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天葉家都在忙著摘橄欖摘芥菜,然後馬不停蹄的製作橄欖菜,現在銷路開啟了,基本上一拿到縣城就能賣完。

如此忙活到十一月分,下季稻子都收割了,橄欖熟了,卻沒有青橄欖好用,摘回來當零嘴吃。

村裡人知道葉家這幾個月總是摘橄欖,但不知道摘橄欖要做啥,葉家住在村頭的山坡上,離村裡人都遠,所以現在還沒人知道他們在做橄欖菜。

“橄欖菜得等明年才能做了,不過咱家現在已經有幾千兩的進項,要是這菜能一年四季的賣就好了。”宋英娘頗為可惜的感嘆。

“娘,我看咱村裡的山上除了橄欖,別的果子也多,不如都摘來像做橄欖一樣做,如果好吃的話不是照樣能賣錢?”二郎早就有這心思了,眼看著家裡靠著一門手藝慢慢富起來,這秘方完全可以改良一下繼續用。

宋長樂意外的看了二哥一眼,沒想到二哥腦子轉的這麼快,還知道一方多用。

“二哥果子是甜的用上鹽的話做出來的味道是甜的還是鹹的呀,甜果子把甜味去掉了就不好吃了……”宋長樂覺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免得到時候家裡人一通亂做,走了彎路不說,還要糟蹋果子和油鹽。

“七七問在點子上了,橄欖是有澀味才要多特意去味,若是甜果子就不用去味,還得再放點甜才好吃,如果能做豈不是更簡單?”宋英娘福至心靈。

“肉肉也可以,豬肉,魚肉都可以做。”宋長樂揚著聲補充。

宋英娘看著奶乎乎的閨女,若有所思,“七七說的對,咱為啥總想著做鹹菜,也可以試試做肉醬嘛,就用做橄欖菜的法子做。”

葉孝元很沒存在感的坐在她旁邊,沒有發言,院試他僥倖中了秀才,但自己到底幾斤幾量他心中有數,考舉人不下苦功多讀幾年是考不上的,接下來幾年他必須加倍用功。

平時買書買筆墨紙硯最是費錢,他也儘量抽空抄書掙錢,有時候甚至會抄畫本,但錢來的慢,也掙的不多,和妻兒賣橄欖菜一比簡直連零頭都不及。

聽到妻子說要做肉醬,便自告奮勇,“改日我帶著大朗二朗去鎮上的河裡撈魚吧。”

花和鎮上有條大河,河裡的魚誰都能撈,端看自己能撈到多少。

宋老太卻立馬否定了,“都入冬了,水凍人的很,撈魚可不是輕鬆活,而且制魚醬需要大量的魚,你們父子三個哪裡能撈到那麼多魚?還不如我進山狩獵更實際。”

“進山也危險。”葉孝元說。

大朗聽了一會兒,插了話,“奶,爹你們先別爭,聽我說幾句,橄欖菜的秘方之前縣城已經有人在打聽,咱家沒權沒勢的很容易被人盯上,且不說這秘方能不能守的住,就是守的住,

村裡人遲早也會知道,到時候肯定有人眼紅,若是他們提前把橄欖都摘光了,咱用啥繼續做橄欖菜,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爹要考功名,日後我和幾個弟弟估計也會走這條路,

本朝商戶是不能考科舉的,咱們若一直做生意,被人告到官府去,爹的秀才功名恐怕都要保不住。”

宋英娘和宋老太皆是大驚失色。

宋英娘說:“咱家現下已經攏共快有四千兩的銀子,要不以後就別做賣買了,乾脆在鎮上買幾個鋪子收租子,可不能讓人說咱是商戶。”若被官府列為商戶,家裡的男丁就不能再考科舉。

“要不把秘方也賣了,還能賺一筆。”宋老太道。

宋長樂已經麻了,古代人真難,諸多限制,做商人能賺錢卻地位最低,連科考的資格都沒有,走仕途的地位高,但沒什麼錢。

還是現代好啊,有錢基本上能解決一切。

“那讓別人幫咱賣呢?”宋長樂時不時扔出一句重點。

“誰幫咱賣不是一個意思,中間還多出一道賺差價的,圖啥?”宋英娘下意識的反駁。

葉長安卻眼睛一亮,“這事可以找族長幫忙,咱村裡搞一個作坊,然後把東西銷出去,到時候分工幹活,找幾個老實可靠的人專門製作,人多幹的活也多,還是全村人有份的,這樣大家都有進項,也不會被列為商戶。”

其實當官的也有做生意的,而且生意做的很大,但他們做的隱秘,大多都是掛在內宅夫人名下,說是夫人的嫁妝,這裡面的操作性很強,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