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時輪中元現揭帖(第2/2頁)
章節報錯
要知道此時膠東各地的北海軍正在全線進攻,意在徹底解放登州府全境,甚至計劃將兵鋒推進到掖河和小沽河一線。要是後方不穩,且不說會影響前方部隊的作戰,他這個軍管會主任搞不好也會被上面怪罪。
不過當李弼把情況向剛剛抵達登州府的孔紹安彙報後,對方卻在電報中告訴他不必大張旗鼓,暗中調查即可。先示敵以弱,等對方把所有底牌都亮出來再動手。
在孔紹安看來,揭帖這種玩意對北海鎮來說屬於不痛不癢。只要各地的農會組織起來了,再加上工作隊的領導,鄉間的縉紳地主是鬥不過的。如今對手的意圖是要造勢,下一步才會「亮真傢伙」。
他很好奇這些人究竟會打什麼牌。在他的認識裡,地主們能搞的無非是糧食戰或者商人罷市。如今膠東是個人都知道北海鎮有的是糧食,在這上面耍花活純屬自尋死路。再者今年山東只有壽光和濰縣遭了水災,對整個糧食市場的影響並不大。至於罷市,孔紹安更不怕了,遍佈四縣的北海商社可不是擺設!
那麼會是什麼呢?孔紹安凝思苦想了半宿也沒結果,最後索性不想了。愛啥啥吧,反正天塌不下來,先專心搞接收,忙土改吧。
時間很快便來到了農曆七月下旬,坐鎮巴城的趙新打算坐船北返了。
北海鎮的新科舉到了八月初十就要開始,汪中和於德利都來了電報,讓他無論如何都要回去。倉山居士袁枚和三半老人趙翼帶著十幾名應試的學生都到了,人家正眼巴巴的等著見他呢。再說他走後,很快王遠方還會回來。
西爪哇今後發展的大框架早都制訂好了,後面無論誰來只要照著
擬定的規程辦就行。農業上無外乎是水稻、胡椒、油棕和橡膠;礦業上主要是萬東地區的石灰石、火山灰、硫磺礦、鉛鋅礦;此外蘇門答臘的石油也等著北海鎮來開發。
不過就在即將動身之際,幾位廣南來的不速之客還是遲滯了他的行程。
原來在去年9月中旬,剛到不惑之年的西山朝國主阮光平突然中風,沒兩天就嗝了。繼任的阮光纘才十歲,朝政都是由他的舅舅裴得宣把持,正是主少國疑的時候。阮福映得知這個訊息後大喜過望,認為此乃出兵北上的天賜良機。於是到了今年三月季風一起,他親自領兵出征,大舉水陸兵馬,包圍了阮光平大哥阮嶽坐鎮的歸仁府。
感覺自己胳膊粗了的阮主這次並沒有找北海軍幫忙。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為了能底氣十足的跟北海鎮把會安古鎮要回來,他準備自己搞定這場戰爭。
話說北海軍佔領會安至今已經快三年了,雖說是暫借,可因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佔據多數的華人群體,對那裡還是挺重視的。趙新從一開始就決定將其打造成一個自由港,免徵關稅。
作為西洋針路上的重要一站,會安恰好處在東北亞至東南亞、太平洋至印度洋國際商路的附近,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樞紐。它與東亞和東南亞眾多港口之間均有航路相通,向北可達廣州、琉球、日本、安平港,向南可到爪哇,向西南可至暹羅,向東則是呂宋等地。
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海上交通條件、積極的海貿政策,再加上北海軍強大的武力威懾,迅速吸引了各地華商。如今的會安大唐街再次恢復了一百多年前的繁盛景象,成了東南亞海路貿易的中轉站。客貨碼頭上檣櫓雲集,貨棧裡堆滿了到港和準備起運的貨物;大唐街上行人如織,所服衣裳非朱則紫,魚蝦蔬果早晚趕趁絡繹。
如果說一開始為了促進貿易免稅,廣南君臣都還能理解,可後來市面繁榮了為什麼還不收稅?放著大筆的銀子不掙,實在急死個人了。
廣南方面之前還試著派過稅吏,結果被當時管理會安的代理縣令鍾懷給轟走了。雖然阮福映君臣對此連屁都沒敢放,可這事還是在他們心裡紮下了一根刺,讓他們更想盡早拿下廣南省,把會安要回來。
然而讓阮福映沒想到的是,阮光平雖然死了,可西山朝能打仗的元老重臣都還活蹦亂跳呢,尤其是把持朝政的太師裴得宣更不是飯桶。
那話怎麼說來著?我惹不起北海軍,我還惹不起你啊!
在收到歸仁府的求援信,確定只有廣南軍隊而沒有北海軍支援後,他當即派遣範公興、阮文訓、黎忠、吳文楚四員大將率步兵一萬七千人、戰象八十匹自陸路前去支援,又派水軍大將鄧文真率水軍分乘三十餘艘戰船入援歸仁。
廣南軍是真挼啊,剛一交手便被打的丟盔棄甲。阮福映終於明白,就算沒有了阮光平,西山朝他照樣打不過;於是灰溜溜夾著尾巴撤回了平順府,再也不敢去挑釁。
另一邊,西山軍雖然大勝,可沒繳獲多少戰利品;上萬人出征,總不能白跑一趟。裴得宣心說反正阮光平也死了,再也不用顧忌什麼兄弟情。於是他授意範公興等人率軍進入歸仁,查封了所有府庫,並解除了歸仁守軍的武裝。
成天醉生夢死的阮嶽被氣的嘔血三升,這位一手策劃了「嘉定大屠殺」的元兇就此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前腳剛嚥氣,後腳裴得宣就以阮光纘的名義沒收了歸仁府。獨立存在了六年的歸仁小朝廷隨即滅亡,此時的安南只剩下了西山朝和廣南兩股勢力。
阮福映敗了,可他知道用不了多久,隨著東北季風的到來,西山軍肯定會再度南下;畢竟雙方這樣來來回回的已經打了好幾年了,就跟推牌九一樣。
問題是阮福映不甘心啊,尤其是當他得知「北海王
」到了巴城,還大敗荷蘭人後,便派出了由太子阮福景率領的使團,攜帶自己親手寫的賀表南下,以外藩臣下之禮拜見趙新,請求北海鎮出兵幫他北伐。
「安南國小臣阮福映誠惶誠恐稽首叩首,上賀北海鎮趙王殿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伏以日月麗中天,萬國仰照臨之德;乾坤大一統,群生覆載之恩,文教誕敷而治具,畢張威武奮揚而妖氛頓息,臣民共戴,海宇騰歡,惟我殿下......」
在軍管會趙新的那間辦公室裡,身為廣南王府東宮侍講的鄭懷德舉著賀表,唸的抑揚頓挫,慷慨激昂。
然而這種拍馬屁的文章在趙新聽來卻是味同嚼蠟,他於是便將目光落在了年輕英俊的阮福景身上,饒有興致的打量起了這個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