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雅克薩會戰(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清晨7點,駐紮在額穆爾卡倫的俄軍部隊接到了前方巡邏隊的報告。
發現一支“清國”的小股部隊部隊,規模不到五十人,被巡邏隊及時發現,堵在了離此二十里遠的山腳下。目前雙方正在進行激戰,敵人火力很猛,急需增援。
額穆爾卡倫的位置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裡的地勢對古城島是居高臨下。實際上雅克薩這一帶的地形是從北到南,逐層升高。俄軍佔據了額穆爾卡倫,就可以透過架設在這裡的大炮扼制從古城島南面發起攻擊的船隊。一旦額穆爾卡倫失守,俄軍還可以透過江面上搭設的浮橋退到古城島上。
本地的駐防部隊包括了兩個獵兵營、一個騎兵營和五門火炮,駐防長官名叫利斯特尼茨基中校。
利斯特尼茨基接到前方巡邏隊的求援後,推測這一定是“清國人”的偵察部隊,經過短暫的考慮,他決定派出三個連徹底消滅那支“清軍”,以此提升部隊計程車氣。當然,要是能抓幾個俘虜回來,那就更好了。
中校發出了命令,那些剛起床還沒吃早飯的哥薩克們便在軍士長的大嗓門下開始集合。
“所有人帶上乾糧!記住多拿幾枚炸彈!”
“出什麼事了?長官?”
“清國人來了,咱們去打它一下。”
“好吧。”已經立正站好的年輕哥薩克習慣性的摸了一下胸口,叫道:“我的符文和十字架忘了帶了,我得回帳篷拿一下。”
“該死的小子,你什麼時候能長點記性,每次都要丟三落四。”
所謂的符文,就是哥薩克們出征時攜帶的護身符,這玩意從冷兵器時代就有了,像什麼避槍咒、避戰咒、衝鋒陷陣咒;喜歡哪個就抄哪個,全看個人喜好。
不過自從俄軍部隊在桂古達爾城以北開始和北海軍不斷交戰,現在哥薩克們最喜歡抄的就是“避槍咒”。他們都是將抄好的咒文藏在貼身襯衣裡面。系在十字架鏈上,放在親人給的保佑平安的聖物上,或是系在包著故鄉泥土的小包上。雖然死神並不會饒過那些帶著咒文的人,但這種東西有總比沒有強。
“大慈大悲的聖徒米科拉,保佑我們戰無不勝......”
八月份的早晨有些悶熱,此時天空陰雲密佈,遮住了太陽。兩個連的騎馬步兵率先出發,而騎兵已經將沿著河岸的開闊地出發了。
哥薩克們騎在馬上,排成縱隊行軍隊形在林中前進,佇列前方的鼓手敲著沉悶的鼓點,用以指引部隊的行動。
“嗒啦~嗒啦~嗒啦咚嗒啦咚~”
額穆爾的俄軍出發半個小時後,一名接到訊息的俄軍上校在敲門後走進了位於雅克薩城堡內的一所房間。屋內除了一個侍從副官外,只有一個頭發灰白,近乎花甲之年的老人。看到上校進來,老人語氣隨和的問道:“親愛的瓦西裡耶維奇,你這麼急匆匆的敲門,有什麼急事嗎?”
