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驚慌失措的永琅和綿恩被人從黑暗的牛皮口袋裡放出來時,二人腦海中一片混亂,還以為和珅是奉了乾隆的諭旨才拿的他們。趁他們愣神的工夫,兩名和珅的爪牙在他們懷裡摸索了一番,很快就分別搜出了一個沉甸甸的錦囊。

為首的頭目拿過錦囊,走到桌案前取出東西,就著燭光定睛看去,分別是兩塊鎏金的腰牌,頂頭雕著龍頭,兩側各有一條頭上尾下的游龍,正中則是用滿漢兩種文字寫成;其中一塊腰牌上刻著“御賜九門提督步軍統領”,另一塊上刻著“御賜八旗護軍營總統大臣”。此外,在兩塊腰牌的背面都刻著一個凸出的“令”字,周圍一圈凹陷處用硃砂填了,左下角還刻有年月等字樣。

瑟瑟發抖的怡親王永琅還沒想明白整件事,腦海裡想的都是自己犯了何罪才會淪落至此。難道是自己跟北海鎮做生意的事被發現了?可如今哪家王公大臣不摻和安平港的生意?旁的不說,就那人參和貂皮運到京城,轉手就能掙一倍。

又或者是頭些日子悄悄派人聯絡北海鎮的事暴露了?糟糕,這可是要掉腦袋的事!

別看這位襲著滿清第九位鐵帽子王,可面對大清江山搖搖欲墜的現狀,他也得為自家考慮。廓爾喀那破地方別看在朝廷口中吹的跟人間天堂似的,實際上當朝權貴裡沒幾個人願意去。

就在他胡思亂想的當口,旁邊的綿恩卻發覺情況不對,後脖梗子冷汗直流。這幾名身穿甲冑之人的面孔看上去根本不像滿人或蒙古人,而且從之前聽到的輕聲碎語中,綿恩注意到他們語帶南音。

這些人不是大內侍衛!

要知道他可是乾隆的長子次孫,父親是已經去世的大阿哥永璜,十幾年前因兄長綿德被削爵,這才襲了定郡王的爵位,前年又被晉封為定親王。因為乾隆對受自己斥責而早逝的大阿哥心懷愧疚,實際上是把他當長孫看的。而且綿恩自襲了親王后,十幾年來一直擔任八旗護軍營的總統大臣,負責保衛京城的重任。

昨天上午他面聖時皇帝還有說有笑,不可能一轉眼就毫無預兆就把自己拿下。雖說乾隆這段日子說話有些前言不搭後語,明顯是老了,可剛才發生的一切根本不符合乾隆的行事風格。更何況要想治自己的罪,完全不需要搞埋伏,一道諭旨就能把他打落凡塵。

再聯想到剛才和珅出現在宮門口時的樣子,一個令綿恩感到驚恐莫名的答案從心底浮現。沒想到啊沒想到,你和珅這個天底下最受寵信的白臉奸臣,居然背叛皇上,私通北海鎮謀反!

他拼命蛄蛹著身子,用肩膀狠狠的撞向旁邊的永琅,口中不停嗚嗚著,試圖提醒對方。問題是永琅哪能明白啊,他被撞的身子一斜,歪倒在地上,心中哀嘆:“大侄子,咱都這樣了,別折騰了行嗎?”

與此同時,在小院的正房裡,和珅放下手中的濃茶,從一名死士頭目手裡接過兩面腰牌,翻來覆去看了片刻,滿意的點點頭。這就是他一直念念不忘的兵符,有了這兩塊東西再加上“皇帝之寶”的玉璽,他就可以調動衛戍京城和圓明園的所有兵馬。

不過和珅要想讓自己的計劃順利實施,光有這些還是不夠。現在外面天光放亮,圓明園也再次從沉睡中甦醒,而他要做的就是至少得控制住九州清晏到今天宮門落鎖,絕對不能讓任何人進出。而他此次成敗關鍵的另一半,就要看劉全了。

時間退回一個多時辰前。

當守在掛甲屯的劉全見到啞巴太監,心頭猛的一縮,停頓了幾下,像是急著要跳出腔子似的。他接過對方遞來的腰牌和偽造的諭旨,仔細檢查了一遍,又拆開和珅寫的信從頭到尾看了兩遍,這才一臉凝重的對啞巴太監道:“進祥,回去告訴主子,我知道該怎麼做。還有,你父母兄弟和侄子都會跟著走,放心吧!”

