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福康安在跟阮惠的使者提了四項乞降條件後,就停留在了廣州。之後又因為福康安被授“定北將軍”,和安南交涉的事就轉由孫士毅辦理。

就在福康安著手北上之時,已經榮升為北海一號船長的鄭文顯和改名為林道生的“蝦球仔”奉趙新的命令,坐船從蘇北登岸,在射陽湖停留了三天後,便出發向南。

鄭文顯此次除了要回廣東成親,以解他爹鄭連昌的心願外,還肩負著打通茶路的重任。

乾隆時期內地的茶葉市場主要以漢口和福建為中心,而涉足其中的主要為晉商和徽商兩大派。晉商的發展方向主要針對西北、對蒙和對俄貿易,而徽商的方向主要針對廣州、北京及江南等地的貿易上。

徽州僅歙縣商人在北京就經營著茶行七家、茶號一百六十六家、小茶店數千。在漢口、九江、蘇州、上海等長江流域的城市中,幾乎到處都有徽州茶商的活動;光是浙江很多地方的茶葉店幾乎全是徽商開的。

晉商的茶葉貿易在乾隆二十年以後,逐漸進入鼎盛發展的階段。歷史上一直持續到同治中期才逐漸衰落。眼下晉商擁有一百多家茶葉專營商號,主要分為“榆次幫”、“太谷幫”和“祁縣幫”。雖然滿清暫時中斷了清俄貿易,可目前在恰克圖常年駐守的商家仍多達五十戶。

趙新要壟斷和沙俄的茶葉貿易,並蠶食外蒙茶葉市場,所以目前主要打擊的就是晉商,具體的對手就是榆次常家和祁縣渠家。

眼下渠家的當家人名叫渠同海,因為從去年開始就身體不適,所以外面的生意便由其子渠映璜負責,他們家在羊樓洞開的商號名為長源川。

說句題外話,渠家後世最有名的便是渠本翹,此人不僅興辦民族工商業,還曾任清朝駐橫濱的總領事。

雖然北海鎮在寧古塔對常家開放了人參貿易,但是趙新不希望晉商成為滿清的錢袋子,而且還涉及到後面的土地問題,所以他必須要將北方的茶葉貿易控制在手裡,由此打擊依靠滿清的晉商,扶植親北海鎮的勢力。

因為年前趙新就確定了這項任務,所以鄭文顯和林道生等人提前就留好了頭髮扎辮子,而留守射陽湖田莊的王長生也提前為鄭文顯等人辦好了戶籍和路引等文書。

鄭文顯一行首先抵達的就是漢口,之後再順著茶馬商道前往羊樓洞。要想控制茶葉貿易,必定先要控制茶源。而位於湘鄂交界之要衝的羊樓洞,就是青磚茶的產地。

老青茶屬於黑茶類,這是沙俄商人最喜歡的茶葉品種。又因主產始於羊樓洞,也叫“洞磚”。另外提一句,本時代除了湖北,湖南安化也是黑茶的主要產地。

四月的羊樓洞十分熱鬧,街道兩側的茶莊鱗次櫛比,一股股茶葉的香氣飄蕩在石板大街上,各家店鋪來往進出的全是採購茶葉的各路茶商。

鄭文顯和林道生以前雖然去過廣州城,可這麼大規模專營茶葉的城鎮還是第一次見到,一行人都是咂舌不已。

他們一行七八人先在鎮子上找了家客棧安頓,稍事休息後,鄭文顯便決定分頭行動,大家兩兩一組,現在鎮上各家詢問磚茶價格,也好心裡有個數。

鄭文顯和林道生換了身衣服,看上去像是從廣州來的商人主僕。兩人出了客棧,一路尋著店鋪的招牌,終於發現了沈敬丹提到的那家叫“巨盛川”的鋪子。二人進門後,一個夥計滿面笑容的迎了過來,操著山西口音拱手道:“客官是來買茶?”

鄭文顯拱手道:“我們是外地來的,想請教貴號的磚茶什麼行情?”

夥計打量了鄭文顯和林道生的穿著打扮,心中已經有數,便道:“聽口音客官是廣東來的吧?請裡面坐。”

鄭文顯進鋪子坐下後,夥計親自端上今年新制的青茶請兩人品嚐。等鄭文顯讚了聲“好茶”,那夥計這才問道:“請問客官是要二七、三六還是大方?”

一旁站著的林道生眨巴眨巴眼,完全沒聽懂,連忙道:“夥計,我們少爺是想買老青磚茶。”

夥計一看就明白眼前這兩位啥都不懂, 估計也買不了多少,不過還是解釋道:“這位客官,小人說的二七、三六和大方都是磚茶的制式,份量各有不同。兩位若是往北邊販運呢,二七和三六這兩種賣的最好。走廣州的話,大方更合適一些。若是隻買回家自用,就看您自己的喜好了。”

說罷,他又介紹了各類磚茶的價格。

鄭文顯點點頭,隨即好奇的問道:“敢問小哥,我看街上各家茶鋪都用‘川’字為號,不知是何講究?”

夥計笑著解釋道:“這‘川’字寓意為水,羊樓洞這裡有觀音、涼蔭、石人三方泉井,泉水清澈甘甜,日夜流滴,因三條溪流猶如川字,故而本地各家都以川為鋪面招牌。”

鄭文顯道:“長見識了。我這次也是在路過漢口時,聽聞羊樓洞茶市興旺,這才順路過來看看,若是茶好,自然也要進一些走海貿。”

那夥計一聽忙問道:“不知二位想買多少?若是多了,小人還可以請掌櫃的優惠一二。”

鄭文顯想了想道:“若是五萬擔是個什麼價錢?”

夥計一聽嚇了一跳,一口氣沒倒過來差點憋死。要知道清代一擔茶葉是50公斤,五萬擔就是25萬公斤。眼下晉商全加上,一年的茶葉貿易量也不過80多萬公斤。

鄭文顯一張嘴就是五萬擔,佔了去年羊樓洞茶葉貿易總額的五分之一,這也太特麼嚇人了!

《乾隆四十八年》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搜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搜!

喜歡乾隆四十八年請大家收藏:(乾隆四十八年搜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