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劉勝一行人見到了所謂的“澳門總督”法利亞。之所以說“所謂”,是因為這個總督是非法的。

歷史上自1616年開始,前92任“澳門總督”都是非法的。因為這一時期的澳門是明清政府的租借地,而非殖民地,澳葡當局每年要向香山縣繳納515兩的地租銀。

葡萄牙向澳門派遣總督不合法,而澳葡人對這一行為也一直遮遮掩掩。當澳葡當局面對清廷官方時,法利亞是從不露面的。

問題是劉勝他們根本不瞭解這些,所以雙方還是很有禮貌的進行了交談,劉勝也送上了準備的禮物。法利亞和幾位市政委員對北海鎮“出產”的商品表示了極大的驚奇,除了對捲菸態度一般般外,無論是火柴、馬燈,亦或是送給他們的剃鬚刀都顯露出極大的興趣。

不過私下裡,澳葡人對於剃鬚刀只是當個新奇的玩意兒而已,這年月大部分男人都要留鬍子,平時只需要修剪,沒有誰會像北海鎮的人一樣把下巴剃的溜光。

對於劉勝提出的在本地進行為期兩天的商務考察,法利亞和陪同見面的市政委員會成員表示全力支援。這些人已經從馬託斯那裡瞭解到雷神號的噸位,這樣的船一次運貨量就能抵得上七八條三桅帆船,對於澳葡方面無疑是具有極大誘惑力的。

此時的澳門雖然擁有清廷額定的25條商船的特權,但已經淪落為世界貿易的一個配角。其對外航線僅包括馬尼拉、印度支那和馬來半島的一些港口,以及巴達維亞、帝汶、汶萊和印度與錫蘭。要不是清廷強令所有廣州外商必須在冬季到澳門過冬,澳葡當局連房租錢都掙不到。

劉勝他們在和法利亞會面結束後,在市政委員會的專人陪同下,對澳門各商行進行了一番參觀考察。

跟同時代的歐洲其他城市一樣,澳門城區是以一條寬闊的直街為中心骨架,居住區、商業區、其他公共設施在如同魚骨架一般,在直街兩側分佈。整條直街南起風順堂教堂,北至聖安多尼教堂,其間的各個居住區都是按教堂堂區來劃分。

一行人的第一站就是三巴寺。1762年7月,因為葡萄牙王室全面驅逐耶穌會士,位於三巴寺的聖保羅學院被迫關閉,這裡目前由澳門市政委員會管理。

因為對天主教興趣寥寥,劉勝和丁國峰只是在教堂裡轉了轉便出來了,連跟神職人員交談的意思都沒有。再過五十年,這座教堂就會毀於大火,只剩下了一個大牌坊。

而十幾個北海鎮計程車兵則對那些巴洛克風格的雕塑和裝飾表示出極大的興趣,這玩意在北海鎮根本見不到。幾個神父雖然賣力介紹了一番,可這些來自島國和河南計程車兵原本就對天主教十分牴觸,北海鎮則更是沒有這個土壤。

之後眾人又去了媽祖閣,輪到中國人自己的神祗,而且還是護佑海上平安的媽祖,劉勝和丁國峰都上香拜了拜。

讓劉勝他們沒想到的是,在明末曾經生意興隆的卜加勞鑄炮廠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倒閉,現在澳門當局只有一個小作坊用於維持各類火炮的保養維修;而那家著名的“萬奴行”已經變成了一家經營茶葉和歐洲鐘錶珠寶的商行。雖然計劃中招募工匠的想法落空了,不過劉勝他們也瞭解到目前澳門的炮臺一共有六個,各式海防火炮的數量高達一百多門。

至於造船業,整個半島只有內灣和拱北兩處船廠。由於清廷對澳葡造船嚴加監控,拱北的船塢只建造一些小型的漁船和駁船。

十分幸運的是,劉勝他們在參觀內灣船塢時,雖然船塢不怎麼樣,可他們發現這裡堆積著大批的柚木和鐵力木,儼然就是一個木材交易市場。這一發現讓他們驚喜不已,於是便訂購了一批。

