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格說著,便從檔案包裡取出一份清單放在了桌上。羅芳柏捋著鬍鬚微笑不語,身後的一個書生模樣的人見狀,上前接過後開啟一看,頓時露出驚訝之色。他隨即躬身對羅芳柏輕聲道:“大哥,這次的訂購單裡,他們又訂了兩千克拉。”

“荷蘭人富有四海,這點錢也值得你大驚小怪?真是沒見識。”

書生臉一紅,躬身道:“總長教訓的是。”

在另一時空有個說法,什麼英國的戴比爾斯炒作了一場百年的鑽石營銷騙局,背後又是什麼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陰謀等等。但是這些自詡的“聰明人”不知道的是,從十八世紀開始,加里曼丹島的中國人就已經向歐洲大肆出口鑽石了。僅1789年,VOC就從華人那裡訂購了1500克拉的鑽石,平均每克拉約合後世的一萬多美元。

所以說,金剛鑽這玩意從來就不是什麼白菜價,根本不用炒,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女人對亮閃閃的東西就是喜歡!

西伯格正事談完,便提出告辭,羅芳柏隨即起身,帶著一眾手下將其一行人送至副廳大門口。等回到議事廳,一旁的江戊伯便對羅芳柏道:“羅大哥,這次巴城的事我們真不插手?”

“不用。”

江戊伯道:“可他們怎麼說都是華人啊。再說當初大哥的小公子病危,還是人家的醫院給救過來的。”

一旁的宋插伯道:“老五,這話就不對了。別忘了你當初去巴城,他們是怎麼對你的。要我說,除了咱們嘉應州自己的兄弟,其他人管他的呢!”

羅芳柏沉吟片刻,緩緩道:“咱們跟荷蘭人合作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彼此知根知底。若是翻臉,鑽石的生意就會大受影響。還是先看看吧。”

這位大總制之所以有此言,主要是因為西婆羅洲華人公司的形成和發展,始終都和荷蘭人密切相關。

話說從十六世紀開始,婆羅洲便成了內外各種勢力爭奪的地盤。來自爪哇和其他島嶼的馬來人在沿岸地帶建立了蘇丹國,並透過武力征服或是與本地達雅人通婚而得以向內陸擴充套件。十七世紀初,華人、荷蘭和英國東印度公司以及武吉斯人也加入了當地的博弈。

然而歐洲人很快便放棄了婆羅洲,西班牙人盤踞呂宋、英國人將主要目標放在了南亞次大陸,荷蘭人將目標轉向馬六甲和盛產胡椒的爪哇,華人和武吉斯人從而控制了大部份的貿易線路。

到了十八世紀中葉,武吉斯人利用它們對廖內柔佛蘇丹的統治而滲透到西婆羅洲的政體,如喃吧哇和三發,併成為了這些地方掌握實權的群體。與此同時,大量華工開始湧入,從事挖掘鑽石和金礦的活動。

1779年,為了驅逐往來婆羅洲的英國港腳商人,荷蘭東印度公司和坤甸蘇丹阿卜杜拉曼簽約,正式承認其對坤甸一帶的統治,併為他提供軍事保護。作為交換,VOC派專員常駐坤甸,負責監督到來的商船並對其徵稅,未持有巴達維亞當局執照的船隻一律不得入港。

從那時起,不管是喃吧哇還是坤甸,各家華人公司也被直接納入VOC的管轄下。隨後荷蘭人以坤甸為切入點,劍指整個環馬六甲的貿易網路。

1787年,VOC和坤甸的聯合部隊大舉進攻喃吧哇,當時蘭芳公司的前身蘭芳會便主動提供了協助。根據十九世紀荷蘭殖民當局專員威勒所撰寫的東印度公司編年史,其中就有一份用馬來語記述的檔案,上面說有一位被稱為“鬍鬚大哥”的人,曾帶著華工協助VOC和坤甸聯軍。

而這位“鬍鬚大哥”,就是當地人對羅芳柏的稱呼。

蘭芳會全程參與了荷蘭人的軍事行動,並於戰勝後在喃吧哇的中心大肆掠奪戰利品,而荷蘭人對此也樂見其成。

羅芳柏之所以願意為VOC和坤甸蘇丹的聯軍賣命,目的是打通上游的港口貿易和下游的進口貨物輸送,由此蘭芳公司才能將上游採挖的金礦和鑽石賣出去,也能透過下游獲得低成本的海貿物資。

果不其然,戰後坤甸蘇丹的兒子被VOC任命為喃吧哇的實際統治者。從此上下游一通,蘭芳公司愈發壯大,羅芳柏等人也逐漸富可敵國。

“喃吧哇戰爭”使得大批華人礦工向坤甸和北部的三發遷移,而新的定居點吸引了眾多直接從閩粵來的移民,促進了華人組織的進一步鞏固和強大。

為了防止華工外流,VOC和坤甸蘇丹都採取了積極的措施來拉攏喃吧哇的華人。戰事結束後,西婆羅洲的華人直接歸VOC管轄,此舉等同於把華人公司放到了與馬來蘇丹平等的地位,而且華人無需繼續繳納人頭稅。

到了1790年,經過十幾年的博弈,西婆羅洲幾乎所有的蘇丹政體都被嚴重削弱。礙於華人直接受到VOC的保護,坤甸蘇丹也抽不了人頭稅,只能固定從蘭芳公司獲得一部分金礦租金。而坤甸蘇丹因為揮金如土以維持其極度奢侈糜爛的生活,也由此陷入財政危機,欠債規模越來越大。

蘭芳公司藉此迅速地擺脫了坤甸的影響,形成了以羅芳伯與梅州石扇堡客家人為核心的大總制。至於三發那邊的打嘮鹿礦業公司也經歷了相似的過程。為了籠絡他們,三發也效仿坤甸的政策。於是這些公司逐漸壯大,最終脫離了蘇丹的管轄,組成了以大港公司為核心、相對鬆散的聯盟——和順總廳。

以上這些,才是羅芳柏領導的蘭芳公司發展的真相。說白了,他們一直都在跟VOC合作,也一直處於VOC的保護之下,以至於到了幾十年後,蘭芳公司會接受VOC的招安,甚至幫著去打大港公司,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