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一寸河山一寸金(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李朝使團的其他人看後無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覷,心說怎麼北海鎮連這玩意都搞到了,看來朝中有奸臣啊!
要知道劉臺拱拿出的不是別的,而是李朝的秘密檔案《承政院日記》,這段話則是出自李祘的爺爺——英祖大王之口,鐵證如山。
對面的禮曹判書尹蓍東暗暗罵沈煥之白痴,上來扯什麼長白山啊!拿回北方五鎮和茂山府才是真的。於是道:“此時暫且按過不談,我等此次前來,乃是奉了吾王之命。請問沈先生,如今圖門江南岸胡虜已降,上國佔據之地是不是也該還回我方?”
沈敬丹拈鬚微微搖頭道:“圖門江南岸之地和茂山乃是女真之地,貴國當初趁著明承元緒之初的混亂之際,竊占近三百年了,也該還回來了。”
尹蓍東一聽就急眼了,忙道:“那是太宗賜土,怎麼能說是竊取呢?”
事實上李朝在立國之初的北方邊境線並不是圖門江,而是在鏡城。
當初李朝第三代國王李芳遠之所以要把邊境向北擴張,除了趁中原王朝交替變更之際謀求土地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朝鮮太祖李成桂在即位之初曾追尊父祖四代為王,而慶源府就是他的高祖——李安杜夫婦的安葬地。元代的時候,那裡歸屬“斡東千戶所”,李安杜就是該千戶所的“首千戶兼達魯花赤”。
按說明取代了元,元朝的地盤就應該由明朝接管,李朝私佔就是竊取。但是當朱棣派使臣招撫圖門江周邊的十處女真部落時,李朝為了確保其“北進拓疆”利益,以達到永久“合法”佔領之目的,遂遣使至南京強詞詭辯,希望明朝“將其東北地方所據女真遺種人民,乞令本國管轄如舊。”
很可惜,“我大明”疆域意識淡薄,對圖門江以南地區缺乏瞭解,故而對朝鮮使臣的詭辯之辭難辨是非,加之朝鮮一直“至誠事大”;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宗主國的“柔遠包容”之心發作,輕易同意了朝鮮之請,賜予了上述十處女真部落區域。最終,朝鮮王朝得償所願,形成了在圖門江下游以河為界的事實。
這便是“太宗賜土”的由來。
汪中接茬道:“就算是這樣,那也是圖門江下游的問題。那麼中游的茂山呢?請問前明的哪位皇帝下旨把茂山給伱們了?聖旨拿來看看!誰允許你們把茂山治所從富寧鎮城以北十八里遷到三峰坪的?”
“這,這,這不是當初女真人走了.”
尹蓍東剛說了兩句便自覺失言,再也說不下去了。左議政金履素被氣的鬍子直抖,心說這個笨蛋!
話說早期的茂山鎮還叫茂山萬戶堡,原本是歸屬會寧鎮下轄的要害小堡;而且就像汪中說的,當時茂山萬戶堡還不在圖門江邊,而是位於富寧鎮城以北。在此後的整個15世紀後半期,該堡都恆定於原地,未有變動。不過隨著努爾哈赤崛起,包括老土部在內的圖們江流域女真各部盡被皆徵調至圖門江北,撤離所居之地後,圖門江中游南岸在後來的半個多世紀裡一直渺無人跡。
李朝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遂宣佈“此本我土地,敵來則避,敵去則居,固也。彼既以江為限,雖長城之外,豆滿江之內,則彼亦知非其土也”。於是在康熙十三年的時候,先將茂山堡移治於江邊“三峰坪”之地,又在十年後升級為都護府,由此完成了茂山之終設。
問題是康熙十三年的時候,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曆都死了十二年了,李朝到哪討聖旨去啊!
北海鎮這些人一上來的架勢,把李朝使團給懟的夠嗆,一個個面色鐵青,心知遇上了硬骨頭。不過讓金履素等人詫異的是,無論是汪中還是劉臺拱這些飽學之士怎麼在投了北海鎮後,都變的盛氣凌人,寸土錙銖呢?難道是受了趙王的傳染?
那位趙王也是,身為中原王朝的承緒者,不與小邦爭尺寸之地才是應該的嘛!
事實上他不知道的是,趙新和其他穿越眾這些年帶著北海軍東征西討,很多時候就是為了維護領土主權。是以無論是北海鎮的各個部門、軍隊、工礦、學校、乃至農村,這幾年不斷透過廣播、戲曲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反覆宣傳,目的就是為了給治下的老百姓灌輸領土主權意識,進而形成近代國家觀念。
而於德利之所以讓正在行政學校培訓計程車子進入談判組,目的也是讓這些深受儒家傳統教育的讀書人理解並接受北海鎮的邊疆意識也就是領土主權,並透過他們來影響帶動更多的讀書人。
那些進入行政學校計程車子們所上的第一堂課就是主權和領土,而且還是於德利親自開講。他從《詩經》裡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進而講到《孟子》中的“仁政自經界始”,再到《漢書》上的“疆理之說”.基本上歷朝歷代關於邊疆領土的正反事例都被他篩了一遍。
要知道中國傳統邊疆意識中最大的缺陷之一,便是所謂“家天下”或“朝廷天下”的觀念,畢竟維繫自身統治穩定比什麼都重要。這也是為什麼石敬瑭能隨意割讓“燕雲十六州”,另一時空的剛毅為什麼能說出“寧與友邦,不予家奴”。
汪中他們的言辭其實就是在向周邊鄰國表明一個態度,那就是“以德柔遠”的藩屬時代已經過去,像雍正那樣“天朝不與小邦爭尺寸之地”的屁話可以洗洗睡了。
別說讓三尺了,讓一寸都不行!
早期的女真族在元朝滅亡後,由於遠離明朝控制的遼東地區,更遠離中原地區的情況下,所需的一些生活必需品,只能透過與臨近的朝鮮貿易才能解決。在當時的條件下,唯一可進行互市貿易的場所正是還叫“孔州”的慶源府。由於當時建州衛的勢力擴充套件到了圖們江南岸,成了李朝“北進”之路上的一塊心病。有鑑於此,朝鮮君臣隨即採取了制裁措施,對女真實行所謂的“絕市”。之後女真便展開了激烈的報復行動,史稱“庚寅事變”。期間從屬於建州女真的毛憐衛被摧毀,雙方自此結下世仇。之後建州衛西遷至新賓北部的方州。圖門江地區女真人的大首領猛哥帖木兒帶著部眾去了方州西面的餘下(那裡盛行養豬。)之後猛哥帖木兒又被朱棣封為建州左衛的首任指揮使。他的孫子叫董重羊,正是努爾哈赤的祖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