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轉眼就到了乾隆五十四年。

季春時節,關外大地依舊千里冰封,而深處內陸的漢江兩岸已經是春暖花開。

黃昏時分,炊煙晚霞藹藹如幕,幾條烏篷船自長江逆流而上,停在了襄陽府城大北門外的碼頭上。打頭的一條烏篷船上,徐大用彎腰走出船艙,直起身伸了個大大的懶腰。

回首望去,帆檣滿江,商賈雲集。江岸上人流如織,穿梭不停。小販們的吆喝,飯鋪食攤上抄鍋弄鏟、坫板上砍切剁削之聲,蔥薑蒜沫雜著肉香流香四溢,肚子不禁發出了咕咕聲。

此時五條船上的人也紛紛探頭出艙,不一會兒竟冒出來二三十人。這些人看著岸上熱鬧的景象指指點點,興奮異常。自從過了泌陽,他們已經在船上坐了好幾天了,早都悶的不行。

“徐大哥,從這裡到重慶府還多遠?”

聽了身邊年輕人的問話,徐大用笑著道:“還遠著呢!得從襄陽坐船到荊州,順著長江一直向西,還得花一個月的時間。”

年輕人驚訝道:“乖乖!這麼遠!”

說罷,他不自覺的抬手就要摘掉頭上的瓜皮帽。徐大用眼尖手快,一看連忙攔住,低聲道:“小心辮子,這裡可不是蘇北,咱們得萬事小心為上。”

年輕人尷尬的一笑,隨即抱拳道了聲謝。

此時天色已經昏暗,所以岸上的人很難看清五條船上這些人的相貌。若是在白天,很多人一定會注意到這些人和其他船上的水手有著明顯不同。他們遠沒有這個時代水手苦力的那種黑黝黝的臉龐,也沒有敞開懷露出那骨節畢露的胸腹。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面色紅潤、身材精悍強壯,只不過由於連日坐船,有些人的臉色看上去蠟黃,一看就是暈船鬧的。

徐大用這時對身旁的一個漢子道:“張兄弟,岸上人多眼雜,李順陪你們留在船上。我得先去巡檢司驗了票照。”

那位姓張的漢子點點頭道:“快去快回。”

半個時辰後,去完巡檢司的徐大用順著江岸來到小北門附近的一間名叫“康茂記”的小飯鋪。這裡地方不大,生意卻很紅火,四周店鋪青燈紅燭輝映,碗碟叮噹、喧鬧打趣扯閒話的聲音交相錯合。

“聽說你家酸漿面最拿手?”

夥計一聽連忙過來招呼:“好叫客官知曉,我家酸漿面全襄陽第一。早上燉的羊湯、新摘的野香椿做的煎餅也是鼎鼎有名。”

“真他媽會吹牛!”徐大用笑罵著,隨即道:“每樣來四十份,送到江邊掛著‘黃升泰’旗子的船上去。”

“四十?”那夥計一聽嚇了一跳。

“怎的?送上門的買賣都不做?”

那夥計已經醒過味兒來,心說這單做完了就能提早關門上板了,於是忙不迭的點頭道:“做!做!”

徐大用點點頭便從懷裡取出錢袋,取了一小塊碎銀遞到夥計手中,道:“夠不夠?”

夥計接過就著旁邊的氣死風燈一看,頓時大喜,連連道:“多了多了。”

徐大用四下看了看道:“切一隻羊一併送過去好了。這些日子天天跑船,嘴裡寡淡的緊。”

看著徐大用坐到一旁等候,那夥計連忙給上了茶,隨即一蹦三尺高,跑到後廚叫道:“爹!來大買賣了!”

自去年清明過後,徐大用接了趙新的命令,便帶著人前往了南巴老林,準備招收流民送去北海鎮。然而等他到了那裡,這才發現之前想的過於簡單了。

在另一時空孕育出“川楚白蓮教大起義”的三省交界地區,事實上是由兩塊原始山林組成,統稱為“南巴老林”。

一塊是北部的“南山老林”,從陝西略陽經鳳縣向東,經寶雞、鄖縣、周至、洋縣、寧陝、孝義、鎮安、山陽、洵陽,至湖北之鄖西。

另一塊則是南部的“巴山老林”,從陝西寧羌、褒城向而東,經四川南江、通江、巴州、太平、大寧、開縣、奉節、巫山,再從陝西紫陽、安康、平利到至湖北竹山、竹溪、房縣、興山、保康。

從明代初期開始,南巴老林地區被朝廷定為禁地,嚴禁外人進入,以免產生鞭長莫及之患。後來因天災人禍不斷,自明代中葉之後,老林區域逐漸成為流民天然的避難所。

不管是流民還是盜匪竊賊,只要是往山裡一鑽,面對連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不管是鄖陽府還是所屬六縣的官差衙役,只能是望山興嘆、鞭長莫及。山中各村一旦有事,周圍的縣衙幾天後才能獲悉訊息,然後又得花費好幾天過去處理,政令上通下達極為不暢。

這兩片地區山高谷深,叢茂林密,山地面積極為遼闊,然而卻是土地貧瘠,物產匱乏,山中皆是人跡罕至所在。除了漢水、徙河、吉水河和白河等支流可行船外,陸路交通極為不便。

想當初明末清初的“夔東十三家”就盤踞在南巴老林地區,正是因為交通不便,大軍難行,一直堅持抵抗到康熙三年,才被清廷調集秦、豫、湖廣三省兵馬將其徹底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