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造炮(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勝從富爾丹城回到了北海鎮,他這次回來是參加火炮定型討論會的。
作為北海軍實際上的二把手,他這一年差不多都在富爾丹城待著,除了關注西、南兩個方向清軍的動向,還有就是和烏希哈談戀愛。
八月份北海軍軍事演習的時候,薩哈連作為觀禮嘉賓參加了閱兵式,劉勝就趁著機會向薩哈連提了親。薩哈連對兩個人的事很滿意,他已經和劉勝商量好,來年開了春就操辦婚事。到時候劉勝還得帶著作為男儐相的趙新和王遠方等人去巴爾克村把新媳婦再領回來。
純屬折騰!
烏希哈眼下就在北海鎮的幹部學校上學,劉勝開完會還得把她帶回富爾丹城,然後跟著薩哈連回去準備嫁妝。
回到北海鎮,劉勝給自己的警衛班放了假,就帶了兩個警衛去了西拉河東岸。
是的,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身手再好,一磚撂倒。自從富爾丹城出了滿清密探那幾檔子事,劉勝也配警衛了,就連烏希哈身邊也跟著兩個經過短暫培訓的赫哲姑娘。
劉勝這次回來就是參加仿製火炮的試射和最後定型工作,畢竟能不能用、好不好用還是他最有發言權。
北海鎮準備自己造炮了。
兵工廠這次為了測試,一共造了兩門仿製炮,一門外銷仙台藩,一門自用。
想讓仙台藩搞事對抗幕府,不給點支援總說不過去,畢竟仙台藩兵力就那麼點兒。而且北海鎮的貸款也不能由著他們的性子亂花,必須得拿出一部分向北海鎮買軍火。
外銷型依舊是前裝火炮,所參考的是M1857型12磅野戰炮,不過炮身用的是錳鋼,所以相較於歷史上那五百公斤重的青銅炮身,外銷型輕便了不少,同時還增加了仿造難度。
這年月,歐洲還沒人知道錳鋼的秘密。在另一時空的歷史上,一百年後一位叫羅伯特·哈德菲爾的英國神棍在偶然間才發現錳對鋼鐵耐磨性的增強。
外銷型給仙台藩拿去對付幕府軍足夠用了,鐵球炮彈和霰彈他們自己就能造,至於爆破彈和榴霰彈就得跟北海鎮買了。
至於北海軍的自用型,其所參考的樣本是一門趙新帶過來的古董,一戰時期的克虜伯75毫米野戰炮。這是另一時空中世界上第一門錳鋼炮,該炮全重375公斤,攜行彈藥車重量700公斤,載彈四十發。最大射程六千米,射速每分鐘8發。
歷史上在1903年,清政府向克虜伯公司採購過此炮,由於效能極佳,一直用到了抗戰。當時的國民政府和日本人都曾仿製過這門炮,漢陽兵工廠的叫“漢造克式二十九倍75野炮”,日本人叫“三八式野炮”。
之所以選擇這個型號其實跟趙新最初的供貨商丹尼爾有很大關係,他是在參加一個私人倉庫拍賣上無意中發現的。
話說大洋彼岸的那個國家有很多人喜歡租倉庫放東西,但是倉庫到期如果沒有續費,也沒有辦理完結手續,那麼這些倉庫裡的東西就自動歸倉庫公司所有;而倉庫公司便會定期來一場“倉庫拍賣”。
這些被拍賣的倉庫裡東西有好有壞,拍賣之前,倉庫公司的人也不會開啟倉庫檢視裡面的東西,所以就存在著很強的不確定性。這玩意就跟賭石一樣,有人轉眼發筆橫財;有人不光買虧了,還得倒貼一筆垃圾處理費。
丹尼爾最近這一年就喜歡上了這個事,所以只要聽說有老舊的倉庫拍賣,他就去賭一把。年中的一次拍賣會上,他花了兩千美元拍下一間倉庫,在裡面發現了這麼一個古董。
