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烏索利耶會戰(四)(第1/2頁)
章節報錯
西線北海軍發起總攻時,東線負責進攻“扎伊姆卡堡壘”的兩個團也開始出動了。
五條從烏索利耶順流而下的大型平底船,各自搭載著一門75毫米炮,配合北海軍地面部隊的迫擊炮,對兩公里外的俄軍防線展開了持續炮擊。安加拉河上硝煙瀰漫,不同口徑的高爆彈宛如雨點般潑灑在俄軍堡壘上,落點之處磚石瓦木漫天飛舞, 給附近的建築和人員帶來了重創。
俄軍無奈之下,只得命令各處凸角堡和多面堡上的加農炮和獨角獸炮開火還擊,然而滑膛炮那可憐的射程根本打不到北海軍的炮船。除非軍官們敢頂著北海軍的轟炸將大炮向前移動,否則那一百多門大炮只能空放。不斷隆隆作響的炮聲震耳欲聾,跟實心彈那嗡嗡的呼嘯不同,北海軍的炮彈呼嘯如同尖銳哨音, 每一聲都使堡壘內外的俄軍心神顫慄。
轟!轟!當兩發75毫米炮彈在幾門加農炮中間落地,頓時將一輛彈藥車和拉車的馬掀翻, 燒焦的碎木片和破布散落了一地,十幾枚將近三公斤的實心彈在爆炸中到處亂飛,將後面馱著備用炮架的幾匹馬打的血肉模糊,發出了淒厲的長嘯。
對北海軍炮船威脅最大的反而是幾門設在炮臺上的七磅榴彈炮,它們以差不多20度的仰角射擊,最近的一發直接落在了第一艘炮船前方一百多米的距離上。
俄軍的騎兵和步兵試圖靠近河岸進行反擊,於是那些平底船上架著的機槍便開始噴吐火舌,甚至還有北海軍扛著幾門火箭筒,一發接一發將帶著白煙的火箭彈打進騎兵人群裡,炸的俄軍騎兵人仰馬翻。
到處都是槍聲炮聲,到處都是人喊馬嘶,三團二營營長周黑闖帶著自己的勤務兵走上了一座剛被攻克的凸角堡,這裡距離扎伊姆卡堡壘還有一公里遠。
“九里山前作呀麼作戰場~~牧童拾得舊刀子槍。順風吹動了那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
此時空中的太陽已經照得明晃晃的,傾斜的光線灑到周和尚的臉上, 他嘴裡含糊的哼唱著《山門六喜》中唱段,用手搭在額頭前看向遠處的俄軍堡壘, 然而滾滾硝煙遮蔽了對面的一切,炮彈爆炸和俄軍開炮的火光不時閃現。
向前進或向後退都沒有改善或改變俄軍的悲慘處境。數千人在槍林彈雨中亂竄,然而這些人剛一離開炮彈和槍彈橫飛的空間, 駐在後方的長官就立刻派人整隊,迫使他們服從紀律,然後又把他們送到前方炮火連天的戰場。可是出於對死亡的恐怖,步兵們很快又失去紀律,原本還算嚴整的隊形很快又亂了起來。
早上八點四十分,魯壽山帶領一團的全體士兵在烏索利耶的碼頭上開始登船,他們的任務是順安加拉河北上,佔領470公里外的布拉茨科奧斯特羅日諾耶村,然後向東北方向行進一百四十公里,攻克伊利姆河北岸的堡壘伊利姆斯克,封鎖通往雅庫茨克的運輸線路,迫使勒拿河以東的沙俄據點投降。
千萬別說什麼以烏拉爾山為界了,光是勒拿河以東的整個薩哈林地區,面積就有三百多萬平方公里,超過了另一時空裡的阿根廷的疆域。更別說葉尼塞河以東的區域,比滿清治下的中國都大。
然而這年月的薩哈林地區只對毛皮商人才是天堂,對其他定居者就是苦寒地獄。北海鎮即便治下有百萬居民,敢來這裡定居的恐怕也沒幾個。而且趙新如果不從另一時空拿來耐寒作物的種子和栽培方法,什麼莊稼都種不活!
