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幕府來借錢(第2/2頁)
章節報錯
事實上這個條件是松平定信經過反覆權衡最終做出的決定,並得到了德川家齊和他親爹德川治濟的同意。
這幾個月來,幕府眼見著仙台藩的人在京都那邊上躥下跳,串聯公卿,大把大把的撒錢,邀買人心。如今的德川家已經是威嚴掃地,再這麼下去,用不了幾年天下就沒人聽江戶的話了。
殘酷的自然災害和國內武士及知識分子的反抗,已經讓松平定信內閣焦頭爛額。而北海鎮的頻頻叩關和仙台藩作對的局面,使松平定信更為煎熬。這種等待別人決定自己命運的日子真不是人過的!
趙新的目的並不是想佔領島國,或是改換一個將軍,而是要藉著分裂的態勢從中渾水摸魚。他假裝思索了一會兒,隨即點頭道:“可以。”
牧野貞長一聽大喜,順勢又提出想學仙台藩,從北海鎮獲得一筆低息貸款。本著“有錢不賺王八蛋”的原則,趙新隨即向對方問了下數目。牧野貞長伸出個巴掌,猶猶豫豫的說五百萬兩。
趙新盤算了一下庫存的黃金,眼下北海鎮的黃金庫存屬於絕密,連民政那邊都不知道具體數字。
“先借一筆五年期兩百萬兩,如果你們能按時還款,後面還可以繼續。”
雙方談到這,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剩下像購買糧食、武器那些事就由底下的人具體去商量吧。
牧野貞長這時提出了想去北海鎮各處參觀的請求,趙新隨即表示同意。不過這事嘛,去哪兒不去哪兒,還不是民政的官員說了算。
在牧野貞長提出告辭前,趙新又想到了一件事。
“笠間侯,有件事需要提醒貴方注意一下。”
“趙王殿請說。”
“英吉利和荷蘭人在打仗,這事你知道嗎?”
牧野貞長回憶了一下,手下人又湊上來耳語幾句,這才道:“前兩年長崎代官書信中曾提及此事,也正是由此,這些年荷蘭船往來稀少,天明三年和四年一條到港荷蘭船也無。不知趙王殿為何提及此事?”
趙新所說的便是歷史上第四次英荷戰爭。英荷雙方從1780打到1784年,最終以法國出面調停,荷蘭認輸而告終。戰爭的起因就是英國以荷蘭支援美國獨立戰爭,又在1780年片面廢除了當初威廉三世所主導英荷同盟的各種條約。
這一仗英國獲利巨大,原本在一百年內向荷蘭人借貸的鉅額國債,便以戰爭為藉口而免付利息,並在戰後以低價向荷蘭商人收購國債。而最重要的就是歐洲的金融中心從此南移,倫敦取代了阿姆斯特丹,最終導致荷蘭東印度公司破產解散。
然而趙新接下來的話卻把牧野貞長嚇了一跳。
“據我所知,英吉利的軍艦要來長崎了。”
“何至如此?!趙殿可有確鑿的訊息?”牧野貞長死死的盯著趙新,試圖從對方的神色中尋找答案。
趙新說謊話連眼都不帶眨的,他解釋道:“荷蘭人敗了,我想英國人接下來就會以討伐長崎的荷蘭人為藉口,讓幕府開港。”
實際上這根本不可能,在另一時空的歷史上,英國人入侵長崎還要等到二十年以後的“拿破崙戰爭”時期。眼下英國人還在消化吸收戰爭結束後的好處,東印度公司根本無暇顧及島國。
看著心事重重的牧野貞長離去的背影,趙新有些得意,他的目的其實是想讓幕府用借款也買點87型12磅炮,鞏固海防,有備無患嘛。再說了,這些12磅炮的有效射程才一千六百米,防誰也防不了北海軍的大炮。
數天後,經過一番拉鋸和扯皮,北海鎮、幕府使團和仙台藩終於在談判桌上達成了停戰合約的草稿。之所以是草稿,是因為牧野貞長無權做主,他還要把草稿帶回江戶,交由老中會議討論, 並由海狗公方最終拍板。
不過除此之外,幕府使團私下還和北海鎮簽署了一項借款協議:第一,北海鎮向幕府出借含金量為99%的黃金二百萬兩,借款期五年,年利率為5%;第二,幕府向北海鎮購買大米一百萬噸,一年內交付;第三,幕府向北海鎮購買87式12磅炮一百門,84式左輪手槍一千支,分兩次交付。
實際上不算別的,光是這次借款牧野貞長就認為已經賺了大便宜。
之前說過,發行於1736年的元文小判金含金量為65%。然而從天明三年起,因為財政窘迫,幕府發行的金幣含金量越來越低。歷史上到了1819年文政小判金出現的時候,含金量只有56%了。
二百萬兩99赤金,如果都用於製作小判金,可以發行三百萬金幣,將極大的緩解因《捐棄令》而引發的財政困境。
趙新之所以要這麼幹,就是因為現任老中首座的松平定信是一個堅定的朱子學信仰者。
此人的執政目標是要建立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閉關自守體系,並建立了一個二級的考試製度,素讀吟味和學問吟味。
這一制度將朱子學問的考試結果與擔任空缺和新設職位的優先度相關,更是讓考試的成績與幕臣對於家業的繼承權掛鉤。
對島國民間那些“既然吃不起飯了,何不造大炮,何不買軍艦”海洋擴張學說,松平定信制訂並施行了《寬政異學之禁》,專門針對宣傳海軍學說以及朱子學派之外的其他學派。
既然這樣,就讓島國繼續閉關自守,好好種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