不過當劉勝他們表露出想高薪招募幾個造船工匠的意圖時,澳門官員卻表示很為難。乾隆四十八年以前,清廷對澳門造船業採取禁止政策,對所有工匠都要保甲備案,只要發現敢私造船隻的,一律甲鄰連坐。這些華人造船匠白天在船塢造船,晚上關閘落鎖前就得出城;他們要是敢跟劉勝走,街坊鄰居就要被官府問責。

不過鑑於劉勝他們購買了大量的木料,澳門官員便推薦了兩個正在家待業的葡萄牙工程師和幾個葡萄牙工匠。劉勝和丁國峰商量了一下,決定明天上午專門見見這幾個人。

話說澳門目前的主要商業街就是“三街”,即營地、草堆和關前街。眾人到了這裡,發現街上人頭攢動,各家商鋪鱗次櫛比。穿長袍馬褂的華人和穿著西式服裝的洋人混雜一處,廣東話、福建話的腔調充斥在大街上。

那個隨行的市政官員有些抱怨道:“現在來的清國人實在太多了,他們把城牆外的土地都給佔了。”

丁國峰聽了問道:“怎麼?難道你們不能出城蓋房子?”

那官員解釋道:“這事說起來都因為幾十年前的福安教案,最後澳門也跟著遭殃了。”

劉勝和丁國峰一聽更加好奇,又繼續追問起來。那官員也只是大致的講了一下,不過他是站在天主教徒的立場上來說的。

乾隆十二年,因為福安教案的牽連,海防同知帶兵進入澳門,想要查封旨在奉行“天主教華人化”的阿巴羅修道院。結果該神父和主教拒絕交出教堂鑰匙,海防同知最後只貼了一張查封告示揚長而去。自此之後,華人嚴禁在澳門城內居住,所有在澳門工作的華人不許攜帶家眷,而且關寨以南的華人必須保甲備案。

這麼一搞之下,城內的華人除了和葡萄牙女人成家的,其他人就都搬到了城外居住。到了如今,澳門城已經被城外的華人社群給包圍了,這讓澳葡當局極為不爽,華洋糾紛也日益增多。

眾人在商業街上轉到傍晚,發現這裡華人商鋪所賣的大都各種生活物資,魚類、鹽、糧食、布匹等,這些都是供應澳門日常生活的物資,可對於北海鎮而言,實在沒什麼可以買的。

在劉勝給了那陪同的通事一包捲菸後,那通事談話也輕鬆了很多,從他口中瞭解到,現在澳門最興旺的只有三類業務,娛樂業、服務和地產、走私鴉片。

娛樂業之所以發達,是因為清廷嚴令不許西洋女子登陸廣州。於是一眾洋行商人就跟苦行僧一樣,一年到頭除了冬季之外,都要在廣州十三行大街熬著,只有到了冬季才能回澳門見到女人。這樣一來,澳門城內的各類妓館、酒吧的生意到了冬天就會十分興旺。

而服務和地產也跟上述原因有關,英、美、法、荷、西、瑞士、丹麥、普魯士等國的領事、大班和眷屬及商民長年累月在澳門居住,有些富商還購置高階住宅。像英、荷的東印度公司還在澳門租賃了龐大的倉庫。

最後就是走私鴉片。因為澳葡當局有25條免檢的額船,所以葡萄牙人乘機將鴉片夾在貨物中混過關口。澳葡為了獨佔澳門鴉片走私貿易市場,自行規定,他國商人在澳門經營鴉片只能由葡商代理,他國商人販運鴉片來華,只能由葡商船轉運,在澳門卸貨。

此時的粵海關雖然明令鴉片禁止入關,但深知中國官場的澳葡人慣於行賄買通,他們還專門設立了一個“貪汙基金”用於行賄,每箱鴉片收取40元雙柱銀幣作為基金。

澳葡對鴉片走私的壟斷,導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鴉片走私形勢艱難。5年前,英商便將積壓在燕子灣的1600多箱鴉片以每箱210元的低價轉賣給在澳的葡商行。

在另一時空的歷史上,澳葡的這一做法最終導致英國鴉片販子在八年後強闖黃埔,最後居然在黃埔停留了一年多安然無恙。這一行為導致黃埔取代澳門成為英國人走私鴉片的基地,流毒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