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烏索利耶會戰(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一道鐵絲網工事前已經排滿了六個團的上萬人馬。步兵們在焦躁的等待命令,而騎兵們身下的戰馬也在不安的原地兜圈子。
好在人多力量大,半個多小時後,這一片長度在一百米的高樁鐵絲網終於被清除,負責清理的俄軍士兵們軍裝被劃的支離破碎,臉上、手上都是血道子。
被堆在一起的鐵絲網如同一個巨大的渾身長滿尖刺的怪獸,密密麻麻的糾結在一處。
“這些韃靼人可真是糟蹋好東西!用這麼堅韌的鐵線做拒馬。”
“誰說不是呢!可咱們有幾萬人,他們憑這些就想攔住我們?做夢去吧!”
“烏拉!前進!”
然而喜悅只存在了片刻,俄軍獵兵剛剛前進了幾米,隨即就悲憤欲絕的發現,在前面竟然特麼還有一道兩俄尺高、縱深多達七俄尺的低樁鐵絲網,上面帶著刀片的鐵線在草叢中更是密佈縱橫。
俄軍上下頓時湧起了滔天怒火,惡毒的“韃靼人”啊,還能不能讓人愉快的戰鬥了?!
一名營長氣的命令手下的獵兵站成三排,對著二百米外的北海軍陣地就是一通亂槍。
跟許多現代人想象的不同,燧發槍時代線列步兵的開火方式並不是第一列率先開槍,而是由第三列率先射擊,一段時間後才是第二列、第一列......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儘量讓第一列士兵的步槍保持裝填狀態,以便隨時對付敵人的騎兵,或是留到最危急的關頭使用。
在十八世紀末,歐洲各國軍隊的步槍在口徑、管長、槍管安裝方式、槍托外形、燧發槍機設計和通條等方面雖然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就射速和有效射程而言差別並不大。
一個上戰場計程車兵通常會攜帶50~60發子彈,所謂的子彈就是一個圓柱形紙卷,紙卷內部裝有一顆球形鉛彈和發射鉛彈所需的火藥。同時士兵們的射擊速度也不算很快,一位訓練極好計程車兵可以在短時間內每分鐘射擊5發實彈,但在一般情況下如此射速根本實現不了;俄軍直到1811年的步兵條令中才規定,士兵練習裝填要達到每分鐘射擊3次的水準,之前則全靠團營長自己把握訓練。
然而出於種種原因,實戰中的射速比條令中規定的射速還要低,而且在戰鬥程序中會不斷降低。在戰鬥之初,燧石是全新的,引火孔也是乾淨的,啞火極少發生;可隨著戰鬥的進行,啞火率就會變得越來越高。另一個造成射速降低的原因是火藥無法完全燃燒,於是殘渣會逐漸堆積在槍膛內壁,讓裝填鉛彈變得相當困難,槍膛在射擊數十次後就得徹底清理。此外,如果以較快的速度連續射擊數十次,槍膛就會發燙到無法觸控。最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士兵也會出現疲乏跡象。
順便說一句,在十八世紀末的歐洲打一場會戰,步兵平均每殺死一名敵人需要消耗200~500發彈藥。
北海軍之所以停止對敵軍步兵的射擊,當然不是為了讓俄軍有足夠時間透過鐵絲網。趙新原本的計劃是讓俄軍左翼部隊透過第一道鐵絲網後再動手,陣前一百米的縱深,是他為左翼俄軍佈下的修羅場。
然而俄軍的左翼部隊並不打算閒著,在等待後方運來木板的同時,各團團長命令後方位於步兵和騎兵之間的4磅炮和6磅炮組從陣型兩翼的位置,對北海軍的陣地展開炮擊。
“嘟~~嘟嘟嘟!”
