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雪原遇襲(三)(第2/2頁)
章節報錯
和升額雖然也有後臺,但很不幸的是,阿桂去年病死了,而且他還不願意投靠和珅。所以這就麻煩了,想以功抵罪的話必須得有大功才行。
滿清以武立國,歷來最大的功勞無過軍功。自順治入關後,獲得軍功的形式只有六種,即攻城、陷陣、水戰、持纛前進、招撫敵人、招撫城池。至於砍人頭麼,沒賞格。
然而面對屢戰屢敗的北海軍,被逼急了的乾隆也顧不得講什麼“仁義”了。為了激勵士氣,他讓兵部在乾隆五十二年半遮半掩的頒佈了“首級賞格”,而且只針對北海鎮。
簡單來說,每斬首北海兵普通士兵一名,賞銀60兩,文職加一級,武職功加一等,授三等功牌一枚;尉級軍官是賞銀100~150兩,授雲騎尉,文職加二級,武職功加二等,授二等功牌一枚;校級軍官賞銀300~500兩,授一等男到一等伯,文職加三級,武職功加三等,授一等功牌一枚;若是校級以上的北海軍高官,授一等侯,賞銀5000~10000兩,文職加五級,武職功加五等,授一等功牌一枚。
而趙新麼嘿嘿!誰要是能把他的腦袋拿到手,賞銀五萬兩,綠營抬旗,升都統;八旗則晉一等公,三代不降等;除此之外子孫還能獲得世職。
至於說會不會有人殺良冒功,乾隆一點都不擔心。要知道關外可不是關內,首先是沒那麼多良民可殺;再者就是如今關外的邊民大多都成了北海鎮的屬民,殺了也不冤。
和升額這邊正做著美夢,夏斯林帶著手下回來了。當得知對方為了幹掉五名北海兵,居然損失了三十多名騎兵,餘者也幾乎人人帶傷,已經損失了多名手下的巴奇納終於繃不住了。
“和大人,標下以為咱們該撤了。再這麼打下去,剩下這點人全得交代在這!”
夏斯林也跟著附和道:“是啊!和大人,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有了這些人頭和繳獲,標下也能跟王爺有所交待。這北海賊也不是什麼三頭六臂之輩,等咱們兵強馬壯,再遇上定叫他有來無回。”
“唔”和升額沉吟片刻,雖有一肚子不甘心,還是同意了二人的請求。
撤退也不是說走就走的,這裡面有講究,不能讓山坳裡的北海軍察覺,否則對方來個反擊,就成了偷雞不成了。
誰料正當三人商議撤退步驟時,一道類似“咻”的尖銳呼嘯聲在林中劃過,隨後又是連續幾聲。緊接著,屁股還沒坐熱的儀威營騎兵們就陷入了混亂,林子裡鬼哭狼嚎聲此起彼伏,幾乎所有人都喊起了“胡大保佑”,猶如沒頭蒼蠅般到處亂跑。
“出什麼事了!”參領夏斯林揪住一個跌跌撞撞跑過來的手下,大聲喝問著。那名手下胡亂的指了指西北方向,滿臉驚恐的道:“鬼!有鬼!”
“哀不來合!”夏斯林用維語罵了句“混蛋”,抬手就給了對方一記耳光。
那手下也顧不上喊疼,捂著臉道:“大人,真有鬼啊!胡大在上,咱們的人不聲不響都死了三個了!有兩個腦袋都炸開了!”
“他說什麼?!”
一旁的和升額和巴奇納聽不懂維語,連忙詢問夏斯林,當得知情況後,二人頓時色變。他們倆都是久經戰陣廝殺的主,從不相信世上有什麼鬼。甭問了,準是北海賊乾的!
和升額急忙分開夏斯林和那名騎兵,用蒙語問道:“賊人來了多少?”
那騎兵慌亂中也顧不得下跪了,轉身答道:“小的不知道啊!就是因為連人影都沒看見,大夥才.鬼啊!!!”
那士兵話還沒說完,突然覺得臉上一熱,像是有什麼滾燙的液體灑在了臉上,他不經意的轉頭看了一眼,便扯著嗓子發出了哀嚎,同時一屁股跌坐在地上,手腳並用,不住的往後退。
只見剛才還一臉怒容呵斥自己的參領大人,半個天靈蓋已經沒了,強壯的身軀晃了晃,隨即一頭栽在了地上,粉紅色的腦漿清晰可辨。
“敵襲!”和升額只定住了一瞬間,隨即猛然醒悟。他來不及擦去眼睛上的紅色液體,屁股尿流的就往一顆粗大的松樹後面躲。就當他躲進樹後的那一剎那,背對他的另一側樹幹在約莫一米多高的位置上突然爆開,無數的木屑噼噼啪啪四散飛濺。
緊接著,那一道道猶如悽慘鬼叫般的呼嘯聲再次在林中響起,咻~~咻~~咻.
突然,兩個比雞蛋略大一些的黑色東西從空中飛過,先後掉落在幾匹焦躁不安的戰馬跟前,在地上滾了幾下才停住。正在給馬解韁繩的幾名騎兵看清那東西后,瞳孔瞬間放大。這玩意他們之前見過,山丘上的北海兵用它炸死炸傷了不少人!
轟!隨著劇烈的爆炸聲接連響起,幾名儀威營騎兵和他們身旁的戰馬在火光和濃煙中血肉橫飛。
直到這時,拿著弓箭躲在樹後的巴奇納終於發現,在他西側六十多步遠的位置,似乎有個灰白色的影子躲在樹後,那兩顆“震天雷”就是從那裡扔出來的。
巴奇納來不及多想,迅速拉滿弓弦,稍一側身,抬手就射了出去。弓弦發出“噌”的一聲,三尺多長的梅針箭如流星般激射而出。他確信自己一定能射中那個可惡的偷襲者,所以箭一脫手便立刻閃身躲回樹後。
要知道在乾隆四十九年的那場“石峰堡血戰”中,他曾親手射死了十七個亂匪,幾乎是箭箭奪人性命。
然而當片刻後他小心翼翼的探出頭檢視時,卻看到那枝帶著硃紅色尾羽的箭清晰可辨的插在地上,顯然是啥也沒射中。
巴奇納心說不能夠啊!眼神中露出一絲茫然.
一、清軍作戰是不以斬首數敘功的,這一點跟明代完全不同。當然殺良冒功的也有,不過要麼歸入“陷陣”的“衝鋒在前”,要麼就歸入“攻城”;水戰的話則按照攻破地方船隻的大小,共分三等。二、清代也有軍功章,叫“功牌”,共分五等,可以用其折換“雲騎尉”的世職。早年間要是有人能得個一等功,拿到的功牌長達六尺六寸五分,溜溜兩米多長!二等功和三等功也有一米多長。因為軍功牌的尺寸實在太大,拿著不方便,於是從乾隆二十四年開始,將一等功牌的長度縮小到了二尺八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