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來了都是客(第2/2頁)
章節報錯
來了都是客,福明泰說完就招呼對方進來,而趙新的警衛本想阻攔,卻見趙新微微搖了搖頭,便停下了腳步。
幾個鄂溫克人放下獵物,先是去西屋跟阿木蘇請安問好。一下來了這麼多人,屋裡根本坐不下,趙新便提議去院子裡坐著聊,反正現在天氣也不冷。
眾人一起忙活,先是在院子裡擺了張炕桌,又用木頭當凳子,福明泰還在空地上點了一堆蒿草趕蚊子。
阿木蘇看到野豬,高興的道:“薩滿神賜福,提前過年了!”
三個鄂溫克獵人的手腳很是麻利,拔毛開膛剖腹收拾完攏共才用了一個小時,等福明泰的老婆將豬肉燉上了,他們這才過來席地而坐喝起了奶茶。
趙新從兜裡取出煙,示意他們自取,幾個鄂溫克人也不扭捏,各自點上一根,衝趙新笑了笑。一旁擔任翻譯的小烏龍剛伸出手來也想來一根,結果被趙新一巴掌給打了回去。
“屁大的孩子不學好!”此刻趙王爺全然忘了當年他學抽菸的時候,也不過才十五歲。
“我不小了,轉過年就十六了。”烏龍低下頭嘟囔了一句,透著一股子不服氣。
趙新胡嚕了兩下對方的後腦勺道:“過了十八再說吧你!”
鄂溫克獵人見狀都呵呵笑了起來,趙新於是便自我介紹,說是從黑龍江城來的民政辦事員,和三人聊了起來。這是他才得知三個鄂溫克人分別叫達瓦、那彥卓和烏布力。三人都住在附近的山裡,並沒有在呼瑪爾鎮定居,趙新不免有些奇怪,便問了起來。
達瓦一邊噴雲吐霧一邊道:“這位大人,官府不光派人給我們蓋房子,還搭了犴圈,打了井引水給犴喝,按說我們得感謝官爺。可大人啊,犴這東西喝慣了山泉水,井裡打上來的水它就沾沾嘴,根本不喝。”
趙新知道對方口中的“犴”就是指馴鹿,於是好奇的問道:“這麼不好養?”
“唉!我先前聽官府的,帶著我那二十多頭犴就下山了。三個月,三個月就病死了六頭。”達瓦說完,抬手擦了下眼角的淚花,他是真心疼啊!
趙新聽了烏龍的翻譯,同情的拍了拍對方的肩頭,隨後又問道:“你們現在梅花鹿飼養搞的怎麼樣?”
“這個好!”四十多的烏布力道:“我養了十多頭梅花鹿,去年光是割鹿茸賣給北海商社就賺了不少,今年打算把家裡那幾頭犴都賣了,專養梅花鹿。”
此言一出,達瓦和那彥卓的臉上都露出了羨慕的神情,要不是家裡馴鹿太多太難伺候,他們也想定居下來養梅花鹿。這兩年邊民割下的梅花鹿茸都是由北海商社統一收購,然後再由貿易部賣到南方和島國,有多少要多少。
《本草綱目》上說,鹿茸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耳聾目暗,眩暈虛痢。從古至今都是名貴藥材。
趙新對鹿茸起初一點都不懂,還以為什麼鹿茸都一樣呢。後來有一次在沈敬丹家吃飯時隨口說了幾句,結果讓正好來串門的吳顯寧給上了一課。他這才知道鹿茸講究的是個嫩,骨質越少越好,而梅花鹿的茸骨質最少,藥性也最好,馬鹿次之,馴鹿最差。
以前由於滿清對東北封禁,鹿茸在南方的供應量並不大,於是便有藥販子用陝甘一帶的馬鹿茸冒充梅花鹿茸來賣,吳家的藥房就曾上過一次當。後來吳顯寧在黑龍江城主持診所時,聽說索倫人有養馴鹿的,就讓人割了點茸來,誰知給病人一試,藥性比馬鹿還不如。
趙新對達瓦和那彥卓道:“聽到了沒?你們何必非要養犴,養梅花鹿不是更好?況且下山定居每家還分五十畝地,民政給你們發種子發工具,水渠都幫你們修好了。”
