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討薩之戰(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快看快看,那不是柴田家的三郎嗎!這小子如今也抖起來了。”
“哎呀,這不是我家次郎嗎。一年多不見,這小子怎麼長的這麼壯實了?”
“唉~早知道是這般風光,我去年也應該去啊!”
與北海軍不同的是,穿著北海軍軍裝的青葉營沒有裝備步槍,他們每個人腰上都挎著兩把“84型”左輪手槍。不過即便如此,在這些武士看來也是殺氣騰騰。
騎在馬上的平太此時激動不已,他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昂首挺胸、駿馬高坐的傲視這些武士老爺們,以前他見了這些人必須要站在路旁躬身行禮,連頭都不敢抬,只要稍有不敬就會被人砍頭。
在這一刻,他終於明白了趙新曾經講過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什麼意思;而自己的那些畏懼和擔憂,如今看來真是可笑之極!
趙新在警衛排的簇擁下,策馬來到了那座著名的“大手門”前。這座巍峨的城門在另一時空裡只剩了一張照片,二戰的時候被米軍給炸了。
為了表示對仙台藩毫無野心,趙新在大手門前下了馬,帶著手下徑直走了進去。此時仙台藩以石川村文等一門眾為首的諸位家臣,都在大手門內恭迎趙新的到來。
除了警衛排,三營和青葉營在進入大門後都進入三之丸內休息,趙新則被引領著去了二之丸。
話說為啥不去本丸?沒別的,太高了!伊達政宗當年蓋本丸的時候就是為了當成一個軍事堡壘,青葉城朝南那面就是一個大懸崖,得從西邊爬山走小路繞上去。本丸除了用做接見幕府和朝廷使者,以及新年接見家臣祝賀等一些重大場合外,基本上誰也不去;連以前伊達重村回來時也住在二之丸。
等眾人在二之丸議事廳內東西昭穆而坐,雙方這才開始互相介紹。
跟仙台藩的十六家一門眾、二十家一家眾這一大幫子人所不同的是,趙新這邊只有平太和劉錚位列左右,再加上陳繼山、尹兵衛等幾個警衛而已。
相互介紹完後,石川村文再次俯身行禮道:“吾等代家主感謝趙王殿出兵義舉!”
趙新微笑道:“客套話不用多說了,咱們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交情了。說說吧,幕府那邊有什麼動靜?”
石川村文笑吟吟的道:“殿下不過剛到三日,江戶城內已經是人心惶惶。聽說那位薩摩侯剛離開江戶,正在趕回薩摩藩的路上。”
話音剛落,只聽另一人又道:“目前本藩各地已開始戒備,白石城那裡正在聚集兵馬。南部的福島等諸藩尚無動靜,相信江戶那邊這一兩天就會傳回訊息。”
說話的人是水沢伊達家的第九代家主,伊達村善,今年剛滿十五歲。這位在歷史上也是個短命鬼,連今年年底都活不過去;不過現在伊達家緊抱北海鎮的大腿,以後的事情就很難說了。
他提到的白石城就是那位著名的“片倉小十郎景綱”家的居城,片倉家算是伊達家的死忠,地位僅次於一門,位列一家。
至於福島藩,嘿嘿,就是另一時空核洩漏的那地方;目前是板倉氏的封地。
石川村文點點頭,對趙新道:“另外本家的軍械和糧草有些不足,懇請趙王殿能襄助一二。”
趙新道:“這不是問題。我在十丘濱商館的倉庫裡留下了兩千噸糧食、五百噸白糖,算是支援仙台藩的。你們可以馬上派人拉回來。如果不夠的話,我還會派船運糧。”
在座的很多仙台藩家臣都不理解“噸”這個詞,可是石川村文和柴田覺藏是明白的,兩人頓時面露喜色。
關於江戶時代的度量衡問題,其實跟這個時代的東亞各國都差不多,實在令趙新頭疼。
在所謂“石高制”裡,這個“石”實際上是個體積單位,一石是180.39升。這180升是裝米還是裝豆子,對應的公斤數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非得按精米的重量規定一個死數,那麼沒去皮的糙米呢?甚至於小麥、玉米、豆類......
至於有人說可以用“俵”來算,那個更扯淡,因為裝米的草袋子有四鬥包和八斗包,你按哪一個算?
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仙台藩開始引入北海鎮製造的各類稱重秤,以求在度量衡的使用上向北海鎮靠攏;等到兩年之後,藩內從上到下已經對噸、公斤、市斤乃至克的使用都滾瓜爛熟了。
議事廳內的眾人聽了柴田覺藏對於“噸”的解釋,頓時喜形於色,這下可不怕幕府的封鎖了。
趙新又道:“青葉營我會留在仙台城。不過你們記住,一旦和幕府翻臉,這支人馬怎麼用、怎麼打,你們不能插手。”
他的話音剛落,仙台藩眾人的臉色就變得極為難看。合著您人不在,我們連指揮都不能指揮了?怎麼說這些人都還是本藩的武士啊!
再者說了,不就是連發短銃嘛。去年石川村文從趙新手裡要了二十支,也分給了一門那十幾家。一番演示過後,其他人沒吃上豬肉,總見了豬跑吧。
柴田覺藏見狀況不對,連忙開口解釋道:“諸位,北海軍的武器和兵法均與我國大不相同。若是不瞭解,還像以前用鐵炮手那樣使用,是無法發揮優勢的!”
趙新面無表情,繼續道:“我既然留下青葉營,那麼你們各家就要湊一千兵力出來,跟我去九州征討薩摩藩。既然是想報仇瓜分島津家,那就都得上!”
有了五百手持雙槍的青葉營,石川村文的底氣立刻就足了。按照柴田覺藏跟他說的,以青葉營的實力,能一馬平川的殺進江戶城。他連忙道:“請趙王殿放心,之前說的八百兵馬已經準備好,再多派兩百人也絕無問題,三日後便可出發。”
按照雙方的協議,仙台藩出人,北海鎮出糧餉;至於更換武器,暫時別做夢了!
在仙台城停留了一天後,趙新在第二天便帶著三營回到了十丘濱。又過了五天,由仙台藩五百藩屬武士和五百足輕組成的“討伐隊”終於磨磨蹭蹭的抵達了石卷港。
此時鄧飛駕駛驚雷號已經從苦葉島返回。趙新下達命令,所有部隊馬上登船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