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平上面提到的兩個人,都是江戶中期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至於說測量北辰高度,其實就是要透過對北極高度的觀測,然後測算大地緯度。

這都神馬跟神馬啊!不過等盛海舟帶著問題回去稟告趙新時,趙新哈哈一笑。他隨即找了張白紙,凝神想了一會便在上面唰唰寫下了幾行字,然後裝到信封裡,讓盛海舟給林子平拿過去。

等盛海舟把趙新的信遞給林子平,老頭開啟信一看,頓時愣住了!

“一行和尚有云,南北二極長度八萬又一十八里,一里合北海鎮五百米;赤道長度八萬又一百五十二米;緯度一度約為二百二十二里,一分約為一千八百五十米。”

“這......”林子平呆立良久,突然一把攢住盛海舟的胳膊,激動的問道:“趙殿在何處?我要馬上見到他!”

古代經緯度測量難嗎?挺難的!唐代一行和尚組織大地測量時,一共派出了十三路人馬,北到庫倫的西南部,南到安南中部。除了測繪隊伍,長安城裡還設有專門的一組人對各地發來的資料進行計算。

而島國最有名的江戶後期學者伊能忠敬,為了製作高精度的全國地圖,用了十八年時間,經過十次測量,號稱走了四千萬步,走遍了全島國才得到了全部的測繪資料,從第一次觀測到最後出圖,前後用了二十一年的時間。

自從佔領富爾丹城後,滿清對富爾丹城以東的管轄其實已經丟失的差不多了,所以要算佔領面積的話,外東北加上苦葉島、蝦夷地,實際面積比島國還大。

林子平說人手齊備,用幾年時間,那都是最好的估計。要是測量工具不足的話,十幾年都未必完得成!

而且平面距離測完了,還有高程測量呢!你說這山五百米高,憑什麼?!別扯什麼萬丈絕壁,到底多少丈?說不出來我就打滾不起來......

有人說海拔高度啊,這個很容易,只需要測量該點到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就行了。

什麼?你要測量海拔?請問是哪個海平面?大興安嶺離大海幾千公里怎麼測?

而且海上浪花飄啊飄,海平面也跟著晃呀晃……

實際上,理論的靜止海平面是根本無法測到的。於是便有了平均海平面的概念,而這個平均海平面是可以透過驗潮的方式來測定。

拿到平均海平面資料,是不是就可以測海拔呢?

還不行。光是高程就有正高、正常高、大地高,分別對應大地水準面、似大地水準面、參考橢球面。

為什麼呢?因為從某一點到大地水準面的鉛錘線和似大地水準面(重力線)之間是有夾角的,跟這一點到參考橢球面之間還有一個夾角。

簡單的說吧,大地高等於正高加減大地水準面差距,或者是大地高等於正常高加減高程異常。

所以你知道現代國家為什麼要有測繪局這個部門了吧。後世中國講的海拔高度,都是透過1985國家高程基準高程系統,以黃海海平面的資料為基準測量的。

海拔、高程、經緯度,全部跟軍事有關,小到迫擊炮,大到榴彈炮、火箭炮的標尺引數,沒這個基礎,您就小米加步槍,然後再搞幾門前裝滑膛炮吧!

所以說穿越必備神器不是什麼肥皂鍊鋼,也不是系統機器人,而是數學。大不了造反不成,還可以去欽天監混口飯吃,最不濟可以去做賬房先生。

盛海舟當然不可能帶林子平去東岸的訓練基地,而是用磁石電話機向趙新做了彙報。兩個小時後,趙新帶著盛海舟麾下的那幾個軍校學生來到了林子平的住處。

林子平一見面就迫不及待的開口問道:“趙王殿,難道唐代的一行大師就已經知道南北二極的確切長度了嗎?為什麼我以前翻遍典籍都沒有見到?”這老頭連從帶清買來的《古今圖書整合》都翻過。

“皇家秘藏。”趙新一句話就把林子平的疑問給堵了回去。他當然不能說本初子午線長度、赤道長度和緯度長度都是自己算的,這也太扯了!在林子平這種地理學家面前,問幾句就全得露餡。

既然趙新藉口是前明皇室秘藏,那麼一切就都好解釋了,而且林子平也不敢說隨便借來閱讀。

此時只聽趙新道:“此書也是我小時候偶然翻看時記下的,後來顛沛輾轉,原書已經丟失。”

“哎呀!”林子平痛心疾首, 連連搖頭嘆道可惜。

趙新微笑道:“我寫的資料跟原書肯定是分毫不差,林先生可以實地測量驗證。如此一來,北海鎮地圖的製作時間是否就能加快了呢?”

林子平冷靜了下來,想了想道:“若測量之數無誤,剩下的就是派出測量隊,檢視記錄各地地形,如此算的話,一年可成。”

“不,我給先生派四倍的人手,這樣需要多久?”

“如今大雪封山,若是春日啟程的話,半年可成。”

“好!”趙新一拍桌子,對他帶來的那十幾個學生道:“東西拿過來。”

很快,屋內的地面和桌子上就擺滿了各類儀器和工具,趙新便逐一的給林子平介紹。什麼六分儀、水準儀、水準尺、水平尺、量角器,還有一架小型的天文望遠鏡。

其實水準儀、水準尺和水平尺這些,北海鎮從一開始就在民政系統內使用了。要是沒這個,建築隊只能透過經驗和鉛錘進行測量,誤差會非常大。去年在富爾丹城做的那張粗糙的小地圖,也是透過這些工具完成的。

“林先生,您先熟悉一下如何使用這些器材,有不懂的可以去請教學校的幾位老師,他們其實比我更精通。等過了正旦,這北海鎮測繪部門主管的位子可就是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