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除了個別鼓足勇氣逃跑的,率先過河的兩百多名蒙古箭丁大部分都成了北海軍的俘虜。事實上米士朗本來沒想抓他們,他只是命令一個排下山把這些傢伙趕走。誰知道這些蒙古箭丁已經被先前的炮擊和對岸的慘烈景象給嚇傻了,所以北海軍那墨綠色的身影出現在驛站附近後,兩百名蒙古人能做的就只剩了跪在地上唸經磕頭,任由北海軍將他們一一捆綁。

米士朗先是命令將這些俘虜都關在驛站的院子裡,然後就通知了後方的虎吉,虎吉仔細瞭解了戰鬥經過,原本還有些緊張的心情一下就輕鬆了不少。他派出了一個排和兩輛履帶車,準備將這些俘虜都轉送到巴彥布拉克去,順道再給米士朗這邊運送些補給。

清軍殘部潰逃後,打掃戰場還是需要的,最起碼死屍總得掩埋,否則這河水就沒法喝了。米士朗讓士兵收攏一些受驚後四處亂跑的馬,弄回來殺了吃肉;不管是他們這裡還是後方的虎吉那裡,“南下支隊”這些日子吃的全是壓縮餅乾、肉乾和脫水蔬菜,都已經快吃吐了。

特斯河西岸一里多地的狹長河岸上遍佈人馬的屍骸和傷兵,慘不忍睹。十六發高爆彈總共打死打傷了八百多人,由於血腥氣太重,不管是負責警戒的還是打掃戰場計程車兵們都用毛巾蒙著臉。負責挖坑掩埋計程車兵一邊幹活一邊吐,別說馬肉了,估計連晚飯都吃不動了。

那些掙扎在血泊裡的傷兵從喉嚨裡發出沙啞的呻吟,當看到北海軍時,眼中都露出了深深的恐懼。戴著白底紅五星的醫療兵對他們的傷情進行了劃分,輕者做了簡單處理,傷重的則當場進行搶救。驛站這邊又挑了幾十個俘虜,讓他們過河抬擔架,將傷兵都送到驛站裡。

渡過了最初的慌張後,俘虜們對北海軍會出手救助自己受傷的同伴感到十分驚奇。被挑選出來的俘虜們毫無反抗之心,在幾個布里亞特士兵的命令下,說幹什麼就幹什麼,只是眼神有些呆滯。

負責統計戰果的一營參謀拿著個配發的手機,先是錄了會像,然後又嘁哩喀喳的拍了十幾張照片,士兵們則在人和馬的屍首中一通查詢,最後將那面破損的副都統旗給帶了回來。不管是照片還是敵人的旗幟都是挺重要的,這是日後統計戰功的主要依據。

兩座山頭上計程車兵從頭到尾一槍沒開,於是除了那些下山打掃戰場的,其他人又繼續費力的拓展工事。

兩個多小時後,虎吉那邊派來的人坐在履帶車的挎鬥裡到了。交接了物資後,又渴又餓的俘虜們喝上了水,然後將受傷的同伴放進車斗裡,隨後便在三十多名北海軍的押送下,步履蹣跚的朝著巴彥布拉克的方向而去。

就這樣米士朗這邊一直忙碌到天擦黑,這期間除了數里之外的密林裡似乎有清軍哨探的身影,再無其他動靜。為了防備夜間清軍偷襲,米士朗在山上和山下都布足了明暗哨。入夜之後,白日殺戮的血腥氣吸引了大量的夜間動物,荒野上時不時就能響起聲聲狼嚎,讓人心裡發滲。

到了第二天清晨,隨著第一縷陽光躥出地平線,灑向特斯河西岸的草原上時,一群衣甲鮮明的清軍騎兵突然就從西南方向冒了出來。米士朗聞訊後,披上衣服就跑到了前沿觀察所,就著炮隊鏡仔細看了起來。

這些人總數在五百人上下,以十人為一小隊,全都是頭戴黑氂垂頂、白布護頸護耳的鐵盔,身穿佈滿了銅釘的白色棉甲,內穿鎖子甲;腳穿黑靴,手持一丈三寸的鐵刃長槍,馬鞍上的撒袋裡還插著弓箭。

當這些騎兵來到距離察罕託羅海驛站西便兩裡地的位置後紛紛停下,仔細觀察了四周的地形,約莫過了半個小時的工夫,半數騎兵便向著西北方向飛馳而去。

在炮隊鏡的視野裡,留下的二百多名騎兵在草原上開始分散開,騎兵身上的泡釘白甲使他們看上去如同是有人用大筆在綠色的原野上刷出了一根不太規整的白線。之後,隨著各小隊的領兵的驍騎校分別發出命令,整根“白線”隨即又斷裂開,一段段的,向著特斯河的方向緩緩移動。

