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兩頭,當趙新他們還在跟那奇泰談判時,對清軍戰俘的管理問題卻讓劉勝無比頭大。

北海鎮在這一次的反擊戰中可以說是摧枯拉朽,打的清軍滿蒙八旗精銳部隊倉皇逃命,可謂牛氣沖天!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趙新和劉勝都沒想到開戰以來最大的困難不是什麼交通補給,而是這麼多的俘虜。如何對付和管理他們,簡直比打仗還要難!

住就不用說了,每天單單糧食的消耗就要七噸多。除此之外,每週還得給這些清軍補充點維生素C,否則給來個壞血病大爆發也夠受的。可問題是北海鎮自己也缺蔬菜,冬天除了蘿蔔就是土豆。於是劉大主任建議給每個俘虜營都發一些綠豆和黃豆,並派人教這些俘虜自己發豆芽吃。

吃的問題基本解決了,剩下的就是穿衣。有些清軍俘虜的號衣已經破爛不堪,於是又從富爾丹城的倉庫裡調撥過冬的棉衣、毯子給俘虜禦寒。

以上兩條人道措施讓許多清軍俘虜都深感意外,很多人都對北海鎮感恩戴德。

其實趙新想的很簡單,這些人以後都是一國同胞,沒必要搞得那麼苦大仇深。不管是滿還是蒙,最後都會變成一箇中華民族。

等安排好了這些戰俘的衣食住行問題,新的麻煩又來了!弄的看管俘虜的衛兵三天兩頭的找劉勝求救!原因就是打架。

這些清軍戰俘打架原因基本都是因為戰敗的問題。漢八旗和蒙八旗官兵,將戰敗的原因推到由邊民組成的退蠻兵身上,說他們一看到北海鎮開炮就跑,全是孬種!

而更高傲的滿八旗,則經常傲慢的指責其他所有人,頗有點斷水流大師兄的意思,都他孃的別吵了!你們全他媽都是孬種!

這下好了,一開始是漢八旗和蒙八旗聯合結起來與邊民罵街打架;到了後來則是滿八旗單挑所有人。罵著罵著,大家忽然醒過味兒來,於是滿漢蒙八旗開始群毆邊民!

我滴個媽媽啊,劉勝這些天從早到晚沒幹別的,全都是處理打架糾紛。同時搞得一群守衛是焦頭爛額,因為趙新曾嚴令不許隨便開槍殺俘虜。就算是要關禁閉,可您也得有那麼多的緊閉室才行......

最後為了制止打架事件,劉勝不得不來了一次全體戰俘大核查,將他們按照各自所屬旗營,分開居住管理!

你以為這就算完了?才怪!吃飽了閒的沒事的戰俘麼繼續隔著柵欄和鐵絲網對罵,罵的那叫一個花樣百出,每天都不帶重樣兒的。從祖宗八輩到下三路,從前明還沒入關到如今的“盛世”。

那些負責看守俘虜計程車兵都是島國流民出身,普通話剛說利落,罵人的話可還沒學過呢。一個個聽得目瞪口呆,心馳神迷。私下都在議論,中華文化真是深不可測,明明每一個字都能聽懂,可連起來根本不知道什麼意思。

直到張波有一次帶人來給值守崗哨安裝礦石電話時無意中聽到,這才告訴了劉勝。劉勝給氣的火冒三丈,下令哪個營的俘虜再出門罵人,就扣發一天的口糧。

可隨後清軍的俘虜在求情時也說了,大爺,不是我們想罵人,實在是閒的沒事可做啊!

劉勝聽了鼻子都氣歪了,一時也沒有辦法;可張波卻給他出了個主意。

“啥?!架大喇叭?這天天吃著住著,屁事不幹,還要給他們聽戲聽評書?姥姥!”

“你別急啊!我之前聽你們說過,這片俘虜營等開春兒騰空了,不是還得給那些河南的流民當住處嗎?趙新說了好幾次幹部不夠用,我就尋思,既然人手跟不上,為啥不弄個廣播站呢?這樣咱們有啥政策,透過廣播不就傳達下去了!再說了,搞輸電線路得挖溝吧?正好讓他們活動活動,省的精力沒處發洩。”

劉勝一琢磨,這話十分在理。不管以後有沒有戲和評書聽,先別讓這些人閒著才是真的!想到這裡,他對張波道:“這事你懂?”

“懂!”張波拍著胸脯說道:“以前在村裡的小廣播還是我幫著裝的呢。”

“那你先做個規劃,我給你一份手令,倉庫裡的東西需要什麼你可以徵用。先幹起來。等趙新回來,缺什麼再找他要。”

話說另一時空裡的農村廣播,就是電線杆上掛的那種高音喇叭,主要用的是25W高音喇叭和50W高音喇叭。在聲音傳輸距離上,25W喇叭聲音傳輸距離300~400米,50W喇叭聲音傳輸距離500~600米。

張波拿了劉勝簽字的命令去倉庫裡一通扒拉,最後還真翻出了十個銀灰色的高音大喇叭,都是25W的那種。當初趙新買這個是想在陣地上播放廣播,擾亂清軍軍心的。結果一忙起來就忘了這事。除此之外,一套堆放在角落裡的無線廣播裝置也讓張波眼前一亮。

原本張波今年是要擔任北海石油公司一把手,準備大幹一番的。誰想今年因為清軍進攻,計劃泡湯了。石油之夢暫時沒戲,那就先當個廣播電臺的一把手湊合湊合吧。

話說另一時空的無線廣播系統裝置,一般分為三大塊:發射端,接收端,高音大喇叭。

播音室安裝發射主機,將天線連線發射主機,並立在高處(比如房頂)。接收端是無線接收機,主要職責是接收無線音訊訊號;大喇叭和接收機並聯,負責擴大聲音。條件好的還有無線壁掛音柱、戶戶通小喇叭。不過這些要等到以後再說了,現在的播放裝置就是高音大喇叭,先湊合用吧。

於是兩天後,在俘虜營區南側兩百米外,一座建築面積在八十平米的木刻楞屋子開始搭建;與此同時搭建的,還有一間三十平米的警衛室。

輸電線路要從朱爾根城內的發電機房接出來,考慮到這裡冬天風大,為了保證輸電線路安全,所以採用的是地埋線。

整個廣播站建設最大的工程就是鋪設地埋線。按照供電施工的技術要求,地埋線必須要埋在凍土層以下,而整個三江平原的凍土層深度達2米以上。

考慮到挖一條几裡遠的深溝工程量太大,張波於是採用了一種簡單辦法將工程量減半,那就是每隔十米遠就挖一個長五米,寬1.5米,深2.5米的土坑。從朱爾根城到廣播站,這樣的坑一共要挖四百多個。

這下劉勝大手一揮,命令除了傷兵營外,所有清軍俘虜按營區輪流出營勞動。你們不是閒的沒事幹嘛?不是成天罵街發洩嗎?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