自古敢於吸引冒險者前往環境惡劣之地的, 從來都不是莊稼和土地, 而是黃金和寶石。問題是薩哈林地區雖然有著極為豐富的黃金和鑽石資源,然而適合露天開採的礦脈少之又少。
別看這片土地上的礦藏和木材資源對於未來建設工業化國家能起到強有力的支援,可是在鐵軌延伸到這裡之前想都別想。在另一時空的歷史上,薩哈林地區一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才真正得到開發。
在趙新看來,要想佔領並守住這片土地,讓其永遠的屬於中華版圖,沒有五十年以上的時間將很難成為既成事實。為了這麼一大片土地,以及透過毛皮貿易帶來的收入,他估計從此以後的歷代沙皇都會和北海軍拼個你死我活。
倉惶撤退的俄軍部隊一直撤到了切列姆霍沃村,北海軍大炮所造成的猛烈殺傷才逐漸停止。在東面的十幾公里外,扎伊姆卡堡壘的陷落也進入了倒計時。
為了配合撤退,魯緬採夫命令駐守在切列姆霍沃村的四個團負責殿後,命令他們不惜一切代價阻擋追擊的北海軍,同時又讓另外一個團將來不及運走的輜重全部堆在驛道上,準備用大火阻擋北海軍的追擊。
此時俄軍已經因為死傷和掉隊而減員了三分之一多,整個切列姆霍沃村內外傷員觸目可及,屋內屋外躺了一地。然而帶著幾個民伕打下手的隨軍醫生根本無法救治如此多的傷員,這些人裡面要麼就是缺胳膊斷腿,要麼就是被北海軍的大炮震的昏迷不醒。
上午九點,當趙新接到前方通報,得知米哈伊洛夫卡村已經被北海軍攻克,他於是命令前方的攻擊部隊停止前進,就地休整,構築簡易工事。然後命令兩個團的炮兵立刻輕裝出發,在北海軍騎兵一營的護送下,乘坐馬車向米哈伊洛夫卡村前進。
而他自己則在警衛的嚴密守護下,掩人耳目的在炮兵陣地上收攏了一番,然後便帶著警衛營出發了。
那些坐在馬車上的北海軍炮兵雖說一個個累的夠嗆,可精神上仍處於亢奮狀態。過癮啊,太過癮了!這一早上打的炮彈殼都堆成了小山,回去夠跟自己的老婆孩子吹一輩子了。不過也有一些人對眼下的行動迷惑不解。
“班長,恁說咱這是幹啥咧?難道讓咱都去當步兵打衝鋒不成?”
面對手下的疑問,李彥升也是一頭霧水。不過馬車都在急速行駛,他也沒機會去找連長問。突然,他聽到後面傳來了一陣陣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連帶身下的馬車都開始震顫。
李彥升和其他炮兵都好奇的轉頭張望,就見在身後不遠處,大約有二十幾輛草綠色、有著扁平車頭的“怪獸”正在疾馳而來。
“裝甲車?!”李彥升一下就愣住了,想了好一會才記起它的名字。這玩意他在軍營裡見過,也曾進裡面參觀過一次,就是沒見過開起來是什麼樣。令他大跌眼球的是,它居然跑的比戰馬都快。
二十四輛裝甲車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兩兩一組並排行駛,組成了一道綠色的鋼鐵洪流,寬大的履帶捲起滾滾煙塵,讓馬車上的數百名炮兵和護衛的騎兵們發出了陣陣歡呼。
“班長,這也太威風了!有了這個,紅毛鬼一個都跑不掉!”
“是啊!真霸氣!”李彥升正有些羨慕的讚歎時,無意中瞥見第三列的一輛裝甲車的頂艙蓋被開啟了,然後一個戴著綠色鋼盔的人便從裡面冒了出來,衝著自己這些人就揮起了手。
由於離得太遠,車隊又行駛的比自己快,李彥升只看見了那人的一個側臉,他總覺得有些眼熟,好像在哪見過,可一時又想不起來。
其實那人不是別人,正是北海軍的老大,趙新。
外人看裝甲車縱橫馳騁很帶感,事實上車裡的環境實在不怎麼樣,噪音大不說,顛簸的也非常厲害,不帶鋼盔準保頭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