“所有人注意隱蔽!”北海軍的陣地上,除了那些躲在隱蔽掩體裡士兵,戰壕裡的其他人都縮排了工事下的防炮洞裡。
四百米外的俄軍兩翼發出陣陣轟鳴,硝煙滾滾中,十幾枚實心彈落在了北海軍的工事前後,不過由於佈設在陣地前後的大量沙包的阻擋,落地後的炮彈並沒有發生彈跳,而是在周圍不停的旋轉滾動。
某些人或許以為滑膛炮時代的實心彈只要不被擦上就能安然無事?實話告訴你,大錯特錯,你忘了炮彈衝擊波了!
根據歷史上的真實記載,在1812年的俄土戰爭中,一位俄軍的炮兵軍官正在清理炮膛時,一發敵軍的實心彈從他的頭頂和背後飛過,那軍官當場不省人事,他的頭、頸和後背都變黑並且腫脹。雖說他後來還是醒了過來,但實心彈衝擊波的威力可見一斑。
時間已經來到了清晨的7點30分,北海軍指揮部內,盛海舟向劉勝報告,無人機發現俄軍中路和右翼集團已經出動,先頭部隊距離我方主陣地還有一公里。
北海軍上上下下忍了這麼久,就是在等這一刻。劉勝滿臉興奮的對著步話機大聲道:“趙新,敵人都出來了!可以開始了!”
位於別拉亞河南岸的北海軍炮兵陣地上,兩百多門各式火炮已經去掉了偽裝,一百多門D30的炮口從掩體中伸了出來,斜指蒼穹。
此時北方原野上的大霧已經被風吹散,太陽已經完全跳出了地平線上,隨後又消失在它上方的一片烏雲裡。過了片刻,陽光撕破了烏雲的邊緣,平原上的一切都像是被染上了一層金邊,輪廓明光閃亮。
隨著趙新發出“開始射擊”的命令,各炮團中的基準炮率先開火。
跟步兵一樣,北海軍的炮兵同樣採用了“三三制”的編制;一個營是18門炮,而一個團則有54門炮。而基準炮是以連為單位展開試射,光是基準炮就有36門,這也就是說,趙新在別拉亞河的南岸整整放了四個團的炮兵!
122榴彈炮一個班需要8人,75毫米炮一個班需要3人,而在場的這些兩千多人已經佔了北海軍炮兵的三分二的家底。好在有了趙新,炮兵陣地上並不需要太多負責運輸的人馬,因此各炮團的人員編制少了一大半。
炮兵班長李彥升為了這一天已經苦熬了一年多了。他自從加入北海軍炮兵的那天起,除了日常的軍事訓練,沒黑沒白的惡補數學。無論是密位公式、三角函式、乃至各種計算工具和觀瞄裝置的掌握,讓這個只上過幾年私塾的前清軍炮兵協領吃盡了苦頭。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 李彥升曾無數次的想打退堂鼓,要不是有那些戰友和教官的鼓勵,他早就放棄了。就在三個月前他透過了那場難倒無數人的數學考試後,三十二歲的李彥升忍不住放聲大哭。
隨著陣地上的炮聲隆隆,三十六門基準炮在完成兩次試射後,收到前沿觀察哨和無人機偵察資料的各連連長隨即下達了射擊命令。
“全連射擊!106號目標,敵步兵群,榴彈瞬發引信,3號裝藥。標尺600,方向3000。4發齊射!”
收到命令的李彥升立刻根據裝藥號數、表尺、以及本炮至基準炮的間隔,從“修正量算成表”中查出集火射向的修正量,向基準炮的方向修正。等觀瞄手按照修正量迅速調整完畢,李彥升大喝一聲:“開火!”
當別拉亞河南岸的北海軍炮兵以排山倒海之勢向俄軍各部發起猛烈炮擊時,伊爾庫茨克切列姆霍夫斯卡亞平原上頓時就傳來了一陣陣響徹雲霄的炮火轟鳴,一顆顆炮彈從駭人的炮管裡噴射而出,劃過溼潤的空氣和晴朗的天空,伴隨著令人顫慄的冰冷呼嘯聲,接連不斷地向著左中右三個方向的俄軍猛砸過去。
北海軍的反擊正式打響了!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