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有多大的發言權(第1/2頁)
章節報錯
“那就多謝高老弟了。”俞國榮說,接著又伸出第二根手指頭,說道,“第二件事,就是我們找了幾個人,湊了點錢,但還差一點點,不知道高老弟能不能幫著湊一湊?”
“差一點點?”高凡皺了皺眉,“具體是差多少呢?”
俞國榮尬笑道:“這個也不太好算,一兩百萬,或者三五十萬,就看高老弟能夠幫我們籌到多少了。”
“原來是這樣!”高凡笑了,這哪是請他幫忙籌錢,分明就是想邀他入股,只不過說得比較委婉罷了。
一套小型聚酯裝置,水化設的報價是1200萬。仁橋地區有一些先富起來的人,如俞國榮這種,但資產估計還達不到這個程度。俞國榮自己也說了,他需要找一些人合夥,湊出這筆錢來。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他已經在找人合夥了,能夠湊出1000萬,再湊200萬就不是啥難事了。再至於說只差三五十萬卻死活湊不上,簡直就是侮辱高凡的智商了。
說到底,還是他們既想做這樁業務,又有些不踏實,於是想拉高凡入夥。俞國榮的第一個要求,是請高凡幫忙鑑定技術的可靠性,而這第二個要求,就涉及到業務的可行性了。
如果高凡同意入股,就意味著他是看好這樁業務的,畢竟業務的成敗是關係到他自己的投入的。至於說入股的資金多少,倒無所謂,高凡總不至於為了矇騙他們,就拿出三五十萬往水裡扔吧?
“不瞞你說,聚酯這樁業務,你們不做,我自己也想過要做的。”高凡說,“我上次見老潘的時候,就說過我出錢請他做一個設計。至於實際建設一套聚酯裝置,我一時還湊不出這麼多錢,還在想著怎麼說服我們茂林化工廳來出這筆錢。
“你們想搞,是件大好事,但讓我這樣一個外人摻和進去,會不會不太方便?”
“不會的,我們大家都相信高老弟你的眼光。”俞國榮說。
“那麼,如果我入一股,比如說,出100萬,未來能夠在企業裡有多大的發言權呢?”高凡又問道。
俞國榮一滯,隨後便反問道:“高老弟想要多大的發言權呢?”
“重大事項的決策權。”高凡說。
“什麼算是重大事項?”
“涉及到企業擴大再生產的問題。比如說,如果企業賺到了錢,希望再增加裝置,擴大產能,或者增加其他的業務方向,這樣的事情需要由我決策。”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只有我才知道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
“霸氣!”
俞國榮向高凡翹起了一個大拇指。
俞國榮想拉高凡入夥,其實也正是看中了他的技術敏感。在此前,他認真地研究過高凡與陳興泉的合作模式,知道高凡幾乎不參與日常的經營,甚至於不在乎陳家父子是否會在經營中做手腳佔他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