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像機械裝置使用的潤滑油還是需要趙新另行採購,或是從鄂霍茨克那裡購買鯨魚油。生產潤滑油的基礎油是沒問題了,可是新增劑還是生產不了。

眼下張波的日子過的有滋有味,半年在苦葉島當他的石油老大,半年在北海鎮的技工學校傳授電焊技能;甚至有時候還跑到廣播站過把“村支書”的癮,讓一眾從文登來的農民倍感驚奇,都說沒想到北海鎮的大老爺里居然還藏著一位山東好漢。

順便說一句,在經過了一年的思想鬥爭後,張波終於決定留下來成為本時空永久居民。解決了這個思想疙瘩後,他的個人問題也迎刃而解。原本就對他有好感的梁慶兒已經答應了老尤的說媒,張波準備在開春前舉行完婚禮後,就跟著梁慶兒一起去苦葉島,由她來主持奧哈鎮新成立的小學。

趙新眼看著陳青松越來越累,終於決定將江騰麟從大泊鎮解放出來,回到民政繼續當他的副手。

再說說南九州三郡的情況吧。

菱刈金礦已經開挖了整整一年。為了防止訊息外洩,一開始的時候主要是打通礦山到阿久根麓的交通運輸路線,以便將開採出的礦石透過海運送抵蒐楞吉島的金礦提煉工廠。

久藏開出了每天發一斗米外加管兩頓飯的招工條件,訊息很快便傳遍了出水、伊佐和菱刈三郡。一時間,近萬長期被島津家壓榨的喘不過氣的農民們走出家園,加入了築路大軍。

等到了開春準備回鄉耕種的時候,北海軍釋出的另一條佈告讓三郡之地徹底炸翻了天。

從本年開始,三郡各地的年貢上繳調整為“公三民七”,免除一切苛捐雜稅。若是有地主膽敢收取年貢超出這個比例,任何農民有權向當地北海駐軍告發。違者將被處以超出部分的十倍罰款,並獎勵給告發的農民。

訊息一出,全島國諸藩無不目瞪口呆。公只留三,這特麼是不打算過日子了?!以後那三郡的農民還不得騎到武士老爺的頭上撒尿?

哦,對了,人家那邊已經沒武士了......

然而三郡的農民無不歡天喜地,他們紛紛走出家門,抬著他們所能拿出的最好禮物渾濁的清酒、私藏的大米、山貨和野味,來到附近的北海軍駐地,載歌載舞,徹夜狂歡。而那些長期被“八公二民”的年貢政策壓榨的透不過氣的地主們,也隨即表示了對北海軍的堅決擁護。

至於三郡內的各處寺院,因為北海軍攜“日當山大捷”,兵威正盛,也都只能低頭應允。

島國天明八年的春天,南九州三郡的農民在“公三民七”政策的鼓舞下,對腳下這片世代耕種的土地爆發出極大的熱情,他們竭盡所能的在村子周邊能種水稻的一切犄角旮旯都灑下了辛勞的汗水。

當然,驚雷號和雷神號滿載著從北海鎮工廠源源不斷運來的新式農具和手扶式小型播種裝置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等到秋收的時候,久藏帶領的北海軍又幹了一件讓島國人驚掉眼珠子的事,那就是放下槍、揮起鐮刀幫老百姓收割水稻。

別說諸藩大名和武士商人了,就連三郡的農民們都被嚇呆了。他們看著一隊隊的北海軍揮舞著鐮刀走入稻田,還以為老爺們是要搶自家的糧食。

唉!世上哪有什麼好心的官?說兩句好話就以為變天了,哪有這樣的美事!

就在農民們發出絕望的嘆息之際,他們發現北海軍居然把收割下的稻子紮成捆,過來詢問送到哪裡。有些農戶忙著砍柴燒水,準備招待兵老爺們之際,愕然發現這些人甚至連飲水都是自己準備!

當某個排計程車兵幫一家農戶收割完畢,糧食入倉,全體離開之時,那戶農民全家六口人在沉默了許久後,突然跪在自家門前放聲大哭,他們衝著揮手作別的北海軍士兵不住的磕頭,甚至連額頭都被地上的石子磕破了。

這樣的場景之後在三郡各地的農村紛紛出現,讓無數農民家庭又驚又喜。

天底下居然還有這樣的官府?趙王殿派來的是支“菩薩兵”啊!

然而秋收之時的三郡農民除了驚喜交加,隨之而來的就是惶恐。在某些別有用心之人的傳播下,北海軍的這一行為被說成是邀買人心,有大陰謀。

想想吧,那些唐夷才給自己留三成,怎麼維持三郡的治理?怎麼給手下官吏發薪水?將軍大人最慈悲了,自己的天領也不過是“公五民五”。今年給你們這些窮鬼一個甜棗,明年就要回到“公八民二”,狠狠的給你們來一巴掌!

面對這些流言蜚語,北海軍迅速出動,在少數相信北海軍的農民配合下,抓獲了十幾個謠言傳播者。這些人中有假扮遊方僧人在各村亂竄的、有混跡於市井酒肆中的、甚至還有一些被僱傭來的浪人。

經過審問,這些人中有前島津家的家臣、有三郡內寺院的僧人、還有周圍諸藩派來造謠生事的。 北海軍的做法是統統槍斃,這一下可把造謠的那幫人給嚇壞了,紛紛逃離三郡,說什麼也不敢來了。

好麼!別處造個謠不過是來頓板子,北海軍直接殺頭。這還怎麼玩?還能不能愉快的當個謠言傳播者了?

北海軍乾脆在三郡各村各麓再度貼出告示,通報了這些造謠者的身份和處置。農民們一看,原來那些被抓的傢伙都是那些寺院的座主和武士老爺們不安現狀,還有就是周邊對北海軍的政策急紅了眼的大名派出的探子。

在這些人看來,北海軍的政策要是傳播開來,以後南九州就沒太平日子了!那些泥腿子和地頭們一定會請願要求降低年貢,搞不好就要發動一揆。

年貢要是降了,大名們以後還拿什麼去參勤交代,拿什麼去完成幕府分配的普請?這簡直是逼人上吊的節奏!

問題是在三郡的農民們看來,自己苦了多少年了,好不容易來了群“菩薩兵”,剛有個盼頭,憑什麼就不能過好日子?真把我們當芝麻啊,泥人也有三分火氣!

接著,當久藏得到趙新的命令,準備在三郡招收兩百名地方自衛軍時,聞聽訊息的農民居然蜂擁而至,報名的人數竟然高達三千多人。

這其中一方面是自衛軍每個月有一元銀幣的津貼待遇,再一個就是對北海軍政權的極大擁護。農民們生怕這些菩薩兵哪天走了,到時候武士老爺們的壓榨會捲土重來。

於是,一場連趙新也所料不及的風暴開始自發醞釀,並將在數年之後席捲整個九州!

(第五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