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這個冬天劉錚只能守在十三行的商館裡撓牆皮了。

話說十三行的各國商人在廣州的商館離珠江邊大約100米,這裡距離虎門炮臺一百多里,離黃埔碇泊所三十多里。整個外國商館區東西寬六百多米。每個前來貿易的國家,都是以一所大房子作為居住貿易所在,由此形成商館。每座商館的正面完全一個模樣,全部朝南。

商館的樓都是三層,裡面都是按西式風格建造,按照兩扇大玻璃窗為一間來算的話,眼下“大阿伊努王國”商館的房間數最少,只有兩間;而最東邊的荷蘭館有八間之多。

因為大阿伊努王國的旗子是紅底白熊旗,所以自打旗子掛出來後,周邊的人口口相傳,將這裡稱為“白熊行”。等劉錚知道後再想改,已經來不及了。

白熊行的右邊是高公行也就是法國館,左邊是孖鷹行也就是奧匈帝國商館;再往左依次是丹麥館和英國館。

英國館和荷蘭館門前有一條寬闊的長廊,一直伸向珠江,兩列柱子支撐著長廊屋頂,山牆上刻著一個大兩國徽記和用拉丁文寫的格言。劉錚後來從法國人嘴裡得知,英國館的牆上寫的是“為了國王和英國政府的利益”,荷蘭公館上寫的是“我支援”。

白熊館和法國館之間隔著一條街叫同文街,在同文街北面盡頭處矗立著一座很龐大的中式院落,這裡就是“公所”,也被稱為“洋行會館”。公所是十三行行商的公產,平時靠行商撥款來維持。任何與外國貿易有關的事都需要透過公所,例如訂立新規、重申舊規、修改稅則時,都要請各國商館的負責人來這裡與行商商議。

劉錚平時閒著沒事的時候經常會到公所轉一圈。與其他國家商人不同的是,他會要壺茶,在露天的庭院裡坐上一個小時;美其名曰是瞭解當地情況,其實就是為了探聽訊息。

宅院裡有很多套用來待客和談事的小院,有露天的庭院。公所由十三行總商責管理,而眼下的總商就是萬和行蔡家。

來到廣州城唯一讓劉錚覺得萬分遺憾的就是,見不到女人。別說商館區了,連公所裡都見不到一個女傭人。不過這對他也不算啥,反正五姑娘早就陪伴了他多年。

白熊館是萬和行蔡家的私產,算是租借給北海鎮使用。依照法律,商人不得攜帶槍械、火藥和兵器入內。不過這條對北海鎮形容虛設,因為蔡家在檢視了劉錚等人的行禮後,根本認不出被拆成零件狀的手槍是武器;至於子彈,都被劉錚等人放在了個人的小鐵罐裡,而蔡家的人也根本不覺得那裡能裝武器。

劉錚不知道的是,在另一個時空裡,十三行各國商館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都被英國人的炮火夷為平地;當然從那以後領事館就代替了十三行。

因為有新面孔的到來,熱情的法國人很快就來拜訪,之後奧匈鄰居和丹麥、荷蘭等國的人都紛紛到訪,大家都對劉錚的到來表現出極大的好奇。

東方人面孔,沒有奇怪的辮子,穿著打扮也完全不是東方人的樣式。當聽劉錚說自己其實是賽里斯人的時候,奧匈鄰居和法國鄰居的表情截然不同。

“賽里斯人?”克里斯托弗.茨威格大班一臉懵,他記得自己好像在哪本書上看到過。

面對一臉疑惑的奧地利商人,法國人的臉上則全是蔑視,心說真是哈布斯堡家的土包子,連盛產絲綢的賽里斯人都不知道。

荷蘭人則是一臉玩味的打量著劉錚,心說別以為我不知道,長崎那邊去年就來信了,你們這些人前腳在炮轟佐賀藩,轉頭搖身一變,又跑到廣州裝大尾巴狼來了。

這年月各國商人之間贈送禮品也都是自己販運的商品,除了座鐘、呢絨、珠寶、香料之外,也沒什麼新鮮的。要是能帶武器進來,估計劉錚還能收到短火銃和刀具。

而劉錚在收下諸位鄰居的禮物後,向他們每人贈送了計算器、人造珍珠、兩匹絲綢。

反正他就是本著對方造不出來,這輩子都抄襲不出來的那種當禮物。

不過當又一家商行鄰居過來拜訪時,原本熱鬧的場面一下就冷清了下來。

你沒猜錯,英國人來了!

英國人是來抗議的,那位商館“大班”莫里斯對賽里斯人炮轟橫琴島的行為表示出極大的憤慨,言語之間便提及要劉錚賠錢道歉。

劉錚則冷笑道:“這關我什麼事?我是大阿伊努王國的貿易代表,雷神號不過是順便送我們來而已。順便提一句,莫里斯先生,你們在橫琴島的那個貨棧裡,似乎有很多不該出現的東西,比如鴉片。”

此言一出,在場商行大班們心裡無不是咯噔一下,而莫里斯的臉色一下就變了。

法國人、荷蘭人看著莫里斯心道:“天殺的英國佬!原來你們居然在橫琴島偷偷走私鴉片,話說這種好事為什麼不大家分享?”

莫里斯冷笑道:“劉先生,你這是狡辯。澳門那邊已經把你和那條船的關係查的一清二楚。我警告你,大英帝國會為他的子民討還公道的。這世界上還沒有誰能挑戰大英帝國的海軍!”

劉錚耷拉下臉道:“莫里斯先生,雖然我只是大阿伊努王國的代表,可我謹代表賽里斯人,歡迎你們大英帝國的海軍過來。別怪我事先沒提醒你,只要你們敢來,保管有來無回!”

莫里斯臉都氣綠了,隨即起身離去,連句告辭都沒說。他心想我要是孟加拉總督,早就派軍艦北上找你們算賬了。

劉錚跟新鄰居們的第一次會面就在這樣一種尷尬的氣氛中結束了。

在之後的日子裡,劉錚每天早上起來吃過早飯,就會出門到門外用欄杆圍成的廣場上溜達一圈消消食。有時也能碰到法國鄰居和奧地利鄰居,互相用英語聊聊今天的天氣哈哈哈哈......以劉錚那有限的英語能力,也就僅此而已。

雖說十三行門口的廣場是各家專用的,可中國人的脾性啥樣都清楚,能走捷徑一定不會繞路。

劉錚住進商館時,廣場上的柵欄已經遭到破壞,一些老百姓經常會從這裡直接透過。廣場上常常會有小販在這裡做生意,比如賣鹹橄欖的、賣花生糕點的、賣茶賣粥的,有一天甚至還來了幾個唱戲的。

除了這些市井小人物外,還常常有專程過來看蕃鬼的。這些人有時看到劉錚,便會驚訝的叫道:“這傢伙是誰?他怎麼沒辮子?”

那些知道北海鎮炮擊前山寨內情的人自然清楚劉錚是誰。等這些人交頭接耳一番,然後那些驚聞事件經過的傢伙便用驚詫的目光看向劉錚,口中惡狠狠的罵道:“反賊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