趙新在前段時間跟他訂貨的時候聽說了這事,於是就把那門75毫米野戰炮給買了下來。一番奔波折騰之後,這門古董炮就到了北海鎮的兵工廠裡。
歷史上歐洲直到十九世紀末期,等克虜伯公司開發出了巨大坩堝後,製造大口徑火炮的鋼才真正的出現。而以北海鎮現有的工業能力,鍛造低硫低磷的錳鋼其實很容易。不過仿製炮的炮管仍舊採用了來自於另一時空裡採購的合金結構鋼。
話說那家工廠除了生產炮鋼外,也生產高壓管道鋼,趙新買的就是高壓管道鋼的合金鋼毛坯;這玩意可比單純的錳鋼要強多了。
雖然現代炮鋼的生產有其特點,但其實與工作條件嚴格的結構鋼有共同之處,那就是雜質很低,特別是低硫和低氫,在鍛後的冷卻過程中不會產生白點。在最終熱處理時,雖然在水中激冷也不易發生裂紋。
目前北海鎮鋼鐵廠現在鍊鋼時用的就是坩堝,電弧爐因為能耗太高,暫時不予考慮,等電廠建完了再說。況且電弧爐只是現代鍊鋼裝置之一,並不是什麼特別高大上的裝置,不過是將熱源由燒焦碳轉化為了用電。電弧爐的產量也不大,主要用來精煉和次級冶煉,更主要的是用來冶煉更高檔的合金鋼,直接用來煉錳鋼有點大材小用。
丁國峰上次從鄂霍茨克索要的鯨魚油一半都讓方化給做成硝酸甘油了,於是這門75毫米火炮的炮彈發射藥就變成了雙基火藥;燃燒速率更高,拋射力更強。
試驗場上,轟鳴的炮聲一發接一發響個不停,不過大部分都是75毫米炮在響,而那門12磅的仿製炮每隔20秒才響一下。
12磅炮的炮組一共是十個人。兩個觀察員,五名炮手,三名彈藥手。由於射擊時產生的硝煙太大,所以觀察手都是站在火炮的左側;三名彈藥手中,兩名是負責看守彈藥車的,一名則在炮位和彈藥車之間來回運送炮彈。
劉勝注意到一名炮手在每次射擊後,都會拿著一個黃色長條形的東西插在炮尾的一個銷上,同時在調整炮身高低。
他在射擊間隙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個用黃銅做的瞄準器,上面刻有標尺和一個可以上下移動的卡榫。
劉勝衝那名炮手問道:“卡榫對應的位置就是炮彈落點?”
那炮手先是敬禮,然後解釋道:“不颳大風的話,八九不離十,這玩意挺好用的。”
趙亮指著前裝炮介紹道:“口徑117毫米,每次裝藥量1.1公斤,有效射程一千六百米,整炮重量是400公斤。人員配齊,操作熟練的話,射速每分鐘四發。”
劉勝聽了點點頭,沒有表態,他對前裝炮也是一知半解。這時後面的彈藥手將炮彈送了過來,那炮彈頂部是一枚鐵球,後面則連著一個棉布袋子;鐵球和布袋用金屬袋和繩索給固定在了一起。
趙亮解釋道:“裡面是1.1公斤的黑火藥,和鐵彈中間再放一塊木圓盤隔開就行。”
劉勝注意到負責裝彈的炮手在清理炮膛的時候,副炮手用戴著皮指套的大拇指按在了火門上,他剛覺得奇怪,隨即就明白這是為了讓內外壓強不平衡,便於清膛手將炮膛內的碎屑帶出。
瞄準手在裝彈的時候開始用瞄準器瞄準,同時調整炮身下的高低旋杆。等炮彈裝填完後,瞄準手已經調整完畢,這時副炮手用一根鐵錐從火門處刺穿棉布袋,瞄準手則將拉發火管插進火門,上面連著一根繩子。副炮手這時需要將手壓在火門上,以免瞄準手誤射;等瞄準手退到兩米外時,隨即拉動繩子擊發。
“行了,這就足夠了。”劉勝轉頭對趙亮問道:“你們打算賣多少錢一門?”
“趙新的建議是五百兩金一門。”
“我擦!他可真夠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