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教徒和匪徒(二)(第2/3頁)
章節報錯
趙新道:“哦,這個是極北之地所產,我家老爺喜其清冽,特意從海外買回來不少。道長若是喜歡,一會看完院子風水,還請多帶幾瓶走。”
“好好好!”孫道長一聽極為高興,連連點頭。
此時幾個教徒喝完酒,看著桌上的肉菜,垂涎欲滴。既想大快朵頤,又怕讓趙新看輕,只好用筷子小心夾著往嘴裡塞。
酒過三巡後,趙新這才問道:“敢問道長高姓大名,我也好跟徐爺去稟報清楚。”
孫道長遲疑了一下,他見趙新為人爽快,又有禮數,這才說道:“貧道孫貴遠。道號清風真人。”
趙新此刻還不知道,這位自稱清風子的孫貴遠,就是收元教的現任教主。
康熙五十五年,山西長子縣人張進鬥以其父所留的《立天后會經》創立“龍華會”,又稱“無為教”,自號收元祖師。雍正六年,張進鬥被清廷發現而遭殺身之禍。其後,各弟子開始向周圍省份傳教,二弟子李彥穩傳張仁。張仁將收元教改稱“榮華會”。
乾隆二十一年,張仁案發被抓,教徒徐國泰漏網脫逃。徐國泰之後將張仁所傳的榮華會改為收元教,傳十字經和八字真言,又散佈“十門有道一口傳,十人共事一子擔,十口合同西江月,開弓射箭到長安”的流言。
乾隆三十九年,收元教在河南被官府破獲,徐國泰等一批骨幹被處死。教徒孫貴遠卻僥倖逃脫。隱姓埋名過了十年,孫貴遠越活越抽搐,窮的實在過不下去了,回想起收元教可以收徒斂財,於是就傳了詹正林等人為徒,開始一路騙錢。
後世有些“學者”認為,古代民間教門的創始人及其熱心傳播者都是“卓越的”民間宗教家和有傑出宗教才幹的精英派人物。
別褻瀆宗教精神了!這些人稱其為卓越的斂財者還差不多。
歷史上,大部分民間教門的創教者及其傳播者都屬於生活極其困苦的貧民階層,有些甚至就是典型的地痞流氓。這些人經濟地位低下,自身生活難保,社會地位不高,道德品質難以恭維。
他們根本無力對別人進行救濟,更談不上抱有“普渡眾生出苦海”的高尚情操。他們所謂的創教與傳教,與其說是一種宗教性的追求,還不如說是在利用人們的宗教信仰,尋求一條改善自身經濟地位與社會地位的有效途徑。
創教、傳教、斂錢,脫貧致富才是他們最原始的心態。古往今來,這些人都是一個路數(到了現代,這些民間教門搖身一變,要不是某某大師,要不就是某某講師;更有甚者,辦起了某某靈脩班。)
比如收元教第三代教主胡張氏(對!就是個女的),曾經出銀一百二十兩,替兒子捐了個監生。八卦教教首劉儒漢,花錢捐了山東單縣的知縣,前後居然當了十幾年的縣官。
當然,除了金錢,美色也是他們傳教的副產品。
歷史上,因感謝王倫醫治之恩而拜師加入清水教的烏三娘,名為王倫義女,實乃王倫情婦;並且王倫的情婦還不只此一人。
而混元教的教首王會曾經公然對教徒說:“我得了志,大家都有好處......錢的出佈施,無錢的出身子,總是一樣功。”
至於說明清時代的白蓮教起義,那大多是因為秘密斂財的行為被官府發現,於是被逼造反,結果居然僥倖攻打官府成功!然後這些教眾有一個算一個,都坐起了改朝換代當官發財討一群小老婆的美夢。就這抱負,能不失敗嗎?
好吧,說了這麼多,這位收元教的第五代教主孫貴遠也不是個好玩意兒!
他們在莊子外面佈施的藥粉,不過是人參鬚子摻雜麝香等其他烈性大補藥物,吃下去看著是病好了,其實不過是還陽之象,虛弱的病人透支了元氣,不出三天準死。
趙新不動聲色的陪著這群騙子坐了一會兒,又以去催酒菜的由頭離開了花廳。出了花廳,轉過月亮門,李二奎正端著菜走了過來。
“東家。”
“二奎,再拿十瓶酒給駱馬湖那些人!”
“還拿?!”
“拿!喝死這幫王八蛋!”
趙新站在月亮門口想了想,眼珠一轉,一條餿主意冒了出來。
西跨院的伙房裡,陳繼山的妹妹陳二丫和李二奎的老婆張氏正在緊張忙碌。突然一下來了這麼多人要招待,兩個女人一時就有些手忙腳亂。
陳二丫正忙著擀麵切面,就聽門外有人咳嗽了一下,然後就聽見自己大哥的聲音傳來:“東家來了。”
只聽另一個男人的聲音說道:“讓伙房趕緊做兩大盆熱湯麵,會做嗎?”
“會做。”陳繼山轉頭隔著窗戶道:“二丫,聽見東家吩咐了?”
“聽見了。”陳二丫手下速度快,十幾分鍾後,兩大盆熱湯麵已經做好。“哥,面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