這是一個脊背微駝、腿有點瘸、個頭矮小的老人,他的臉上佈滿了皺紋,鼻子也不夠端正,高高聳起的眉毛下眨著一雙藍色的眼睛;腦後疏落的頭髮梳成了一條小辮子,並扎著銀灰色的絲帶。與這個時代其他歐洲高階將領不同的是,他沒有塗脂抹粉。
老人身上那黑色華麗的軍裝十分合體,熨燙平整。無論是他胸口上的那枚聖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寶石星章,亦或是腰間的那把御賜鑲寶石長劍,還是斜肩而挎的“聖安德烈·佩爾沃茲萬內”高階綬帶,無一不表明瞭此人正是沙俄東征清國的陸軍統帥,蘇沃洛夫上將。
這是一個純粹而嚴於律己的軍人,相較於去克里米亞當一個掛名將軍,甚至連一個班也指揮不動的尷尬局面,蘇沃洛夫寧願讓波將金去出風頭對付土耳其人,自己來東方指揮對清國的攻勢。
“上將,我們在額穆爾營地以南十五俄裡的進行巡邏的部隊發現了敵人的偵察隊!由於對方火力太猛,利斯特尼茨基中校已經命令兩個連去予以支援。”
“唔。”蘇沃洛夫示意上校將巡邏隊發生交火的位置在地圖上標出來,他盯著地圖看了一會兒,笑著道:“敵人的火力兇猛,只有快速進攻才有成功的希望。我軍數量越多將會使他們疲於應付,防守混亂,白白浪費彈藥。利斯特尼茨基的決定是正確的。”
事實上蘇沃洛夫之所以在察覺北海軍北上後,命令獵兵部隊以小股的形式層層阻擊,其目的就是要透過不斷的接觸和交火來了解自己的敵人。
後世的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是人類交往的一種行為。與其說戰爭像某種技術比拼,還不如說更像某種貿易行為。
蘇沃洛夫正是透過這幾十天裡的不斷“交往”,對北海軍這支不同尋常的對手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
所謂的戰略,其實就是建立在我情、敵情和民情基礎上的。如果不瞭解對手,不認識自己,也就談不上制定戰略,從而打敗對手。蘇沃洛夫從來不是個甘心被動防禦的人,他透過一次次的戰況來發現對手的優缺點,從而在防禦中抓住對手弱點,實現快速反擊。
在他看來,對面的“清國部隊”是一支配署火力極為強大的部隊,士兵作戰勇敢,能熟練操作武器,紀律性很強。
他們的指揮官行動果斷堅決,完全不吝惜彈藥,即便是小股的敵人,敵軍士兵也會透過近乎浪費的方式,用密集的彈雨壓的己方抬不起頭,再由側翼迂迴包抄達成勝利。
結合之前獲得的情報,蘇沃洛夫推測這支部隊一定是清國皇帝為了對付那支在烏蘇里江盤踞的叛亂武裝所準備的,這也能解釋為什麼亞歷山德羅夫他們剛抵達璦琿,清國的援軍就能迅速抵達。
這一點讓他實在有些羨慕,難怪女皇之前一直猶豫是否和清國開戰。能維持一支數千人的部隊進行上千俄裡的遠距離作戰,而且還能提供源源不斷的彈藥補給,除了清國這樣的龐大富庶的國家,即便是沙俄也是力有不逮。
不過,也正是因為趙新和劉勝在後期使用了船隊隨行補給,攻擊部隊層層輪替推進的猛烈戰術,使得蘇沃洛夫也發現了北海軍的弱點。
首先,他感覺到之前和自己交手的那個“清國將領”必定是個性格暴烈如火的傢伙,而這恰恰是高階將領的忌諱。一個容易激動和暴躁的人是不適合成為大軍統帥的。
這種人最大的優點是有衝勁,但是這種衝勁往往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只有下級軍官才需要感情容易激動的人,因為一場猛烈的衝殺不過是幾分鐘的事情;而一場激烈的會戰卻需要一整天,一個戰局卻需要一整年甚至幾年的時間。
其次,從火力強大上來說,這是無人能及的優點也是弱點,如此大的彈藥消耗量,一旦後勤跟不上,很快就會陷入困境。
不得不說,蘇沃洛夫把劉勝看的很透,直指他的性格弱點。不算上走狗屎運的趙新,北海軍的三大頭目都是各有各的性格缺陷,否則他們也不會在另一時空混的那麼不如意。而從人性陰暗的角度而言,趙新也正是看到了這些人性格上的缺陷,才能遊刃有餘的掌控北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