達瓦聽了只是悶頭不語,叫他放棄幾十頭犴,實在心有不甘。而那彥卓猶豫了片刻,終於壯起膽子道:“官爺,我說句不好聽的,當年朝廷也讓我們在昭額裡蘇種地,可才幹了三年就不讓幹了,又把我們趕回山裡放犴打獵。”
趙新聽了連忙追問,那彥卓看對方並沒有生氣,索性就講了前後經過。
原來在乾隆二十年的時候,時任呼倫布俞爾總管的瑚爾起奉命率領索倫和巴爾虎部官兵出征新疆,可等他們五年之後凱旋歸來,卻發現當地的索倫和巴爾虎人的生計十分艱難,不少人已經淪落到捕魚衛生,甚至有人乞討度日。
於是瑚爾起便奏請乾隆,請求在呼倫布俞爾墾荒種田。雖然軍機處的態度模稜兩可,不過乾隆還是同意了。之後清廷又是調撥種子,又是修水渠,還給牲畜,另外還特意從西北調來“塔裡雅沁回子”教他們如何種地。
雖說索倫人不擅耕種,收成也不高,可總歸能解決溫飽問題,而且一年比一年強。可誰知到了第三年的時候,朝廷突然來了命令,撤回“塔裡雅沁回子”和發下的工具耕牛,已經開墾的耕地在當年收穫後就不許再行耕種,實行退耕還牧。
趙新聽完已經大致明白了是怎麼回事,於是笑著道:“滿清朝廷不讓你們種地,是因為關內的滿人打仗已經不行了,一個個吃喝玩樂,而你們呢?常年在山林間生活,終日靠捕獵為生,遇到的不是野豬、熊就是老虎,彪悍不減。所以他們才不讓你們學種地,好讓你們繼續給滿人當兵賣命。可我們北海鎮不一樣,老百姓過的約好我們就越高興。”
達瓦突然道:“有啥不一樣?狩獵是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本事!再說北海軍不也從我們族人裡招了好幾百人麼?我兄弟就去了。”
“呵呵,達瓦兄弟,你還是軍屬呢!那你知不知道他們除了要訓練,每天還要學官話,讀書識字呢?”
“什麼!還教他們唸書?那我家溫岱以後是不是可以當秀才了?我家也能出讀書人了!”達瓦大字不識,溫岱臨去南洋前寄的信他都沒拆開看過。此刻聽了趙新的話,難以置信的張大了嘴巴。族裡的薩滿說過,讀書人可都是天上的星星下凡。
“當然了,等過幾年他們退伍,都能去工廠或是鄉鎮做事,再也不會有捱餓的日子。你看啊,現在黑龍江城、雅克薩、甚至是尼布楚那裡都開了學堂。就算不願意在黑龍江城住,還可以去雅克薩和尼布楚啊?民政上會派人去教你們養梅花鹿,教你們怎麼種黑麥和甜菜,這日子不比打獵放犴強?”
趙新這一路走下來,最大的感受還是得透過向邊民傳授先進的農業技術,使他們從大山裡走出來;另外一個就是普及教育,傳播中華文化。
先進的生產力和強大的文化,才是吸引少數族群融合的動力,再加上通婚,過不了一百年,這片土地上的大部分邊民就會轉變為漢族的一份子。
到了晚上,福明泰的兒子和閨女也從呼瑪爾鎮的學堂下課回家。趙新他們一行和三個鄂溫克人在福明泰家裡吃了頓豐盛的手把野豬肉和燉雞,不過趙新覺得最好吃的還是那碗拌柳花芽兒。他硬著頭皮幹了兩杯白酒就喝不動了,要不是阿妙擋著說趙新身體不好不能多喝,估計就得被警衛抬回去了。
不過趙新覺得只此一次就夠了,下回說什麼也不吃了。手把肉上的豬毛沒拔乾淨不說,老阿木蘇上來就把兩隻雞頭都夾到了他碗裡,說什麼只有貴客才能吃雞頭。
看著烏龍大快朵頤的啃雞翅膀,趙新真想換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