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市郎從晚飯後一直捱到現在,肚子早就餓的咕咕叫了。他帶人領完夜宵給排裡計程車兵發下去後,剛想坐下來吃,連長久藏就過來找他了。

“彌市郎,讓全排集合!”

“連長,出什麼事了?”

“咱們連上船!”

上船?彌市郎一愣,隨即心裡樂開了花。上船好啊!不用再趴在這裡挨凍了。他連夜宵也顧不上吃了,馬上召集手下集合。

110個人很快就集合完畢。趙新在帶人離開前,開始和其他人對錶。

“現在是十二點三十一分,二十九分鐘後開始行動!”

夜裡一點,丁國峰和瑟爾丹父子、恆吉準時出發。這次瑟爾丹三人除了弓箭,每人都領到了一把裝了消音器的手槍。他們這次的路線是一直往西到達錫赫特山西麓,不需要再從北邊的山路繞過去,所以要開闢尋找出一條新路。

四個人每行進20分鐘都要停下來一會,仔細傾聽周圍的環境。有時停留10分鐘,有時是7、8分鐘後再走。四人中恆吉的射箭水平一般,丁國峰讓他在兩隊之間往返,以免王遠方他們迷路。

半個小時後,雨已經停了,月光透過雲層灑在山林間,時隱時現。

王遠方和吳思宇隨即帶領四個連計程車兵出發,跟著丁國峰他們留下的痕跡進入山林。

夜間行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能見度太差。雖然有利於軍隊的隱蔽和達成突然性戰術目的,但也給觀察、指揮、聯絡帶來諸多不便,部隊的組織協同和戰鬥保障困難,戰術效能不易充分發揮,對人員心理狀態有一定影響。

為了避免發出噪音,所有人嘴裡都咬著一個臨時製作的“銜枚”。隊伍打頭的便是自幼在島國山裡長大的虎吉,王遠方和吳思宇一個走在隊中,一個走在隊尾,以防止士兵們掉隊。

虎吉帶著隊伍進入林子後,簡直就是伸手不見五指。很快,接到報告的王遠方只得讓佇列中每隔十個人就開啟手電照路。

士兵們以連為單位排成了長長的縱隊,每個人要做的就是緊緊跟住前面的人,盯住手電的亮光。王遠方他們在日常訓練裡,為了防止夜盲症的發生,士兵們的飯菜裡每天都有雞蛋、胡蘿蔔和動物肝臟。可即便如此,因為山裡的路崎嶇難行,深一腳淺一腳,隊伍前進的速度非常慢。走了一個多小時,也才不過前進了五里地。

還好路程只有二十多里遠,這要是長途行軍,全得砸鍋!

王遠方心裡暗暗決定,這次戰鬥以後,夜間訓練必須要普及全軍,夜間訓練時間要佔到總訓練時間的三分之一多才行。身為一個老兵,傳統不能丟啊!

三點半,雷神號在鄧飛的操作下緩緩離開了碼頭。因為對附近的海面情況已經非常熟悉,即便是天黑行船也不用擔心。一個小時後,雷神號已經繞過了海灣西南側的半島。

這裡距離蒐楞吉島的朝鮮水師停泊的海灣超過了35公里,船上的航海雷達根本探測不到。因而趙新等人還不知道,自己的身後竟然還有一支兩千人的船隊。

五點,緩緩向北航行的雷神號終於停在了距離清軍船隊三公里外的洋麵。帶有熱成像雲臺的無人機從羅經甲板上升起,等升到了五百米的高度後,便以時速60公里的速度向著清軍船隊上空飛了過去。

兩分鐘後,駕駛艙裡的趙新幾人就看到了海灣內的畫面。幾十艘清軍的單桅帆船正靜靜的停在海灣內。

滿清在關外的戰船都屬於內河船型,由吉林烏拉的造船廠所造。因為康熙年間征討雅克薩的關係,這些船也被稱為“雅克薩戰船”。

雅克薩戰船長二十米,甲板寬四米,型深兩米,吃水取1.2米;戰船的排水量為52.8噸。戰船的船型為平底、方首、方尾,首尾均有起翹以適應風浪。桅高15米,船帆面積65平米。船尾設有尾櫓兩把,長六米多。

船舷兩側共設槳十六把,槳長4四米五,航行時水手都是立姿划槳;這也是東北地區的傳統習慣。這樣的設計使得戰船在無風條件下也具有良好的機動能力。

從無人機傳回的畫面上來看,每條戰船的船頭位置都有一門或兩門火炮。因為天黑,具體是什麼形制的也看不大清楚。

在這些雅克薩戰船周圍,還停泊著不少小型木船,一看就是漁船。

無人機再向北飛,兩裡地外就是清軍的營地。

此時營地中已經開始有人影晃動,準備早飯的夥兵和民夫都在忙碌,灶臺的篝火和炊煙在黑白色的熱成像視野中十分的明顯。

清軍士兵們住的都是那種普通的長方形低矮的帳篷,在營地的中央,兩個明顯不同於其他的帳篷引起了趙新等人的注意。

“這應該是將領住的地方。能用炮打到嗎?”

“夠嗆,這邊的地形我們都不熟悉。光從無人機上這麼看,不好算,很難。而且王遠方他們就在周圍埋伏,咱們別弄成誤傷!”

“別糾結了,先把木船都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