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2年9月10日即乾隆五十七年七月二十四,攻克了帕朗古的清軍在第二天一鼓作氣拿下了沙阿王國的夏都Nayakot。因手下連日作戰實在疲憊,且戰死的將領兵丁太多,福康安隨即命令全軍休整兩天,並安排收斂戰死的兵將屍首。

之前清軍在雍鴉停留的時候,廓爾喀王叔巴都爾薩野曾派遣大頭人普都爾.幫裡、噶箕.朗穆幾爾幫裡、達薩爾.乃爾興、小頭人巴拉巴都爾哈瓦斯4人及隨從20餘人,攜帶之前擄去的噶倫丹津班珠爾、扎什敦珠布、聶拉木營官聶堆、漢兵盧獻麟、馮大成及隨從、藏民24名,一行共約50人,在六月二十五日前往雍鴉大營請求停戰。

當時福康安曾面諭四名頭人,提出了五個苛刻的條件。這五條分別是:一、廓軍退出帕朗古地方,將守軍全部撤出;二、王子沙巴都爾、王叔巴都爾薩野率領全部大頭人親自前來面降;三、入寇後藏的元兇沙瑪爾巴既稱己死,則應將其骨灰及眷屬徒弟等全部送出,以憑究訊;四、掠走的扎什倫布寺的金銀珍寶等全行交還;五、交出前丹津班珠爾在誘騙脅迫下私立的合同,不得再提西藏須付銀兩之事。

當時廓方使者攜帶檄文返回陽布後,由於軍事實力仍在,另外擔心清軍會拘押王子巴哈都爾和王叔巴都爾薩野,所以不予答覆。不過當清軍離陽布只有一天的路程時,沙阿王國上下是真慌了。

廓方的行動很快,到了七月二十五這天,廓方派出的由大頭人第烏達特塔巴和塔曼薩野組成的求和使團抵達清軍營寨,並向福康安遞交了王子巴哈都爾的親筆信。在這封信裡,巴哈都爾語氣謙卑的請求撫遠大將軍寬恕廓方的無禮,同意交出從前與西藏方面私立的合同檔案,元兇沙瑪爾巴的骨殖及其徒弟、隨從、財產,以及從扎什倫布寺搶走的財物。

福康安看完信,沉聲道:“王子巴哈都爾和攝政王叔巴都爾薩野為何不來?”

跪在下面的第烏達特塔恭敬的道:“回稟大將軍,王子身體有恙,攝政王叔也病倒了,因此未能親至請罪。”

福康安冷笑道:“呵呵呵~~都生病了?可真是時候啊!”

聽了翻譯的話,第烏達特塔巴和塔曼薩野被嚇得頭都不敢抬,只說王子和王叔真病了,不敢欺瞞。可倆人心裡都清楚,那兩人還是怕被福康安給拘了,所以打死也不敢來。

此時第烏達特塔巴又叩頭道:“沙阿王國地處偏僻,不知道大皇帝的天威,冒犯了上國,使得雙方刀兵相見。元兇沙瑪爾巴的妻室之前逃逸,我方正派兵追捕,只要抓獲後立刻送至大將軍這裡。另外之前我方從扎什倫布寺帶走的物件,沿途遺失了不少,又被頭人兵丁私自藏匿,雖經王子勒令交出,不過還是有不少沒有找到。至於先頭從後藏那裡所得的元寶也有部分融掉鑄了銀幣,下臣這次來,將剩餘的物件和銀錠都帶來了,六世班禪喇嘛的金冊也在其中,不敢隱瞞一件。…

福康安臉上露出一絲轉瞬即逝的獰笑,俯視二人沉默不語。此時帥帳內除了和琳在下首坐了,其他清軍將領一律貼帳站立,靜得只聞帳外的風聲雨聲和牛皮大帳被風鼓盪的磨擦聲。就在第烏達特塔巴和塔曼薩野等人被這令人窒息的死寂壓的快要透不過氣的時候,就聽福康安突然揚聲道:“來人!”

話音剛落,就見他的親兵隊長走了進來,打了個千兒道:“請大帥吩咐!”

“傳我的令,將廓方的隨從人等全數拘押!勿使一人脫逃!”

“嗻!標下遵命!”

第烏達特塔巴一時還不明所以,可隨後聽到帳外響起手下的慘叫,他這才大驚失色道:“大將軍這是什麼意思?我們這次是來真心乞和啊!”

“現在想起求和了?晚了!”福康安用他那略帶沙啞的嗓音道:“既然巴哈都爾和巴都爾薩野都是‘貴體有恙’,那本帥就率領大軍去陽布探望一下好了,親自聽聽他們會如何辯解。將此二人拿下!”

七月二十六日深夜,五千清軍在夜色的掩護下離開Nayakot,直撲沙阿王國的都城陽布。

早期的尼泊爾由數十個互不統屬的部族組成,到了十八世紀後期,居住在巴勒布西北的廓爾喀部族興起。他們在沙阿王朝的首領普利特維.納拉揚.沙阿的率領下,趁巴勒布內亂,用了20年時間吞併了巴勒布三部和周圍其他20多個小部落。到了1769年,沙阿王朝遷都至原屬巴勒布的陽布,形成了統一的廓爾喀王國。

由於廓爾喀境內多高山,地狹人稠,難以自給自足,迫切需要向周邊擴張領土。到了1777年,兩歲的王子巴哈都爾.沙阿繼承了王位,其叔巴都爾薩野攝政。因為南面就是被英國人佔據的西孟加拉,廓爾喀自知惹不起,便將擴張矛頭指向了西藏、布魯克巴和哲孟雄。

陽布在尼泊爾語裡,被稱為“加德滿都”,位於巴格馬蒂河和比興馬蒂河的交匯谷地,整座城的規模還沒有清宮紫禁城大。城內最顯眼的建築除了用紅磚修築的王宮外,還有一座供奉著“喬羅迦陀”的三層印度教寺廟;這座寺廟的內部是由一根獨木作為支撐,因此也被稱為“加薩滿達木屋”。沒錯,城市的名字就是源自這座寺廟。

為了激勵手下並震懾廓爾喀人,福康安在開戰前下令,攻下陽布後三日不封刀,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放火。此話一出,五千多清軍歡聲雷動,一個個磨刀霍霍,殺氣騰騰。

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清軍自從翻越喜馬拉雅山以來,一路上根本沒有什麼城鎮,無不是在山谷險要進行艱苦作戰。另外因後勤運輸困難,孫士毅和惠齡等人都是以滿足軍糧和彈藥弓箭為先,軍餉的輸送速度非常慢;原本應運到前線的二十七萬兩軍餉,目前才送了三萬兩。

雖說拿了銀子也未必有地方花,可大家拼死作戰為的不就是這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