陣地上的米士朗知道清軍是不可能用這麼點人發動自殺攻擊的,於是他讓人通知各連,誰也不許開槍。

清軍的馬速並不快,就如同在漫步欣賞風景一般。突然,領頭的將領發出了一連串的呼喊,於是那一段段“白線”便開始加速。當騎兵們快速向前衝鋒了兩百多米遠,隨著領頭將領抬起的手勢,清軍騎兵們在距離河岸五十米遠的位置勒住韁繩停了下來。

嗡!!!

雖說北海軍昨天已經深挖掩埋了屍體,並將戰馬的遺骸也扔到了遠離河岸的地方,可大量死傷者的血已經滲入了泥土裡,結果便吸引來無數只蒼蠅。當這些食腐昆蟲感受到空氣中傳來的震動後,便如同龍捲風一樣,呼的飛上了空中。

那名帶隊的清軍武官用馬鞭驅趕著眼前的飛蟲,隨後跳下馬,從撒袋裡取出弓和一支箭,隨後又將一個信封牢牢綁在了箭桿上。他面色凝重的走到河岸上,感受了一下風向,隨即抬起手中的硬弓,將箭射向了對岸。

那羽箭的寬箭頭下方是一個用骨頭做的帶有四孔的哨子,在清軍的制式武器裡叫“方哨箭”。尖銳的呼嘯聲劃過特斯河上空,射到了驛站門口飄然落下。

過不多時,驛站外的草叢裡傳出了動靜,一個戴著頭盔提著步槍的北海軍士兵露出了身影,他快步走上前將落箭給撿了起來,然後便向著不遠處的山丘跑了過去。他的出現把那名射箭的武官唬了一跳,看到對方的頭盔外側還扎著一圈野草,心說真他媽夠賊的!

那武官射完一箭隨即轉身上馬,帶著手下退出了百十步,似乎是要等待北海軍的答覆。

十幾分鍾後,米士朗拿到了信,開啟看了半天才大致弄明白,這就是一封戰書。

“北海統兵之將勳鑑:我大皇帝聖明天縱,深仁厚澤,惠愛斯民,宵旰焦勞,休養生息,民物恬熙,柔遠諸夷,無不克之。今喀爾喀各部安寧,軍民百姓各有所屬,民風淳樸。然爾等不思忠君愛國,興兵作亂,履興兵戈犯我祖宗之地。今又無故悍然入寇喀爾喀,實難理喻!爾等任意鴟張,專行詭計,釁開自彼,天下昭昭。佔我卡倫,殺我官兵,無理已極,斷難再予姑容。我大皇帝厚集雄師,召數十萬蒙古精銳,以拯生民於塗炭。爾等若不思悔改,即行迎頭痛擊,悉數將爾等殲除!大清定邊左副將軍保寧通曉知之!”

“呵呵,說的還一套一套的,真特麼羅裡吧嗦!”

米士朗雖然普通話學的挺好,漢字也學了不少,可他是在北海鎮那種近乎現代的教育體制下學的,對於古人這些文縐縐的東西,他根本不懂。是以保寧讓手下幕僚寫的這封戰書,純粹是媚眼拋給瞎子看。

聽了米士朗的話,一旁的二營長周仲湊趣道:“還是大人說的對,滿清的官總是不好好講人話。”

此言一出,指揮部裡的眾人都是呵呵一笑。一旁的參謀道:“那些清軍還沒走,估計是想等咱們的回信。”

“回信?”米士朗仰臉略一沉思,隨即坐在桌前,扯過張白紙,用炭筆在上面寫下了一行大字:“勸你早點投降,否則小命不保!北海軍南下支隊副隊長米士朗正告!”

半小時後,同樣是一封箭書,被一名布里亞特士兵射了過去。帶隊的清軍武官拿了信,便帶著手下匆匆離開了。

與此同時,在距離察罕託羅海驛站以西南方向三十里草原上,由上萬蒙古騎兵組成的大軍如同一片片向前移動的黑螞蟻,烏壓壓的遮蔽了整個原野。他們以各札薩克營頭為單位,在本部旗幟的引導下,緩緩前行。而在行進的隊伍中間,數十騎負責傳遞命令的清軍正在策馬來回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