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是十年前他升任協辦大學士的時候,乾隆賞給他的,屬於圓明園的附屬園林。以前只是一片水田,建築很少,經過和珅的大肆修整和營建,成了冠絕京師的私人園林。平時和珅不在軍機值廬當值,就會住在這裡,以備隨時召見。

孫家十幾口人平時負責照看園內的花花草草,日子過的很是愜意。和府對外也不說他們是僕人,只說是管家馬八十三的親戚。對孫進祥而言,和珅此舉更讓他感到無以為報。他每月都會在和珅的關照下,以去武備院修理軍械為名,順道去十笏園和家人團聚一會,享受天倫之樂。

孫進祥離開後也就一頓飯的工夫,劉全便帶著和府的二十多名護衛離開了掛甲屯,回到了不遠處的十笏園。剛一進園子,他便讓劉印去把馬八十三、呼什圖、胡六、方存、王平等人叫到花廳,又讓人去後宅請長二姑。

過了兩刻鐘,除了長二姑,不明所以的一眾人等姍姍來遲。剛一進門,呼什圖打了個哈欠,扯著公鴨嗓道:“劉管事,劉大爺,大夜裡您這是要鬧哪出啊?什麼事不能等到早上再說?”

這位也姓劉,直隸大城縣人,而且還是個淨了身的太監。現而今是和府的內宅管事,與劉全兩人一裡一外,是和珅的左膀右臂兼忠實走狗,深得信任。為了和劉全區分,府上都管他叫“內劉”。當年和珅蓋那座嘉樂堂的時候,曾派此人與宮內太監串通,偷偷潛入紫禁城,將寧壽宮內收藏的建築燙樣帶了出來,之後便有了那座著名的楠木堂。

別意外,乾隆時代的太監人數很多,但大部分都在王公大臣家裡當差。一些滿人大員即便不是宗室,家裡也在用;皇帝用太監是怕被別人戴綠帽子,他們也一樣怕。內務府對宮外的太監一直缺乏有效管理,使得不少太監投身到私家大宅為奴,歷史上這一情況直到嘉慶掌權後才做了明確規定,什麼級別用多少人。

聽到對方抱怨,劉全放下手中的蓋碗,陰惻惻的道:“出了天大的事,要不也不會驚擾您的好夢。”

嘿!瞅我的這暴脾氣。呼什圖臉色一變,心想這才半天不見,怎麼說話陰陽怪氣的?他正要發作,一旁的馬八十三突然問道:“禁苑內出事了?”

劉全沒吱聲,而是面色凝重的點了下頭。呼什圖見他這副模樣,心中一凜,睏意全無,急忙道:“咱家主子爺呢?”

“爺在皇上身邊守著呢,一時半會兒離不開。”

呼什圖追問道:“那你怎麼回來了?”

劉全正要開口解釋,就聽屋外傳來女人的說話聲。他和在場眾人急忙起身,向走推門進來的豔麗女子打了個千兒,齊聲道:“給二奶奶請安。”

來者正是和府的二太太長二姑,身後跟著的則是劉印和幾個丫鬟婆子。長二姑顯然沒料到屋裡居然有這麼多人,嚇了一跳。等將屋內眾人掃視過,發現都是府上的心腹,這才讓眾人起來,隨即走到了主位的太師椅上坐下,問道:“全兒,鬧這麼大動靜,到底出了什麼事?”

劉全目光示意長二姑讓丫鬟婆子退下,長二姑雖然迷惑不解,可還是照辦了。等屋內院中再無外人,他這才將和珅的書信拿出來給長二姑等人傳閱,又將夜裡宮禁內發生的事說了,眾人無不大驚失色。

長二姑看完信臉色煞白,險些暈了過去。她雖然知道和珅的逃跑計劃,也做了不少準備,可沒想到事情會這麼突然。她咬著嘴唇,強忍著讓自己鎮定下來,轉頭看向右首坐著的馬八十三,說道:“馬管事,當初的這事是你幫著出的主意,下一步怎麼辦?”

