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德十六年春

過去的正德十五年一切風調雨順,彷彿就連老天都在庇佑大明一般。

從天津衛一條快船自南洋歸來靠岸,然後換了快馬一路疾馳入京,帶來了南洋八百里加急。

正值大朝會,當這來自於南洋的八百里加急被送到內閣的時候,留守的官員第一時間將之送入宮中。

當著百官的面,南洋行省,身為都指揮使的張淮率領南洋水師艦隊一戰大敗西夷聯軍,擊沉擊傷敵船上百艘之多,俘獲船隻數百艘,可謂是一戰穩固了大明對南洋行省的統治。

自知曉西夷對南洋行省心懷叵測的訊息之後,朝廷便一直關注著南洋方面的動靜,如果說不是李桓說南洋行省有張淮坐鎮可保萬事無憂的話,朝廷說不得已經抽調兵馬派駐往南洋了。

如今捷報傳來,朝堂上下為之欣喜的同時,也是長長鬆了一口氣。

要知道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南洋對於大明的反哺可是越來越強,尤其是糧食方面,大量的糧食被運回大明,極大的緩解了大明的糧食危機。

經此一戰,西方諸國見識到了大明的強盛,紛紛改變策略,更是派出諸多的使團南下入京朝見。

大明正德十七年春,十幾支來自於西洋,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格蘭等大大小小的西方海上強國的使節團在大明水師艦隊的護航之下於天津衛登陸。

十幾支加起來足足有數百人的使節團自然是被那繁華的天津衛港口的景象給驚呆了。

這個時代大明依然是處在世界文明的前列,在西方人的認知當中,身處東方的大明無愧於東方強國。

但是聞名不如見面,如今在天津衛港口的第一印象便讓使節團一眾人聞知驚歎不已。

出了港口,乘坐著寬敞無比的馬車,行駛在那寬敞而又平坦的水泥路之上,那平整的水泥路以及路旁每相隔數丈便有一棵大樹,綿延向遠方,一眼看不到盡頭。

其他不提,單單是這麼一條道路便是讓使節團的一眾人再度陷入到了震驚之中,他們何曾見過這般的平整的道路,一個個的探出腦袋打量著外間的一切,彷彿那平坦的道路蘊含著什麼秘密一樣。

不過是半天時間,使節團便來到了京師,如今的京師早已經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無論是城牆還是道路,在朝廷國庫充盈的情況下,自然是少不得要調撥大量的錢糧來修繕京師。

自然而然京師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城牆依然是由青磚壘砌而成,而非是以水泥鑄造而成,就連京城之中的路面也是以青石條鋪就,所以說進入城中一股古樸肅穆厚重的氣息撲面而來。

當然京城的街道相較以往要乾淨整潔了許多,畢竟重新修繕的情況下,無路時排水系統還是每個裡許便修葺的廁所,再加上五城兵馬司新設立的下屬城市環衛司衙門招募大量的人手維持城市的衛生,使得京城煥然一新,一路走過根本就看不到有什麼臭水溝等蚊蟲亂飛的垃圾堆。

這一切自然是少不了李桓的建議,畢竟李桓可是清楚在這個時代一個上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如果說衛生方面做不好的話,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會引發大的瘟疫,到時候不知會有多少人為此送命。

畢竟李桓記得沒錯的話,大明末年,京城就曾爆發過大瘟疫,幾乎半城人口死傷。

這種情況下,歷時數年時間,終於有了大明京師的煥然一新的一面。

而這些來自於西方的使節團中的一眾人在進入京師之後,看著那乾淨整潔的環境,繁華的景象撲面而來,只讓使節團一眾人連連發出驚歎,有人更是直呼天堂也不過如此。

畢竟這個時代的西方,就算是那些赫赫有名的城市能有十幾萬人聚集便已經屬於大城市了,最關鍵的是這些城市的居住環境那叫一個髒亂差,對比之下,在使節團的這些人看來,大明京師就是真正的天堂所在。

ps:推朋友一本書《全球時間迴圈,只有我不受影響》,前面兩章作者看過,很不錯,有興趣的不妨看看。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