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乾隆的不甘心(第2/2頁)
章節報錯
再者就是人參,這種藥材在那些富裕家庭裡都是屬於日常必備的。補個身體啊、生孩子時含一片補個元氣啊、乃至熬湯吊命都用得上,再不濟也得備點兒人參鬚子不是?
偏偏上述兩樣東西只在吉林和黑龍江有,內務府裡因為存量大,太醫院或是御膳房一時半會兒還不缺,可大部分普通旗人家庭就不行了,更別說那些經營北地藥材的商家了。
話說清代盜挖人參的現象十分猖獗,盛京城內有酒肆幾近千家,裡面的客人平常以演戲飲酒為事,有時則成群結夥進山偷挖人參。
清廷在丟失寧古塔和三姓之前,負責防範盜挖人參的主要是官參局。而北海軍來了之後,隨著官參局的完蛋,盜挖人參的又開始猖獗起來。
北海鎮這邊對於盜參客的懲罰很簡單,除了沒收以外,凡是偷挖一顆便種二十顆。人參的採挖由民政下屬的北海商社和人參交易所統一安排,沒收的人參和從邊民手裡收購的人參一起送到寧古塔剛成立的人參交易所進行發賣。
一群滯留在寧古塔的晉商看著北海鎮手裡的大批人參和皮貨極為眼熱,可由於琿春清軍封鎖的關係,他們很難將人參運出去。這可不是買通幾個人,而是要買通吉林將軍府、盛京將軍副一大幫人才行,搞不好就得因為通敵大罪而掉腦袋。
滿清可不是稀裡糊塗的大明,任由晉商跟敵人做生意,砍起頭來毫不手軟。
然而趙新是無所謂了,寧古塔這邊賣不掉,他還可以讓沈敬丹安排運到南方走其他渠道。
年前那奇泰聽說趙新成婚,便讓榆次常家的人帶了禮物,偷偷去了寧古塔。常家因為一直從事東口貿易,無論是從張家口到庫倫,還是從山海關到盛京的關係都有鋪子和貿易渠道。
經過那奇泰和常家的一番運作,他們很快就打通了從寧古塔經阿勒楚喀、伯都納、哲里木盟、盛京的走私線路。於是乎今年春天從寧古塔人參交易所放出的五萬斤人參和各類泡丁、參須、渣沫等物,有一多半都被常家給買走,準備透過這條線路進入關內。
蒙古河清軍大營,那奇泰的帥帳。
所謂的帥帳到了明清兩代,早就不是圖畫裡的大帳篷了,蒙古河這裡的清軍帥帳也是一樣。這是一座兩進的院子,前院是議事廳,也就是通稱的“帥帳”,後院則是主將的宅子。
午後的陽光讓人昏昏欲睡,那奇泰此刻翹著腿坐在後院堂屋中的太師椅上,一手擎著根天香捲菸,一邊聽著常五稟報人參的運輸情況,臉上是悠然自得,心裡則不住的盤算這趟自己能落多少。
這樣兒多好,打不過就別打,大家坐下來好好做幾年生意不挺好的麼。至於以後怎麼辦,那奇泰實在沒心情想,一想起來就覺得糟心!
兩人正盤著帳,家裡的一個下人突然在屋外喚道:“爺,琿春城家裡來人了。”
那奇泰漫不經心的問道:“出什麼事了?讓他進來。”
等來人進了屋子,臉色卻是不太對,打了個千嚎喪似的道:“大爺,小爺從上個月十二日那天從夜裡就開始低燒,不停的咳嗽......奶奶急的沒辦法了,讓小的給爺報個信。”
那奇泰一聽就急了,他年近四十,膝下一直無子,早幾年正房福晉給他生了三個丫頭後肚子就再無動靜,之後一連納了五房姨太太,直到前年常五的妹子給他生了個兒子,這才算有了後。那奇泰對這個幼子寵愛的不得了,要不是因為出征在外,他恨不得把兒子拴褲腰帶上。
此刻聽了下人的話,他“噌”的就從椅子上躥了起來,急切的問道:“找大夫看了嗎?”
“看了。大奶奶讓人從吉林烏拉請的大夫,說是‘雞咳’之症。不過大夫說,說......”
“到底怎麼說的?!”報信的下人結結巴巴,一旁的常五也急了,那可是他親外甥,自家的榮華富貴可全指著這孩子呢。
“大夫說小爺已是病入膏肓,只能......只能聽天由命了。”
所謂的雞咳,古代也叫“鷺鷥咳”,其實就是後世的百日咳。不過在清代中期還沒有這個說法,到了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先後來華的十數位外國西醫師、中國數十位西醫師以及若干位中醫師和學者,歷經多次共同反覆推敲之後才確定了這個名字。
那奇泰聽了,登時跌坐回椅子上,面色慘白。他想起自己已年過四十,好不容易得了這麼個兒子。這要是兒子沒了,縱使千萬家產還有個屁用,以後全特麼得便宜女婿!
常五此時也是一臉的沮喪,然而電光火石間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於是他先讓那奇泰的親兵領著報信的下人去休息,又在門口衝外張望了一會兒,這才關好屋門,湊到那奇泰耳邊嘀咕了起來。
等他說完,那奇泰就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眼睛越瞪越大。他低聲道:“你保證能行?”
“爺,我也是頭些日子去進貨時聽那人說了一耳朵,行不行總得問了才知道。”
“你快去問!要是行,得連夜把長生從琿春接過來!”
當年夜裡,常五按照之前約好的聯絡方式,跟蒙古河對面的北海軍兵站取得了聯絡。負責接頭的北海商社辦事員聽了,讓常五稍等,然後便回到兵站不知給誰打起了個電話。半個小時後,他從兵站出來,對常五道:“行,你們把孩子帶過來吧,千萬別再耽誤了!要是病毒進了腦子,可就不好救了。”
常五聽了差點衝對方跪下,他心急火燎的跑回對面清軍營地,將情況跟那奇泰說了。那奇泰眼下也沒了別的辦法,本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安排了幾個貼身的戈什哈拿了自己的手書,連夜前往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