馬八十三拈著山羊鬍子沉思片刻,道:“二奶奶,如今形勢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主子爺既然下了決心,咱們便再無退路。眼下最關鍵的就是得扛過今天白天,等夜裡城門關閉後再發動,這樣才能掩護主子爺去通州上船。”

長二姑哀嘆道:“大奶奶怎麼辦?她那身子骨恐怕禁不起這麼折騰。”

“馬某說句犯上的話,禁不住也得禁了,而且大奶奶、額駙、公主還有其他各位姨奶奶下午城門關閉前必須分批出城。按照之前定下的,喬裝打扮,決不能讓外頭察覺出來。您現在就得回城,呼什圖、胡六、方存跟您一起回去。”

“也只得如此了。”長二姑嘆了口氣,強撐著扶手站起身,正準備離開,劉全突然道:“二奶奶,您別嫌我嘮叨,回去後收拾東西的動靜一定不能大,能帶走的帶走,帶不走的別捨不得,一旦走露風聲,大禍就在眼前!”

“這個我自然明白。外面的事就全拜託你們了。”長二姑說罷,起身向屋內眾人行了福禮。和珅曾嚴厲叮囑過她,別這個也捨不得那個也要帶著,只要計劃成功到了雲南,把朝廷的銅礦控制在手,要什麼都會有!

“二奶奶!當不得!這都是奴才們應盡的本分。”劉全等人單膝跪倒在地,一臉的決然。

長二姑離開回去做準備了,而以劉全、呼什圖和馬八十三為首的眾人又緊急商議了一會。整個出逃的計劃大部分細節都是由和珅跟馬八十三擬定的,其中除了要提前轉移財產、在通州秘密買個臨時落腳的院子、安排船外,最要緊的就是兩件事;控制住護軍營和步軍統領衙門,不能讓城內的王公大臣出城去圓明園護駕。

前者和珅已經帶著手下的爪牙做了,而要想做到第二點,就必須得讓京城進入預警狀態,讓內九外七十六座城門全部緊閉。

說起清代的城市警報,主要是以鳴放信炮來實現。具體到京城,則是透過設在北海瓊島白塔以及九處城門上的信炮來進行全城預警。其中的各項條例還是在雍正初年的時候由隆科多制訂的,沿用至今。

其中有一條就規定,如遇緊急情況,或由御前差遣、或由步軍統領差遣,將一面寫有“奉旨放炮”的金牌送到瓊島白塔,經值班官員驗明方準放炮,同時旗杆上白天掛黃龍旗、夜裡掛燈籠。

白塔上的信炮一響,內城九門的信炮就會全部響應,同時皇城四門和內城九門關閉戒嚴,各處旗人進入總動員。如果皇帝在紫禁城,城外的火器營和護軍營要全部到阜成門外集結;若是在圓明園,則首先要保護園子。至於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沒有皇帝的手諭,別說進園子了,城門都出不去。

然而這種事自從章程開始有那一天起,就從沒發生過,一旦有事,內城肯定會混亂不堪。

而這,正是和珅想要的。

清代北京城各處城門的開啟和關閉有個講究,叫“內九外七皇城四,九門八點一口鐘”,這一規矩從明代就有了,一直延續到清末。前半句不用說了,指的是京城內外20座城門;而後半句則是說內城九門中八座都會打點,只有崇文門上有口鐘,晚上敲過之後,內城就徹底關閉。具體來說,每天黃昏戌時,地安門北邊鼓樓上的司鼓校尉要以“對燈”為號,開始敲兩遍108聲的“定更鼓”。鼓響之時,除了崇文門,其他各處守門兵卒就要打“點”(一種響器,銅質扁形,中間束腰,一端有圓孔)。鼓樓上的鼓敲完,鐘樓上便開始敲鐘,鐘聲響,城門關,交通斷,城內各處衚衕都要立柵欄,這就叫“淨街”,隨後更夫上場打梆子。等到了早上五更天也就是五點的時候,鐘鼓樓上會敲“亮更鼓”和“亮更鐘”,城門依舊打點,鐘聲結束,各處城門才會開。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