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趙新他們忙著對付沙俄的同時,北海鎮的眾人也沒閒著。

電廠眾忙著安裝機組進行除錯,陳青松在富爾丹城繼續他的農田水利工程;趙亮帶著一幫河南鐵匠埋頭搞他的軍工鋼鐵聯合體;方化則成了他必不可少的助力。

洪濤手下那遍佈於各個居民社群的醫療點正忙著給大人孩子接種天花疫苗;王貞儀他爹如今成了北海鎮醫院影像科的二把手,大有接替馬神父之勢,這讓馬卡留斯感到了危機。隨著北海軍大敗羅剎的訊息傳回,馬神父最近情緒有些低落。

佩雷拉在圖紙設計完成後,眼下已經開始了北海鎮東部軍港的建造,電廠眾有時也會過去幫忙;鄧飛眼下主持航海學校,順便監督那三條從沙俄手裡搶回的帆船改造;丁國峰則成了運輸大隊長,帶著一幫實習船員,頻繁的往來於苦葉島、蝦夷地、仙台藩和南九州等地。

王貞儀在學校跟著老尤衝刺另一時空的初中數學;阿妙繼續帶著多福大王到處亂轉,沒事就琢磨趙新什麼時候派人把自己接過去;沈姑娘則是鬱悶的等待嫁人,平時裡去學校給孩子們上半天識字課,剩下半天就在家裡陪養母。

話說清明以後,北海鎮在射陽湖據點的人馬便分成兩組:一組則由徐大用帶領,去了川陝楚三省交界的“南巴老林”,另一組則由王長生帶隊去了山東。

王長生原本被趙新派去廣州聯絡蔡家的,可後來徐大用發電報請示,說王長生帶著漕幫的關係,去山東更適合。趙新略一考慮,便同意了徐大用的請求。沈敬丹聽說後,便跟趙新申請了一下,說自己正好在廣東有幾個過去的生意關係,想去試試能有什麼突破。於是他在五月份從蘇北登陸,代替王長生去了廣州。

四月中旬的時候,王長生一行十幾人從蘇北做沙船到了膠東,之後去了文登縣。隨行的人裡除了北海鎮的人,還有就是幾個出身於文登的漕幫中人。

文登地區非山即海,耕地少不說,而且多鹽鹼地,明清以來在整個山東都是最不發達的地區。當地農民就算百倍勤苦,一年打下的糧食也就是畝產一百斤,扣除皇糧和種子,所剩還不及魯西地區的一個下等民戶。

跟後世很多人認為的不同,在經歷了乾隆五十年那場波及六省的大旱災後,番薯和玉米在中原地區的普及率依然不高。所謂乾隆時期中國人口激增,靠番薯才能養活這麼多人的說法完全不成立!

事實上從明末開始,徐光啟、金學曾等人就在山東推廣番薯種植;乾隆五十年和五十一更是提高到了官方推廣的程度。

然而即便如此,當農民知道了番薯這種作物,並不代表會將其視為主要糧食作物。農業生產從古至今都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由不同的作物透過輪作複種等方式,構成一個完整的作物種植制度才是核心所在!

作為救荒作物,番薯要想融入中原地區的作物種植制度,條件還遠遠不具備。事實上不僅是乾隆五十年的推廣沒有得到效果,整個清代,番薯在山東也只是在中南部形成了中產區。在另一時空裡,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番薯在山東地區仍未得到大面積種植。

對於中原地區的農民來說,穀子和小麥是他們在春夏秋三季的主食,高粱則是冬季主食。從食物的熱值來說,高粱米100克是360大卡,100克土豆或者番薯才多少?

(醒醒吧!那些有志穿越的人們。即便你帶了土豆和番薯種子到了古代,農民一樣不買賬。那些想靠土豆填飽天下人肚子的各式梟雄們,先查查愛爾蘭大饑荒是怎麼回事。)

王長生一行六人在抵達了文登縣,找地方落腳後,漕幫中人便帶著“徐家莊”的人馬,深入到文登縣、榮城縣的各村鎮市集和飯鋪散播訊息。

“聽說了沒?六月初會有好幾條大海船停在桑溝口那裡。說是接人去關外種地,願意去的下船就給五十畝地!”

“真的?”

“千真萬確!騙你是這個。”說話的人伸出大拇指和中指,比了個王八的手勢。

這一訊息經拿了好處的有心人迅速傳播,半個月後就傳遍了登州府各地,越說越邪乎。

五十畝地成了八十畝,除此之外還給分媳婦、分房子、分家當、分馬分牛。在這期間還莫名其妙的冒出來許多中人,想去的人只要跟中人畫押按手印,然後中人會把報名的人領到海邊上船所在,等到了關外下船就能領到五十個錢。

王長生也是拼了,為了拉人去北海鎮,他是各種手段齊出。那些中人都是他和手下人一起發展出來,只要每簽字畫押一個,並且帶到海邊上船,就能拿到五十個錢。

截止乾隆五十二年,根據清廷官方的統計數字,登州府總人口已經超過三百萬,戶數超過50萬。轄區內耕地面積707萬畝,人均耕地將近5畝,而墾殖係數只有可憐的26%,這就意味著登州多山多丘陵,大部分地區根本不適合種地。

再加上文登地區歷來是膠東的文教之地,出舉人出進士,土地兼併十分嚴重,升斗小民的日就過的非常悽慘。

所以當“去關外給五十畝再加五十個錢”的說法傳出來,頓時在文登和榮城兩地引發熱潮。那些貧困的老百姓在從中人口中確定訊息是真的後,要麼借錢,要麼賣糧,收拾家當,做好準備。

負責榮城縣“拉人工程”的是北海鎮情報系統裡一個叫於順的情報員,他是河南人,乾隆四十九年投奔了射陽湖田莊,之後又進入北海軍,參加了富爾丹城之戰;最後被魯壽山選中,進了情報系統,經過幾個月培訓後,調到了徐大用手下。

於順這邊的進展十分順利,到了五月中旬,從榮城下屬各村鎮中人報上來的數字就已經超過了五千多人,青壯居多,女人老人孩子很少。這些人都是報著試試看的態度,萬一去了是真的,那之後就把老婆孩子全接過去;要是假的......算了,認命吧!

就當於順這邊發展到了六千人,一波波向著榮城縣南部的桑溝口海灣遷移時,卻因為這些人裡有一個跟人私奔的寡婦和幾名逃奴,導致被數千持械鄉民圍困,在榮城縣引發了軒然大波,於順自己也身陷囹圄。

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儒家所建構的倫理道德影響了明清時代山東地區“男尚忠信,女尚貞順”的民俗的形成。

問題是一些女孩從十幾歲或是二十幾歲就開始守節,時間長達幾十年,既要忍受守節的孤寂之苦,又要承擔一定的家族職責和義務。但節婦守節有時並不全為丈夫族人所支援,甚至部分族人還會掠奪節婦財產。

給於順惹事的就是一位年輕的小寡婦,姓徐,今年剛十六歲;夫家姓畢,兩年前死了,膝下也無子。這姑娘原本是想守節終老的,可她屢受夫家族人欺凌,又因為夫家在當地頗有權勢,求告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