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和珅的信(第1/2頁)
章節報錯
正月底,趙新帶著第一批人回來了。這些人裡包括教育口的幾個老師,還有張波。
沒回來的人裡,洪濤和劉思婷要結婚了,兩人決定領完證後,和各自家裡人吃頓飯就回來。不過因為洪濤家裡信奉“正月裡不結婚”的說法,於是兩人便將領證的時間推遲到了農曆二月。
其實除了“正月不婚”的說法外,還有“臘月不訂”。不過當時沈敬丹當時一心攀附,又看趙新對這個事沒什麼講究,便故意忽略了這個說法。
洪濤小兩口除了準備婚事,其餘的時間都在忙著訂購藥品和醫療裝置。
劉錚還在等化肥裝置廠商的報價清單;而趙亮則要去一家鍊鋼廠考察,那裡有一套100立方的小高爐要便宜出售。
小高爐可不是“土高爐”。土高爐是用石砌或者磚砌,小高爐的爐殼是用鋼板做的,裡面再砌耐火磚;而且小高爐是要用焦炭的。
鄧飛和丁國峰這兩個老搭檔已經去了西非監督貨輪改造。到了工地現場之後,兩人對非洲人的工作效率實在“佩服”的五體投地!不盯著趕著,能給你一直磨洋工。這讓得知情況的趙新氣的七竅生煙,卻又毫無辦法。
等回到富爾丹城見到劉勝後,趙新才得知寧古塔那邊已經派來了信使,贖金也很快就會運到蒙古河兵站。於是趙新決定再次見一下福康安。
福康安自從得知朝廷已經在籌集贖金把他們贖回去後,整個人迅速的削瘦下去。根據最近的身體檢查結果,這位福大帥現在只有九十斤的體重。
當趙新看到福康安時,驚訝的愣住了。這還是那個曾經意氣風發,驕傲不可一世的滿清名將嗎?
福康安整個人畏縮在椅子上,瘦弱的身軀似乎能被一陣風吹走。那副極度削瘦的臉上,三捋長鬚垂在胸前。原本光淨的額頭上,寸許長的短髮變得灰白斑駁。
“福中堂,看來最近胃口不佳啊。您得愛惜身體,要是回去的半道上病倒了,那和大人那邊可就為難了。”
福康安沒有說話,只是目光如刀的盯著趙新。他知道面前這個傢伙嘴上不饒人,自己只要稍有非議,那車軲轆話噴出來能把自己憋死。
趙新似是看出了福康安心中所想,微笑道:“再有幾天,你和都爾嘉就可以回去了。”
福康安聽了,眼睛中一絲亮光閃現,隨即又很快的熄滅。
趙新道:“福大帥,你這麼折磨自己是沒用的。別說你了,就算是乾隆御駕親征也一樣是敗。這叫武器代差。”
“武器代差?”福康安詫異的重複著四個字。
趙新不想再做解釋,讓滿清的官僚們自己慢慢猜去吧!他最後說道:“福中堂,此去一別,估計有些日子見不到了。您還是好好拾掇一下自己,過兩天蒙古河那邊訊息一到,就可以動身了。”
趙新轉身正要離開,福康安突然問道:“除了我和都爾嘉,其他人呢?”
“那要看送來多少贖金,數目如果不差的話,我一個不留。”趙新頭也不回的答道。
此時清軍的俘虜大營裡,一眾滿漢蒙八旗俘虜和邊民都知道了朝廷已經派人來贖他們的訊息。終於能回家了!眾俘虜喜笑顏開,心說總算熬過來了。
“皇上啊!您對奴才們的大恩,奴才無以為報啊!”地窨子內,恩海和官保等人面南而跪,衝著北京城的方向三跪九叩。行禮過後,恩海心說老子終於不用再啃窩窩頭鹹菜了,回去後第一件事就是要燉上一鍋肉吃。
有人興奮,有人就會失落。鑲白旗甲兵佛標此時就在想,這一走,以後可就沒免費的戲和評書聽了。
滿清這邊,押運贖金的隊伍歷經萬難,終於在二月十五日抵達了蒙古河南岸,與北海鎮的兵站隔河相望。
那奇泰經過和北海鎮一番溝通聯絡,雙方約定在二月十八日交還第一批清軍戰俘一千人。由於怕趙新耍詐,那奇泰要求己方派人過河點驗人數,然後再交付贖金。
趙新則要求滿清一方可以分批把贖金運過河,點驗完一批交一筆錢。俘虜過河之後,北海鎮就概不負責了。不過趙新擔心滿清見了那些邊民俘虜後賴賬,於是決定最後交還福康安和都爾嘉兩人。
二月十六日上午,清軍俘虜們草草收拾了一番,帶著北海鎮送給他們的“紀念品”,踏上了南歸的行程。
所謂的“紀念品”在趙新等人看來再便宜不過,一人一套洗漱用具,外加一塊翻蓋的那種玻璃鏡子。洗漱用具裡包括毛巾、香皂、簡易剃鬚刀、牙刷牙膏......
好吧,趙新就是買的後世的快捷酒店的那種洗漱用品套裝。按他的想法,每個普通清軍俘虜價值一兩黃金,將近四十克呢!
做人不能太黑心!
當一眾清軍俘虜拿到玻璃鏡子和洗漱套裝後,都為北海鎮的大手筆而咂舌不已。這幫孫子也太有錢了吧,連纖毫畢現的玻璃鏡子都跟醃蘿蔔一樣大派送!
許多戰俘都把領到的的“紀念品”視若珍寶的貼身收好,準備回到南方家中給家人用或是賣掉,怎麼也能值個幾吊錢。
臨出屋時,官保鄙夷的將北海鎮送的東西扔到了大通鋪上。一旁的恩海看見問道:“怎麼?你不要?”
官保道:“奇技淫巧之物而已,我若拿了,怕髒了自己的手。”說完便昂首挺胸走出了屋子。
恩海四下看看,見沒人注意自己,一把抄起被官保扔在床上的包裹,飛快的塞進了自己懷裡;而後便大步流星般的出屋集合。
首先各區俘虜排隊集合,按照所在地窨子的編號點名確認後,便集合到一起排隊出營。當他們走到俘虜營外面,再和另外一個區的一千名俘虜匯合,由一個營的北海鎮士兵統一押送。
通往綏芬河南岸的大地上,民政部已經組織民工在積雪中拓出了一條寬度為三米的道路。俘虜們沿著這條道路往南前行,負責押送計程車兵不時的用喇叭呵斥他們注意行走的速度,不要過快或是過慢。
此時的蒙古河兵站內,那奇泰帶著幾名隨行的護衛來到一座營房內,正在逐一審閱北海鎮擬定的“和平條款”:
第一條,本約簽署之日起,大清帝國與北海鎮雙方按兵息戰五年。
第二條,本約簽署之日起,大清帝國承認大阿伊努王國的合法地位,並同意建立友好的貿易關係。並認可北海鎮作為大阿伊努王國的全權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