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學校就是航海學校。由劉勝擔任校長,鄧飛擔任教育長,丁國峰和葡萄牙人木匠擔任兼職教師。目前開設的專業包括海員、輪機、高階海員三個專業班。

航海中需要的電工和木工專業由技工學校代為培養,不過光是海員專業就需要學習航海學、航行值班與避碰、航海氣象與海洋學、貨物運輸、船舶管理、船舶結構與裝置等一系列課程,之後再根據服務年限,透過考核後可晉升為高階海員。

第三個學校就是少年軍校,由趙新擔任校長,王遠方、吳思宇擔任正、副教育長。少年軍校的招收物件是北海鎮小學的畢業學員。主要是為北海鎮培養合訓分流專業的初級後備人才;所謂合訓分流是指培養懂技術、會管理、能指揮的複合型初級指揮軍官。

少年軍校內部不分專業,所有學員需要學習武器射擊、地形學、中高等數學和幾何、軍事理論、參謀業務、軍事訓練法、軍隊管理學、宣教等科目,整個學習時間為四年;四年後會根據個人特長和性格特點,再進行專業系統培養。

上述三所學校,除了技工學校的校址選在了富爾丹城南,海員學校和少年軍校都設在了北海鎮西拉河的東岸。奠基典禮完成後,民政部所屬的建築隊便開始進場施工,計劃在農曆十月底前先將教室和圍牆建設完成。

三所學校的設立在新老流民中引起極大關注。流民中很快就知道,這些學生不光是會流利使用官話,還要讀書認字,而且據說畢業出來就是要做官的,上學期間每個月俸祿至少十元北海鎮銀幣。

十銀元,那就是五十兩啊!個別有心人一盤算,乖乖!這已經是大清八品官員的俸祿了。

人啊,有勤勞肯幹的,就有好逸惡勞的。個別有女兒流民家庭心說只要把閨女嫁過去,自己妥妥的就是官老爺了,還種什麼地,修什麼路啊!

可他們隨後再一打聽,心一下涼了半截。趙新規定,三所學校的學生十八歲前都不許成家;誰要是敢偷偷成家的,所在社群組長、里長、區長全部免職不說,學生本人也要從學校清退。

而部隊這邊從中秋節後,一百多個娶了小妾計程車兵和軍官陸續被清退下來。這些人很快就被編成了一支保安隊,被強令帶著自己的家人和小妾去了苦葉島,負責油田和煤礦的安全保衛和冬季值守。

看到趙新如此強硬手段,原本還想著討一房小妾的利吉不禁一頭冷汗,心說實在僥倖。

鄭一、鄭七和一頭霧水來到北海鎮的郭婆帶三人,被趙新大手一揮,送進了北海鎮小學讀書。三人裡除了鄭七大字不識外,鄭一和郭婆帶都念過幾年私塾,客兩人還是被趙新勒令學習數學幾何兩門課程。趙新說的很清楚,想要當高階海員,也就是能駕駛三桅大帆船乃至大鐵船,數學是必須要掌握的。

上學雖然是件好事,可每天的課堂實在是讓三人無比尷尬;因為教室裡除了他們,都是一群七八歲的孩子。丟死人了!

九月初,就在趙新出發前的三天,北海鎮的第二和第三個法令又出臺了。其中第二項法令讓所有流民一頭霧水,搞不懂老爺們弄出個《禁鴉片條例》有什麼用!

話說北海鎮這裡好多人原先連鴉片是什麼都不知道,反倒是透過這個條例知道了鴉片還有兩個稱呼,阿芙蓉和福壽膏。

這一條例是趙新讓於德利和周衛國儘快起草頒佈的。趙新的想法是,與其以後不教而誅,不如先行一步,反正這玩意不用弄的太複雜。

《禁鴉片條例》中明確除了醫用採購和醫院使用外,禁止北海鎮治下任何人吸食、販賣、運輸鴉片外,還明確了“吸販同罪”,這一點得到所有穿越眾的認同。鑑於目前人口資源短缺,只要有人販賣或吸食鴉片的,一律發配到蝦夷地的煤礦挖煤,終生不得迴歸大陸。

另一個法規則是《北海鎮居民身份通行證條例》,所有北海鎮居民將領取一個民政部頒發的證件。於是從九月初開始,在北海鎮和富爾丹城兩地,各家各戶接到通知,在某天去鎮公所排隊照相,為新證件準備照片。

緊接著,從富爾丹城那邊傳來訊息,扎克蘇嚕部一行幾十號人在薩哈連父女帶領下,為了躲避清軍的盤查,於七月中旬駕船出發,在興凱湖南岸登陸,越過沼澤地,在九月初抵達了富爾丹城。他們這次攜帶了大量的山貨和獸皮,是來和北海鎮做生意的;從棉衣到針頭線腦、糧食、鹽、火柴、捲菸、茶葉乃至鐵器,樣樣都要,無物不換。

雖然趙新是負責民族事務的,可既然是烏希哈來了,這事兒就不用他出面了,自然有劉勝和民政的人去應付。現在北海鎮和富爾丹城兩地交通順暢,大雪封山之前,騎馬只需要兩天,坐馬車三、四天也就到了。

與此同時,從澳門來的佩雷拉一行人在經過初步適應,經過北海鎮醫院統一檢查身體,確認只是個人衛生狀況不佳,需要勤洗澡勤理髮後,被劉大主任臊的滿臉通紅的佩雷拉便帶著兩個手下,開始勘測並設計未來的北海鎮海港;而其他的船工則帶著其他疍家船工對之前俘獲的娜塔莉婭號和尼古拉斯號進行修理。

因為這兩條船都是英式三桅商船,而且劉勝之前從澳門購買的木料數量非常充足,在等到尼古拉斯號被拖進幹船塢後,船工馬上就開始了修復工作。

初到北海鎮的佩雷拉等葡萄牙人和疍家人, 對於這裡的一切都極為驚奇。當他們被民政辦事員領著去參觀那兩座用鋼筋水泥鋪就的新式幹船塢時,一個個驚掉了下巴。

不過,當驚雷號帶著滿載的柴油從苦葉島返回時,佩雷拉等一眾葡萄牙人和那些疍家漁民直接跪了,他們無法想象這世界上居然能有這麼大的鐵船。

“苦葉島那邊已經開始下雪了。到了九月就沒法再開工,管子都得凍上了。張波他們最近一直在連軸轉,準備到了九月中旬就停火停工。”鄧飛顯得有些疲憊。最近他一直在北海鎮、苦葉島和蝦夷地之間來回跑,運回了大批的優質動力煤和柴油。

趙新拍了拍鄧飛的肩膀道:“辛苦你了,我走以後,你再跑一趟濟州島,等把張波他們接回來後,你這個教育長就走馬上任吧。這個冬天不用再跑了,上上課,好好休息一陣子再說。”

九月五日,被提升為團長的潘秀成和久藏帶領兩個團的人馬開始登船。喧鬧的碼頭上,登船計程車兵、送行的家屬,人山人海,異常的喧囂熱鬧。看著在場的人群一個個有說有笑,毫無生死離別的苦惱,這讓那些在碼頭上工作的疍家船工無不驚訝萬分。

而趙新在走之前做的最後一件大事,就是在徵兵動員令上籤上了自己的大名。按照之前的調整計劃,北海鎮再度擴軍,這次徵兵的規模是九千人。

(第四卷完。)

《乾隆四十八年》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搜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搜!

喜歡乾隆四十八年請大家收藏:(乾隆四十八年搜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