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舉人沒跟白廣德父子說大話,事實上膠東四縣地主縉紳們正在密謀串聯,試圖對土改政令進行反撲,一場官民鬥法已是風雨欲來。

七月十五這天,寧海州治安警署的一級警員郭玉,陪同父母來到了寧海州城西北的城隍廟上香。今天是中元節,也是佛教的盂蘭盆節,按這年月的習俗,人們都要來城隍廟燒香,回家要祭奠先人;等晚上還得放河燈,又要潑一碗漿水在家門外,供養那些無主的孤魂野鬼。

跟後世的影視劇裡總把中元節拍的鬼氣森森不同,清代北方的七月十五除了祭祖拜神,還是一場節日。膠東地區因為是中國神話的發源地,寺廟道觀極多,老百姓除了要去城隍廟燒香,周邊還有社戲、秧歌和舞獅等活動,尤其是寺廟道觀門外,那就是個大集,極為繁盛熱鬧。

當郭玉下了騾車,跟著父母來到城隍廟門口時,發現大門左側的山牆外圍了好大一群人,正對著牆上貼著的一張類似佈告的東西指指點點。因為職業的關係,郭玉本能感覺有事發生。

「爹,娘,那邊好像有事,俺過去看看。」

「哎,小心點啊。」

看著父母二人攙扶著走進了城隍廟,郭玉便來到人群外圍,他踮起腳探身望去,就見一個穿著長衫的傢伙正在大聲念著什麼。因為四周人聲過於嘈雜,他凝神聽了好一會,直到對方唸到第二遍才聽清,心裡頓時就是咯噔一下。

「......登州之地,自來人多地貧,故我等窮民,窘於衣食,不得已而為此。然本朝自入關以來,皇上以我等闔省老幼,如同赤子恩養,屢次蠲免錢糧,又截漕由海運而至,賑濟乏食之民,闔省老幼子女無不感激歡躍。四鄉士紳,敦族睦鄰,惓惓教化,民風淳樸,各安其命。今有北海趙王者,起農會而絕士紳納言之路,分田地欲以邀買人心,停借貸而斷小民......」

「住口!」

隨著郭玉一聲大喝,念揭帖那人被嚇了一跳,隨即停了下來,於是周圍所有人的目光便轉向了郭玉。

「後生,瞎咋呼個啥!人家唸的好好的呢。」

「就是,俺還木聽完呢。」

「繼續念!」

面對如此場面,郭玉心裡不發毛那是假的;雖說他如今的身份是寧海州治安警署的警員,而且正是二十啷噹混不吝的時候,可萬一人群裡有個把不懷好意的傢伙,免不了要吃大虧。

想到這裡,郭玉便探手從腰間的槍套裡拔出了治安警配發的制式左輪。周圍人見狀大吃一驚,呼啦一下就向後退去,立時便讓出了三尺方圓的空地。緊接著,郭玉把槍交到左手,右手又從懷裡取出一物,胳膊向外伸的筆直,大喝道:「治安警署辦案,都閃開!」

看熱鬧不嫌事大那是人類的本性,不分古今中外。當聽到「治安警署」四個字時,圍觀的人群頓時譁然,雖然又向後退了一兩步,可站在他對面的那些人還是不住打量著郭玉右手握著的東西。

那是一塊約莫半個巴掌大的盾牌形金屬牌,在陽光的照射下亮光閃閃,上面赫然凸印著一個環有麥穗和齒輪的五角星。極為惹眼的是,那五角星被漆成了紅色,並且在齒輪的上方還有一個金燦燦的「警」字。

好嘛,敢情面前這個年輕人真是軍管會的治安警!之前那個念揭帖的傢伙見勢不妙,身子一貓,哧溜就消失在了人群裡。

「站住!」儘管郭玉大聲呵斥,奈何周圍看熱鬧的人實在太多,等他走到山牆跟前,那傢伙早就沒影了。

郭玉隨即將揭帖從牆上小心的揭下來收好,又跟正在磕頭燒香的父母說了一聲,便急匆匆的回到了牟平城的治安警署報告。當他見到那位從北海鎮派來的署長,詳細彙報了事情經過,最後又補充道:「署長,這事肯定跟那

群地主和放高利貸的傢伙脫不了干係!」

寧海州警署的署長是北海鎮派過來的,此人姓齊名兵衛,以前是富爾丹城警署的一名警長。他聽了郭玉的話點點頭,語氣和藹的道:「你去把曹警長叫來,等我從軍管會回來,咱們先開個會分析一下。」

曹警長就是曹貴福,郭玉和他一起破過「老瓜賊」的案子。別看齊兵衛辦案經驗豐富,可他畢竟才來膠東不久,再加上他又是歸化民出身,對膠東地方上的風俗人情並不熟悉。

郭玉還不知道的是,算上他發現的這張,寧海州今天上午在在城內外各處已經發現了至少十張匿名揭帖,上面內容大致相同;有些是張貼在城外的寺廟和道觀外,還有些被張貼在城內的街市、鐘樓和鼓樓。

「揭帖」本來是指官方的文書,北宋就有了,一直沿用到了明清。明代的《見聞錄》上說,凡有密奏,及奉諭登答者,皆稱為揭帖。

從明代中後期開始,揭帖逐漸沿用至民間,其中私自散發而不署名、或假託他人姓名的揭帖,則被稱為匿名揭帖。

這玩意可以算是中國最早的「自媒體」,只不過由於明清的政治環境與社會氛圍不同,匿名揭帖在政治與社會生活中的角色也不盡相同;要麼是構陷仇人、挾恨舉報;要麼就是揭發不法,構陷訛詐;再有就是聚眾抗官。

截止乾隆晚期,有清一代影響最大的匿名揭帖案有二:其一是乾隆朝十六年在全國廣為傳抄的「偽孫嘉淦奏稿」,始終未能查出始作俑者,清廷最後只得草草結案;其二是乾隆三十八年,有人因結仇誣告,將匿名揭帖張貼到了東華門外的番役值房門柱、西華門外北池子紅柵欄以及慎刑司門外北牆等處,轟動北京城。

北海鎮治理膠東四縣至今已經兩年了,匿名揭帖還是頭一次出現。當齊兵衛帶著查獲的幾份揭帖找到軍管會主任李弼彙報,後者不禁拍案大怒。

李弼在滿清當過官,知道匿名揭帖都是什麼東西。關鍵是它出現的時候太巧了,早不來晚不來,非要等到人員流動最密集的中元節出現,對底層民眾勢必會造成心理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