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就這麼定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老俞,聚酯裝置這件事,總體來說是靠譜的。未來20年,國內的聚酯需求會持續上升,聚酯供不應求的局面短期內是不會改變的。
“咱們是發展中國家,要大批上馬大型聚酯裝置,面臨著資金上的缺口,所以發展小型聚酯裝置,至少在20年內會是國家的政策所向。
“小型聚酯裝置的技術並不複雜,以潘總工的水平,加上水化設的生產基礎,努努力,搞出一套合格的小型聚酯裝置沒有太大的問題,潘總工承諾的技術指標,也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高凡給俞國榮吃著定心丸。
俞國榮他們想搞小型聚酯生產,這件事既出乎高凡的預料,卻又是在他的計劃之中的。
前一世,中國的聚酯產業發展採取的便是大型裝置和小型裝置並行的道路,由國家投資建設年產能5萬噸以上的大型裝置,鄉鎮企業則建設年產能在5000噸左右的小型裝置。
到2000年前後,中國的小型聚酯裝置年產能已經達到了280萬噸,佔全國聚酯產能的1/3。這些小型聚酯裝置,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幾個省,其中又尤以水南省最多。
商人都是無利不起早的,水南的鄉鎮企業家願意投資建設小型聚酯裝置,自然是看到了它的盈利能力。
高凡力主開發小型聚酯裝置,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吸引水南的鄉鎮企業投資建設,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這樣既可以緩解國內的聚酯供求緊張局面,也可以給國外的聚酯裝置廠商產生壓力,迫使它們降價。
高凡原來的想法,是自己去遊說某個部門或者某家大型國企出資建設第一家小型聚酯企業,作為示範。他沒有想到的,是水南的鄉鎮企業家居然有這麼敏感的嗅覺,僅僅是和潘越吃了一頓飯,就盯上了這個業務。
這樣一來,倒是省了高凡的事情。相信隨著俞國榮他們的廠子投產,其他的鄉鎮企業家就會看到機會,從而紛紛湧進這個產業。
從這個意義上說,高凡無論如何都是要支援俞國榮他們的。
“有高老弟這話,我就放心了。我回去就聯絡潘總工,請他給我們設計一套聚酯裝置。”俞國榮說。
高凡說:“說起設計的事情,我倒是想起一件事。老俞,你有沒有考慮過進行技術專利的投資?”
“技術專利,怎麼投?”俞國榮來了興趣。
高凡說:“聚酯技術是外國人發明的,很多聚酯生產工藝都已經被外國人註冊了專利,咱們如果要用他們的工藝,就需要交納專利費,人家甚至還可以禁止我們使用他們的專利。
“我和潘總工討論過,如果我們要設計自己的小型聚酯裝置,就必須開發自主專利,這樣才能避免每造一套裝置都要給別人交錢。
“開發專利本身是要花錢的,而國家,還有省裡,現在都拿不出錢來支援潘總工他們開發專利技術。”
“你的意思是說,咱們來出這些錢,等到專利開發出來,別人要用的時候,得向咱們交錢?”
俞國榮何其聰明,聽高凡說到一半,就已經明白他的意思了。
高凡點點頭:“沒錯,正是這樣。我問過潘總工,他說要開發出自主的專利,需要投入50萬。專利一旦開發出來,未來不管哪家企業使用,都需要交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