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天,乾隆又召見了劉墉,君臣相得,於是也提及了同樣的話。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劉墉當時聽完心裡嘭嘭直跳,他知道自己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

向來滿清朝廷的大學士出缺,一般都是按資歷排班,由協辦大學士補授。劉墉在各部尚書中屬於資歷較深的,他從乾隆四十六年起就擔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如果嵇璜告老還鄉,文淵閣大學士十有八九是他的。

而作為父子兩代為滿清皇帝效力的“漢人楷模”,劉墉早就窺視到了幾分乾隆的性格,那就是小心眼!

於是劉墉在和乾隆談過話出宮的時候,在懋勤殿外面“正好”碰上了嵇璜,而且福長安也在場,於是他就拉著嵇璜“順嘴”跟對方提了兩句。

“拙修公啊,皇上真是待您不薄啊,叫我們這些人實在羨慕......布拉布拉”

事實上,劉墉知道嵇璜跟曹文埴的關係好,兩人時常會討論切磋戲曲書畫之類,愛好相同。於是到了第二天,不願與和珅為伍的曹文埴遞牌子覲見時,當場提出回家告養老母。

原本乾隆只是有些詫異,並沒有多想;可經過在一旁的和珅提醒,乾隆這才悚然驚醒,怎麼朕昨天剛跟劉墉說了曹文埴的事,今天他就要告養呢?

於是乾隆先召集那天在場的各位軍機大臣詢問,所有人都說沒有跟嵇璜或是曹文埴說過。皇上跟親近大臣的隨意談話隨意外傳,還想不想當官了?!乾隆說我就跟你們和劉墉提過這事,不是你們說的還能有別人?

福長安這時才響起昨天在懋勤殿外那檔子事,於是他告訴乾隆,這肯定是劉墉說的。

乾隆一聽就氣壞了,說所謂君臣之間,原本應如家人父子,劉墉是劉統勳的兒子,朕這才不把他當外人。內廷行走之人,最忌諱將皇帝的話講給不該聽的人。劉墉這麼幹,不過是想讓嵇璜告老還鄉,他就能補授文淵閣大學士。劉墉是不是老糊塗了?像他這種言語不謹之人,還想當大學士?呸!

於是很快,大學士由兵部尚書王傑補授,劉墉的協辦大學士被罷免,只留了個玉牒館副總裁監管國子監事務,徹底靠邊兒站。

你以為劉墉這就滿足了?不,他覺得不夠,要繼續往後縮,他必須讓和珅忽視他,認為他構不成威脅才行!

於是到了去年八月,乾隆讓劉墉主持祭拜文廟,可劉墉卻沒有按規定行一揖之禮,隨後便被屬於和珅一黨的太常寺卿德保參劾,撈了個處分。

到了這一步,劉墉還覺得不夠,因為兼理國子監就要主持鄉試,這跟和珅的斂財大計還會發生衝突。他原本已經計劃好在今年的鄉試上搞點簍子出來,誰知乾隆一道諭旨,讓他去吉林跟趙逆談判!

這可把劉墉愁壞了。

事情辦好了,肯定會升官嘉獎,原來的謀劃就泡湯了;事情辦不好,雖說會受處分,可朝廷怎麼辦?

眼下這個朝廷是八面漏風,災荒民亂是一起又一起,福康安就跟個救火隊長似的,可偏偏北海鎮那幫人厲害的邪門,朝廷幾番大兵圍剿失敗,慶桂都累吐血了。

更別說自己此番北上,和珅一定會從中掣肘。

劉墉這時已經明白了,自己那點小心思,早就被乾隆看的一清二楚。

幾天之後,乾隆命人傳諭讓劉墉去圓明園陛見。一番訓誡之後,劉墉領了旨意,又去兵部領了關防,便帶著家人和護衛匆匆踏上了北去的驛道。

視線轉向北方......

話說滿清朝廷的看不懂北海鎮的動作,可正在返回尼布楚路上的蘇沃洛夫覺得自己看懂了。五個戰列步兵團的失敗,讓他得出了清國人遠比他想的更加強大凶悍的結論。

“看來那位雅克比伯爵的打算要落空了!”蘇沃洛夫如是想著,他一想到那位伊爾庫茨克總督臉上的沮喪表情,心裡就會有種說不出的開心。

這些天裡,他仔細聽取了部分游泳逃生計程車兵的彙報,又仔細詢問了船隊遭受北海軍炮擊的細節。結果他驚愕的發現,清國不管是火槍還是大炮,從士兵裝備到戰術,都比俄軍要先進。

打了這麼多年仗,蘇沃洛夫還從沒聽說那個國家的軍隊根本不列陣,而是用漫長的散兵線迎敵。雖然他也推崇散兵和縱隊,可他所推崇的跟“清國軍隊”的散兵線完全是兩碼事。

“三三兩兩一組,在寬闊的戰線上排開分佈?各組只見相距數十俄尺?”蘇沃洛夫想了好幾天,他的結論是,俄軍輸在了騎兵上,也就是騎兵太少了。

沒錯, 整個璦琿城的進攻部隊僅有用於偵察的一個騎兵連。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負責指揮的“清軍將領”抓住了俄軍的弱點,透過出色的單兵作戰能力和遠端巨炮,對戰列步兵團實施分割打擊。

想到這裡,蘇沃洛夫不禁對負責指揮作戰的“清軍將領”感到欽佩。他放下燭臺,揉了揉有些發緊的額頭,心裡道:“他們有一個步兵戰術大師級的人物,這是肯定的!當初是誰說五千人就能奪取整個黑龍江下游的?真是太愚蠢了!”

可現在即便是停戰,也要先在戰場上取得優勢,如此才能在談判桌上獲得優勢。

想到這裡,蘇沃洛夫對副官下達了命令:“命令,從呼瑪爾城到桂古達爾城一線,所有部隊全部向北撤離!”

“撤退?”副官驚訝的看著中將閣下。

“對!全部撤退。同時,命令各部隊燒燬沿途一切村寨和城鎮,讓敵軍北上時得不到補給,以便給我軍留出時間。”

“恕我冒昧,您後面打算怎麼做?女皇陛下不可能接受我們慘敗的結果,這對恰克圖的貿易只能是雪上加霜。”

蘇沃洛夫淡淡道:“騎兵和獵兵,我需要大量的騎兵和獵兵。”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