看這位是乾隆的親兒子,那他也不敢跟和珅爭辯,強闖禁苑。萬一對方給自己進點讒言,免不了又得挨罰,閉門思過都是輕的。如今的朝堂上下大家都明白,皇上跟和珅的關係連親兒子也比不了。於是永璇只得站在對岸向九州清晏的所在來了個三跪九叩,悻悻而去。
聽了這番話,慶桂和王傑對視一眼,目光交錯中已經明白彼此的意思,此事有鬼!
若是永琅在,和珅為什麼提都沒提?難道親兒子不能面聖,反倒是親侄子能面聖?沒這個道理啊!
就在三人疑惑時,一名二等侍衛又送來的一封午門外遞來的書信。永璇接過也不先看了,直接開啟攤在桌上,讓慶桂和王傑一起看。誰料上面的內容讓三人大吃一驚,冷汗唰唰直冒。敢情一直存放在衙門本部裡的令箭居然沒了!
按制,當信炮鳴放後,步軍統領衙門應迅速派遣三名章京,各領四名官兵,持本部令箭,騎快馬由西直門出城。其中一人直接趕赴圓明園,通知八旗護軍營進入園內護駕,並嚴守圓明園外牆。另外兩人分別趕赴藍靛廠和香山,通知外火器營和健銳營迅速前往圓明園集結,並和護軍營一起,護送乾隆回紫禁城。
可是眼下調兵令箭居然詭異的沒了,這特麼還玩屁啊!
“步軍統領衙門的人都是幹什麼吃的!告訴外頭,立刻將衙門本部的人全部拿下,看押起來,交禮親王嚴加審訊!”
永璇大聲咆哮著,臉色漲得緋紅,項間青筋繃得老高,看上去怒不可遏。那侍衛被嚇住了,呆呆站著不動,慶桂皺著眉頭喝道:“儀郡王的話你沒聽懂?快去!”
永璇咬著牙猶豫了片刻,拱手對慶桂和王傑道:“兩位,如今皇上的安危比什麼都重要。如今沒了令箭,要想調動城外的兵馬,就只能強行動用軍機處的印信了,而且本王和兩位要一起署名。”
王傑道:“可是印匣鑰匙在和中堂.”
永璇道:“砸開!”
王傑和慶桂不約而同的被對方的口氣嚇了一跳。然而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心急火燎的兩人已沒別的法子,眼下趕緊把乾隆接回來才是最要緊的。於是起身向永璇拱手道:“謹遵王爺鈞令!”
自雍正成立軍機處以來,對印信管理極為嚴密。軍機處的印信由禮部負責鑄造,由奏事太監專門保管。當需要用時,必須報告皇帝予以批准,然後才能由軍機大臣憑牌開啟印信,在專人的監視下使用,以起到制約的作用。
然而此刻三人都顧不得那麼多了,即便事後乾隆降罪,他們也認了。說幹就幹,王傑扯過公文紙,提筆就寫了三道調兵的命令,檢查無誤後,首先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他在軍機處的排名僅次於和珅,又署理兵部,名字在前應當應分。之後慶桂和永璇也都在調兵令末尾簽下了自己的大名。
三人拿著寫好的調兵令出了軍機處,又叫上門外站崗的幾名大內侍衛,直奔乾清宮西側的懋勤殿而來。等到了地方,負責管理印信的奏事太監張明急忙下跪。
永璇板著臉道:“張明!本王乃皇上冊封的多羅郡王、宗人府宗令!這兩位都認識吧?”
“哎喲我的王爺!折殺奴才了,慶大人和王大人都是天天見的,奴才怎敢不認識。”張明小心翼翼的回答著。
“北海賊兵犯密雲,白塔山鳴炮升旗。天子如今身在圓明園,為防驚擾聖駕,必須立刻調兵護送回城。現本王下令,呼叫軍機處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