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鑼鼓喧天 彩旗招展 槍炮轟鳴(第1/2頁)
章節報錯
此刻天空越發的陰沉,隨著氣溫越來越低,很快就下起了小雪。
周和尚扶著戰壕邊沿,露出上半身。他一邊望著迎面走來的清軍,嘴裡還低聲哼著歡快的調子:“......慧明和尚沒有安邦計,老夫人唬的他就沒了主意,高叫眾僧你們聽知,退兵者,情願招他為門婿。”
“和尚,這小曲兒真好聽。再來一個。”
“去!讓排長聽見又要關我數落我了。呦,呦呦呦!過了五百米線了!”
此人大名周黑子,盛京人,是北海鎮部隊裡少有的漢人士兵。年初趙新視察蒐楞吉島金礦的時候,將周黑子在內的兩百個漢人從淘金工人帶回了北海鎮的軍營。這人的外號之所以叫周和尚,是因為他當初被俘虜的時候,穿著一件百孔千瘡的百衲衣。
他確實當過幾年和尚。乾隆四十年,周黑子家所在的村子鬧起了瘟疫。十五歲的周黑子埋葬了父母雙親,正愁無路可走時,一個行腳僧人來他家門前討口水喝。結果水喝完了,行腳僧人攛掇說,入了佛門可以逢凶化吉,免除三災八難。一番話說的周黑子動了心,反正全家就剩自己一個了,便跟著行腳僧人削髮為僧一起雲遊了。
後來僧人因病去世,周黑子在寺中受到排擠,一氣之下,披著百衲衣,拿著木魚,一路敲著討要,這才從盛京到了寧古塔,一混就是好幾年。你說他是和尚吧,手裡沒有度牒;可你說他是民人吧,他頭上沒辮子。
安臨當寧古塔副都統的時候,有一次在城裡看見了周黑子,非說他腦後有反骨,按住後劈了啪啦就是一頓板子。可等安臨的轎子一走,周黑子便爬起來提上褲子,一邊呼嚕腦袋一邊說:“光頭涼快又省事,老子才沒那閒心天天侍弄辮子。”就這麼個貨,最後弄的整個寧古塔城的人都知道城裡有這麼一號滾刀肉。愛死不死吧!
去年福康安調兵討伐北海鎮的時候,周黑子便加入了民夫隊,為的是跟著混兩口飽飯吃,結果就從勞改隊一路吃到了北海鎮的軍營。
“周和尚,你給我下來!你是打算吃清軍炮彈怎麼著?”彌市郎一把就給周黑子拽了下來。
周黑子一見又被排長抓了個現行,他在新兵營的時候就被彌市郎操練的有些怕他,於是低頭道:“排長,昨天連長不是說了麼,對面兒的那些炮只能打一百步遠,這還早著呢。”
彌市郎怒罵道:“放屁!一百步那是小炮,重型炮能打一千五百米呢。你怎麼光聽前半段啊?就你這麼個大塊頭往上一戳,不戴帽子,頂著個大光頭,不打你打誰?!”他正要繼續再罵,戰場上突然間安靜了下來,遠處傳來的清軍鼓聲停了。
彌市郎顧不得再教訓周和尚,探出身子觀望,一旁周和尚的大禿瓢又跟著湊了上來。
“他們這是要幹什麼?”彌市郎有些疑惑,他不懂這些鼓號的作用。北海鎮作戰時是用哨子的不同長短聲作為命令。
周和尚滿不在乎的說道:“應該是要變陣了。我在寧古塔時看過會操。”
遠處清軍的行進佇列裡,隨著前面的鼓聲突然停止,猝不及防的烏坎貝差點撞上前面的人。
“都站好了別動!海螺號響二遍,再跟著本隊旗號走!”帶隊的領催轉頭低聲提醒道。烏坎貝重重點了下頭,表示記住了。
他們這些邊民自打入了軍營,每日除了練習弓箭和刀槍技能,其他大部分時候都是在記這些鼓號所代表的含義。帶隊的領催曾經說過這方面的軍律,凡戰陣之際,聽掌號擊鼓鳴金為進止。聞鼓不進,聞金不止者斬;遇敵進戰,有回顧畏縮、交頭接耳、私語者斬。
“咚~~咚~~咚~~咚~~”戰鼓聲有節奏的開始緩慢響起。前陣的退蠻兵開始在各隊領催的帶領下,跟著隊旗向左右分散。從後陣首先走出的是四十輛盾車,這些盾車上所用的木板十分厚重,每塊差不多有一米五長,一米高。每輛車由三個士兵合力推動,在陣前擺出了一個近四百米長的寬幅。
緊接著,一群分成十行縱列,每行縱列五十人的火槍兵出來了;前面是步兵,後面是騎兵。當這些火槍兵走到陣前的時候,隨著鼓聲節奏的加快開始變換隊形。
首先出現在盾車後面的,是一個由八列五人縱隊所組成的火槍騎兵,在每兩行中間的頭部,都有分別站有一名火槍隊領催,身後則是舉著隊旗的甲兵,兩行之間的末尾處,也站著一名火槍兵;這樣就形成了每十三個人組成了一個雙頭寶劍樣式的佇列。
在這個騎兵陣列後面,是一個由七十二名火槍兵和驍騎校組成的橫長方形陣列,負責領隊的驍騎校站在第一排的正中位置,兩側各有十六名火槍步兵;在長方形的其他三條邊上,則是由三十六名火槍騎兵組成的鬆散陣線。在這個長方形內,除了幾個單獨的鳥槍兵、旗手和鼓號手,其他都是扛著兩人抬的大號火繩槍的兵丁。
趙新透過望遠鏡仔細數了一下,方陣裡的兩人抬火槍有六門,每挺抬槍由三個清兵負責。而西線出動的清軍火槍兵一共擺開了三個這樣的陣型。那些原本在南北兩翼停留的的蒙古騎兵開始向著三個方陣的兩側靠近,而此時由邊民組成的弓箭部隊則變成了後隊,站在了火槍陣的後面。
“清代的團體操表演啊!”
朱爾根城的指揮所裡,劉勝舉著望遠鏡看向正在接近的清軍,笑呵呵的對一旁的趙新說道:“可惜人少了點,不帶感啊。”
趙新這會兒正仔細盯著無人機傳來的南線清軍渡河畫面,嘴裡嘟囔道:“不對勁。”
劉勝聞言放下望遠鏡,奇怪的問道:“你說什麼不對勁?”
趙新一指螢幕:“怎麼只有兩路?還有一路呢?”
劉勝不理他,繼續舉起望遠鏡看向對面。只見從每個個火槍方陣的兩翼後都推出了幾架閃著金屬光芒的小型火炮,在這些炮位的後面都有人舉著一杆紅旗,後面還跟著兩個鼓手,抬著一面大鼓。
都爾嘉所帶領的西線大軍,因為要翻山越嶺,所以攜帶的火炮都是小型炮,如神威將軍炮、神機炮、神樞炮、得勝炮。這裡面射程最小的就是重三百六十五斤的得勝銅炮,該炮裝在一輛雙輪大車上,長六尺三寸,裝藥六兩,鐵子十二兩;作戰時由人推動。
按照清制,除了行營鐵信炮,只有駐守北京城的內火器營平時可以裝備大炮盔甲。外省駐防八旗均不配炮甲,跨省作戰時除外,戰後還需要繳還。
那些炮車進入位置後,推車的炮手便從車上取下幾塊木頭,墊在了車輪下面。
劉勝回頭問趙新道:“你說這些炮能打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