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國公掉頭往外走。

榮國公夫人見狀,“你幹嘛去?”

榮國公頭也不回,邊走邊道:“我去換身衣服,入宮求見太后娘娘。”

太皇太后自從上了年歲之後,基本上就待在壽康宮裡吃齋唸佛,頤養天年,極少插手兒孫們的事情,如今突然給他的女兒和趙親王殿下賜婚,這其中必定有古怪。

放眼整個京城,有能耐讓太皇太后說賜婚便賜婚的,除了皇帝陛下,就只有容親王府和安親王府兩家的那兩個丫頭了。

皇帝陛下心思縝密,就算不喜看到左相府和趙親王府聯姻,也不會用如此直接的手段,免得被人詬病。

所以很有可能是長樂郡主或者熙雲郡主,這兩個丫頭在太皇太后面前說了什麼,才導致太皇太后下旨賜婚。

那麼究竟是長樂郡主還是熙雲郡主?亦或者長樂郡主和熙雲郡主都參與了此事?

但問題是,榮國公清清楚楚的記得,不論是長樂郡主,還是熙雲郡主,都和他的女兒關係不是很好。

這就更讓榮國公疑惑了,如果是這兩位郡主插手,那這兩位郡主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做對她們有什麼好處?

突然,榮國公腳步一頓,腦海裡浮現出一個猜測。

長樂郡主和熙雲郡主這麼做確實對她們自己沒有什麼好處,但如果她們是受命於人呢?

管家跟在後面,見他突然停下來,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低聲詢問:“國公爺,怎麼了?”

“沒什麼。”

榮國公回過神,繼續邁步,“備轎,本國公要入宮求見陛下。”

“已經命人去備轎了,國公爺不是要求見太后娘娘嗎?”

“太后娘娘那裡先放一放。”

就在剛剛,榮國公忽然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一個被他忽略了很久的錯誤。

容親王府和安親王府這兩家在北涼皆是皇親貴胄,放眼整個北涼,能命令長樂郡主和熙雲辦事的人並不多,他光是用腳指頭想,都能想的到那個人會是誰!

但凡是皇帝,便不會樂意看到底下臣子拉幫結派,這次賜婚,焉知不是昭寧帝為了阻止榮國公府和左相府關係更緊密,借長樂郡主或者熙雲郡主的手所為?

這麼一想,長樂郡主或者熙雲郡主突然跑出來攪亂他們的謀劃和打算、請太皇太后降下懿旨這些行為就能解釋的通了。

由她們和太皇太后出手,既能阻止榮國公府和左相府關係變得更緊密,又不會讓昭寧帝有可能落下一個不慈的罵名,可謂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