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腹背受敵的東印度公司(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初次見面的時候,鄧飛代表北海鎮向蒂普蘇丹贈送了兩把做工精美的左輪手槍,並帶有配套的火帽和紙筒定裝彈,以及十匹清廷江寧織造出的蟒緞和一件紫貂皮大氅。
而等簽約儀式結束後,鄧飛又將用作演示的12磅炮和二十杆擊發步槍送了出去,不見兔子不撒鷹的蒂普蘇丹這才命侍者將自己的佩刀取來,送給鄧飛作為回禮。
鄧飛雖然對刀不在行,可當他將刀身抽出一截,立刻就知道絕對是把好刀!
刺刀並不是印度人的塔瓦彎刀形制,而是帶有濃郁土耳其風格的基利長刀。刀身為弓曲形窄刃,長達一米,堅厚沉重,乃是用大馬士革花紋鋼打製而成。金黃色的手柄和華麗的刀鞘上鑲有各色寶石,在刀身靠近握柄的位置上,還刻有一隻老虎,正是代表“邁索爾之虎”的印記。
據蒂普蘇丹自己說,這刀來自奧斯曼土耳其,佩戴多年,在之前和英國人的戰鬥裡,曾用此刀斬殺了數名英國人。
捎帶說一句,在另一時空中,蒂普蘇丹的這把刀在其戰死後被英國人繳獲;到了21世紀,此刀在古玩市場的拍賣成交價格是21億盧比摺合1.8億。
還不等鄧飛向蒂普蘇丹表示感謝,蘇丹的首相普爾納亞抬手拍了兩下巴掌,隨後就見二十名健壯的男僕抬著幾口看似沉重的箱子走進了宮殿。在這些人的身後,還跟著二十名臉上蒙著著面紗、身著質地輕薄的棉質沙麗的女人,一個個身材婀娜,尤其是露出的深邃眼眸顯得極為動人。
難道要開唱?鄧飛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後世寶萊塢的歌舞場面......
誰知就在他端起咖啡喝了口,準備開始欣賞時,就見蒂普蘇丹讓人開啟了箱子,在場眾人除了鄧飛,呼吸瞬間停止,都被箱子裡散發著金黃色光芒的東西迷住了眼。
蒂普蘇丹看到鄧飛面色平靜,毫不動容,心中不禁讚歎對方真不是一般人!可他哪知道,這點黃金工藝品在鄧飛眼裡實在不算什麼,比這再多一百倍的金磚他都見過。
“這些,包括四十名奴僕,都是我送給北海之王的禮物。”
咳咳!鄧飛好歹也是見過大世面了,可拿人當禮物還是頭一回碰上,他本能的就想拒絕。
“蘇丹陛下,這個......”
滿臉豔羨的杜洛瓦少校看到鄧飛面露猶豫之色,急忙低聲告訴他,蘇丹送出的禮物不容拒絕,否則會被認為是侮辱。
好吧,瞧這事鬧的,不想要都不行。他決定回去後就把這些人安置在剛買的那片土地上去,至於趙新就算了,腰子更重要!
交接完了禮物和四十個大活人,鄧飛便向蒂普蘇丹提出要看一下邁索爾的軍隊。他解釋說自己要儘快趕回本地治理,以便通知北海鎮方面將軍需物資裝船起運,同時也希望在臨走前定下初步的訓練方案。
蒂普蘇丹當即應允,讓手下的大臣立刻釋出召集令,按照雙方約定徵召兩千人到城外軍營待命。
如今邁索爾王國僅剩下10萬平方公里領土,也就是後世一個浙江省的大小。以如此一隅之地,根本養不起常備軍。除了一千名的蘇丹衛隊,絕大部分都是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問題是邁索爾王國四面皆敵,如果沒有北海鎮的出現,蒂普蘇丹頭再鐵也沒用。後世的某些人總以為印度人一上來就對英國人採取“躺平政策”,其實真相是敢於反抗的都被殺光了......
“邁索爾之虎”的號召力那是槓槓的!在發出召集令後的第二天,從周邊村鎮騎著馬趕來的兩千名士兵便全部集結完畢,一個個身披鎖子甲,拿著彎刀長矛,看上去殺氣騰騰。
然而當鄧飛、杜洛瓦少校和北海軍特戰營的幾名軍官在蘇丹的首相和騎兵司令陪同下看過後,這才發現自己忙乎了半天,居然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語言溝通!
要知道這些邁索爾士兵都是印度教徒,只會講印地語,所以即便特戰營的軍官們都懂法語,也要經過一名精通法語和印地語的翻譯才能傳遞口令。
之前法國人的軍事教官在訓練時就得配個翻譯,可問題是特戰營的軍官們對於法語還狗屁不通呢,難道還得再找個懂法語的中國人?這哪找去啊?!
語言關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鄧飛當場和額魯等軍官開了個小會,大家的一致意見是:要想讓邁索爾軍隊脫胎換骨,憑几千人對抗英國人的四面包圍,還得打贏,那麼從訓練條例到內務,必須全部照搬北海軍,整體複製。如此也就意味著這些士兵必須要掌握普通話才行!
鄧飛對此深以為然,這和另一時空中的“非洲解放軍”是一個道理。他當即向陪同的蘇丹手下提出,要先帶三百名邁索爾士兵回北海鎮在帕扎亞賴的領地,一邊訓練一邊學習語言。等這些人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漢語,聽的懂訓練口令後,再讓他們回來,傳授給更多的人。
三百人並不多,蒂普蘇丹想了想便答應了。不過他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讓自己的長子謝扎達.海德.阿里王子也跟著去見識一下,順帶學習中國人的語言。
蒂普蘇丹妻妾成群,兒女自然多,目前已經排到11個了。不過除了21歲的阿里王子,其他最大的也才10歲。
既然都帶了一群人了,多一個王子不算啥。可等兩天後出發時鄧飛才知道,阿里王子光是隨從就有男女幾十號,吃穿用的東西帶了瀝瀝拉拉一大堆,除此之外還有一百名護衛。
在返回的路上,鄧飛讓焦循去和阿里王子交流,傳授一些簡單的漢語對話。可憐的焦大才子連比劃帶猜,又靠著鄧飛偶爾用法語幫忙,開始了艱難的教學任務......
1792年的8月12日是個難得的好天氣,連日不斷的大雨總算是停了。正在加爾各答總督府花園裡逗弄兩條愛犬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總督康沃利斯伯爵,接到了一封從馬德拉斯總督府寄來的緊急信件,開啟一看,裡面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
查爾斯.康沃利斯,此人在歷史上之所以被銘記,主要是因為他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擔任英軍副總司令,並在“約克鎮圍城戰役”後,率英軍殘部投降,成為了美國獨立戰爭中級別最高的英國戰俘。自他出任印度總督伊始,至今已經是第六個年頭了。
雖然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總部目前位於西孟加拉的加爾各答,不過遠在一百五十多年前,他們就在印度東南部的馬德拉斯購買了一片狹長地帶,並修建了聖喬治堡,之後就以此為據點從事貿易和殖民活動,將觸手伸向了孟加拉地區。
從十七世紀開始,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設有三大總督府,分別是西部的孟買、東部的馬德拉斯、以及孟加拉地區的加爾各答。自從1784年的“EIC法案”透過後,孟加拉總督成為了英國皇家軍隊在印度的最高總司令,馬德拉斯和孟買的總督就成了為孟加拉總督的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