啞巴太監面露感激之色,噗通就給劉全跪下連連磕頭。一旁的劉印見狀,急忙他攙了起來。

劉全擠出幾滴淚,握住對方的手道:“進祥,咱們可都是一家人,何須如此多禮!主子爺就全託付給你了,你可一定要護他周全啊!”

啞巴太監聽了劉全的話,激動的阿巴阿巴了幾句,用力拍了拍自己的心口,隨後便抱拳告辭。

等人走了,屋內變得針落可聞。劉印忍不住輕聲道:“爹,您說主子怎麼連個招呼都不提前打?這事要是走漏風聲,那可是誅.”

“放屁!閉上你那烏鴉嘴!”劉全瞪了兒子一眼,怒道:“現在說什麼都白搭了!咱們只能一條道兒走下去!你去備車,馬上回十笏園。”

劉印應了一聲,走到門口回身問道:“您還真打算帶上孫進祥的家人走?”

“你廢什麼話!”劉全不耐煩的擺了擺手,示意他趕緊去備車。

在和珅的逃跑計劃裡,這個叫孫進祥的太監是個很關鍵的人物。當初和珅在宮內廣佈暗子,買通了不少太監宮女和侍衛,一開始的目的無外乎是探聽訊息,以討好乾隆。他之所以看中孫進祥,除了此人是個啞巴能保守秘密,還有一個關鍵就是他是名“技勇太監”,經常在寢宮外站崗值夜。

康熙末年,儲位鬥爭激烈,皇子們紛紛交結康熙親暱的侍衛和太監,引為自己耳目。雍正入據大寶後,首先做的就是整肅宮禁。為防肘腋之變,他下令挑選太監習武,守護大內,清宮自此出現“技勇太監”。乾隆以降,清宮內共有七十名技勇太監,專司守護圓明園與薊州行宮。

捎帶說一句,在另一時空歷史上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時,包括咸豐在內的所有王公大臣和八旗兵丁都跑路去了避暑山莊,最後圓明園裡能做到死戰不退的只有區區幾十名技勇太監,滿清的臉可真是丟到姥姥家去了。

孫進祥並不是天生聾啞,三歲時一場高燒損壞了腦神經,這才讓他變成了聾啞人。跟其他太監一樣,老家在河間的他自幼家貧,上頭有四個哥哥。到了七歲時,他父親無意中聽旁人說,別看這孩子啞了,沒準當太監能混個出息,於是便一咬牙借了筆錢,帶著他進京淨了身。

剛入宮的時候,他只是個幹雜活的蘇拉侍應,時間一久,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個啞巴能保密,於是宮裡不少大太監都指使他跑腿。到了乾隆三十六年,總管內務府的莊親王奉命在太監中挑選人手,學習武藝,十六歲的孫進祥因為長得結實被選中。之後他就進了圓明園,每天跟著善撲營的教頭苦練步射、鳥槍、扎槍、腰刀和布庫。這樣過了四五年,一百多名太監最後只有十來個透過了考核,他有幸被安排在了圓明園內當值,每天夜裡不是四處巡查,就是在寢宮外值夜。

孫進祥的身份雖高於普通太監,但也只比同級別之人多拿一兩銀子、米兩斛半。他不像那些總管太監和傳旨太監,掙不到外快,也沒人賄賂他。再者他家裡本來就窮,七八張嘴都指望從他身上混吃喝,生活過的很是清苦。

和珅當初之所以拉攏孫進祥,其實就是因為離乾隆近,他恨不得把乾隆身邊所有的太監都買通。為了結交,他讓馬八十三用三百兩白銀從刀子匠那兒把孫進祥的“寶貝”給贖了出來,交還給他,又給他家人送去了二百兩。

要知道太監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從刀子匠那裡贖回“寶貝”,等老了跟自己進棺材,否則祖宗都不認。孫進祥要是憑他自己那點俸祿,再過三十年都未必能攢出來。自此他便視和珅為再生父母,死心塌地。在他的認識裡,皇帝再好也不如和大人好;給乾隆賣命那是太監的命,給和大人辦事是報恩。

和珅在半年前開始謀劃逃跑的事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必須牢牢的掌控孫進祥,於是他便讓手下將孫進祥的家人從河間老家接到京城,住進了自己在圓明園外的“十笏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