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冰海(第1/2頁)
章節報錯
去年六月的時候,鄂霍茨克的沙俄官員發覺那兩條去薩哈林島拉煤的三桅帆船還沒回來,於是在七月初就派了兩條船南下查詢原因。
之所以是查詢,是因為夏秋之交的鄂霍茨克海行船十分危險,風速猛烈時能達每秒二三十米,浪高十幾米。萬一那兩條船遇到風暴沉了,那也得知道沉在哪了。
結果不出意外的,派出去找船的兩條船也在風浪中傾覆了。
等到了冬季洋麵結冰前,一艘返回鄂霍茨克的捕鯨船帶回訊息,說薩哈林島的北部營地被一群來歷不明的韃靼人給佔了。
沙俄人一下就急了!這特麼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可以全年開採的煤礦,還能種點土豆,結果屁股還沒坐穩就被人奪走了,不管是叔還是嬸都不能忍啊!必須要奪回來。
於是鄂霍茨克的沙俄官員就給伊爾庫茨克去信,要求調一個團的哥薩克火槍兵過來。而伊凡雅克比收到信後也是極為震驚,他首先懷疑的是清國,可按以往的慣例,清國人動手總會先打招呼的。
難道是島國人?也不太像。不管是誰,薩哈林的煤礦對支撐鄂霍茨克的發展極為重要,決不能放棄。於是伊凡雅克比在動身去往彼得堡前,簽署了調令。他覺得一個團一千二百人的哥薩克兵力有些多了,於是就調了四個連。
向東向南推進佔領更多的土地,自彼得一世起就是沙俄的既定國策。而自從康熙打退了沙俄之後,哥薩克探險隊只能向東擴張。他們很快到達了太平洋沿岸和堪察加半島,並渡過白令海峽佔領了阿拉斯加。沙俄人在太平洋北部沿岸建立了兩個據點,一座在鄂霍茨克,一座在堪察加。
可問題是不管是鄂霍茨克還是勘察加都是氣候極為嚴酷,莊稼種下去根本養不活,所有的耕種試驗全部失敗。就算鯨魚肉再好吃,連吃三天準吐。
每年勘察加所需的糧食要從勒拿河上游透過水路運到伊爾庫茨克,然後從那裡經過坎坷難行的道路用馬馱運到鄂霍茨克。每往堪察加運輸一普特(16.38公斤)糧食要花費十五盧布,運輸成本極高;而一擔麵粉在勘察加的的售價高達三十六盧布。
十九世紀前,俄國人的盧布還沒和黃金掛鉤,所以盧布就是一堆銀子。一盧布的含銀量為28克,當然也有金盧布和銅盧布,購買力還是很高的。所以可以想象糧食在勘察加到底有多貴,吃糧食就跟嘎嘣嘎嘣嚼白銀差不多。
煤礦保安隊的戰術並不複雜,拿著有效射程四百米的武器去貼身近戰才是瘋了呢。所以保持距離,發揮武器優勢是第一位的。
眉爾古阿等人卻不這麼想,他們覺得敢於貼身肉搏的才是好漢,不過保安隊長於一郎根本不理會這群渣渣的建議。
於是進入森林的哥薩克人就遭到了劈頭蓋臉的密集彈雨,一下就被打懵了。慌亂中,哥薩克兵們對著四周的樹林沒頭沒腦的亂開了一通槍,丟下幾十具屍體就撤回了船上。
保安隊就是一個加強連的規模,十一個班,在密林中一分散根本不起眼。而密集的火力讓哥薩克人以為對方至少有一千人的規模。
北海鎮之前的作戰雖然人數也不少,可具體到戰術執行上都是以班為單位。因為早期流民的帶兵能力也就這樣了,連盛海舟他們都屬於趕鴨子上架,這也是趙新辦軍官速訓班的原因。
不過保安隊在對港口發起了一次試探性進攻後,便再也不去進攻港口了。原因是那四條風帆戰船上裝著數百門火炮,一起開火時的聲勢鋪天蓋地。衝在最前面的幾十個赫哲費亞喀人被幾百枚大小不一的鐵球砸過來,當場就打死了十多個人。這讓眉爾古阿痛心疾首。
於是哥薩克火槍兵趁勢再次出擊,企圖直撲煤礦,不過保安隊手中的快槍讓他們再次領略了什麼叫一頭撞在鐵板上。
在連吃了兩場敗仗後,哥薩克人就縮回了港口。而保安隊因為沒有火炮無法攻擊港口,哥薩克火槍兵不敢深入內陸,雙方就這麼僵持了好幾天。
張波沒上過戰場,他本來還挺著急的,生怕俄國人登陸後進攻奧哈的石油“工業區”搞破壞。可等他看到幾百號哥薩克連保安隊都打不過,心裡終於踏實了。不過他又擔心沙俄人會繞到奧哈河來攻擊,所以守備營就一直沒動。
其實哥薩克那邊更難受,他們就如同進了風箱的老鼠,進又進不得,退又不甘心。不過幾天之後隨著雷神號的到來,哥薩克們的末日到了。
在跟雷神號取得聯絡後,奧哈守備營除了留下一個連負責警戒外,其餘全部急行軍趕到煤礦,以配合保安隊發動反擊。
哥薩克人看到這條突然出現的白色大船,又驚又怕,知道對方絕非善類。剛想著過去交涉一下,雷神號直接用炮彈做了回答,一下就把哥薩克們給打懵了。
話說雷神號上的炮手們經過幾個月時間的集中訓練,技能點猛漲。開戰後三炮就打沉了一條三桅帆船,氣的丁國峰大罵敗家子。拉回去改裝一下幹什麼不好,這特麼還得派人打撈。
在北面機槍大炮轟鳴,南面機槍步槍的彈雨中,陷入包圍的的哥薩克們被殺的人仰馬翻,港口上、海水裡到處都是屍體。三百多哥薩克最後只剩下了八十多人,只得打出白旗投降。
戰鬥結束後,丁國峰向北海鎮發電報,詢問如何處理這些俘虜。他個人的意思是都送到煤礦上挖煤去。
幾天之後,趙新的電報來了。趙新告訴丁國峰,這些哥薩克以前都是窮兇極惡之徒,每個人的手上都是血債累累,屬於喂不熟的狼崽子,留下來隱患極大。
話說十幾年前普加喬夫起義失敗後,除了幾個主犯被極刑處死,其他大部分參與起義的哥薩克們都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亞。這些人在跟隨普加喬夫起義的過程中,燒殺擄掠,無惡不作。到了遠東之後又陸續加入了勘察加的探險隊,殺的勘察加人也是屍橫遍野。
有一件很搞笑的事,那就是沙俄征服整個勘察加的過程,就是在這些哥薩克叛亂、歸順、再叛亂、再歸順的過程中完成的。只要發現上面派來的指揮官軟弱可欺,這些哥薩克就叛亂,殺你全家,瓜分家產;等新任長官到了殺幾個領頭的,大家繼續再找機會醞釀下一波叛亂。
原本沙俄還準備對下勘察加進行探險勘測,結果哥薩克一叛亂,叛軍這邊向南逃,平叛的部隊跟著追啊追,順便屠殺堪察加人,等最後消滅了叛亂才發現,整個半島地圖已經勘查完了。
對於丁國峰這樣的現代人來說,動動嘴皮子很容易,可真要他殺俘,實在有些難以下手。不過一個來自仙台藩的狗腿找到丁國峰,說不用大人動手,我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