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大明百姓務工(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桓則是輕笑道:“不過是四丈寬罷了,以我大明那些大貨車,單向也就是能夠容納兩輛馬車並行罷了,這般雙向四車道,也就是勉強夠用罷了,甚至未來若是有需要的話,道路還要拓寬。”
朱輔在一旁捋著鬍鬚聞言不禁輕聲嘀咕道:“這怎麼可能,我大明就從來沒有這麼寬敞的道路,四丈已經是前所未有的,未來再拓寬的話,那也太不可思議了。”
李桓沒有在意朱輔的感嘆,目光則是落在了朱厚照的身上。
身為天子的朱厚照注意到李桓的目光,出於對李桓的習慣性的信任,朱厚照只是稍加沉吟便微微點了點頭道:“好,既然如此,那麼便如李卿所言,著內閣調撥銀錢,工部抽調一批官員,開建京津路,朕希望三個月之後,能夠乘坐馬車,從京師平穩的直達天津衛。”
既然天子已經拿定了主意,再加上李桓所言也不是沒有道路,道路寬敞一些的話,車輛通行自然是更為便捷,無非就是修路的花費高了一些罷了。
但是這些都不是問題,誰讓朝廷如今是前所未有的富裕呢,那麼多的銀錢囤積在國庫當中,說實話一眾人心中也有些著急啊。
銀子堆在那裡並沒有什麼意義,只有讓這些銀子流通起來才能夠創造價值,能夠成為大明帝國最核心最頂級的人物,這點淺顯的道理還是明白的。
透過修築道路,使得國庫當中的銀錢流通起來,也未嘗不是能夠推動大明發展的動力不是嗎。
幾人戀戀不捨的檢視了那一片裝滿了水泥的大缸,然後踏上水泥路,回返京師。
下了水泥路,馬車再次走在顛簸的道路之上,馬車開始劇烈的顛簸搖晃起來。
此時馬車之中,朱厚照、;王陽明、李桓幾人坐在車中,身形隨著馬車的晃動而微微晃動著。
雖然說以三人的修為,絲毫不受什麼影響,但是有一點卻是不得不承認,那就是走過了那平整的水泥路,再走這黃土官道,那感覺真的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朱厚照直接便向著李桓道:“李卿,既然你說在京師附近設立了幾處水泥燒製廠,所產出的水泥足夠同時開修兩條道路的,其中一條是京津路,那麼剩下的水泥,便拿來修築京師的道路吧。”
其他地方的道路可以暫緩一下,但是京師附近的道路卻是一定要立刻開始修築起來。
王陽明也是連連點頭,京師好歹也是首善之地,大明的中心所在,總不好其他地方的道路都開始修築了,結果京師附近乃至京城之中的道路還是一片泥濘破敗不堪吧。
李桓微微一笑道:“陛下,規劃道路這事情是朝廷的事情,臣只管提供充足的水泥,至於修路這種事情,陛下應該找王首輔才是啊。”
似乎是沒有想到李桓直接將事情推給了自己,但是王陽明也不得不承認李桓沒有說錯。
這種事情還真的就是內閣要負責的。當即王陽明便向著天子道:“陛下儘管放心便是,只要秦國公能夠提供足夠的水泥,那麼臣一定會命人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京師以及附近的道路統統以水泥修繕一遍。”
大明正德十年九月末
一份招工的告示在最短的時間內被各個地方上的官府貼了出來,告示很是明瞭就是招募青壯勞力修路。
若是以往的話,這個時候百姓們看到朝廷貼出這樣的告示肯定會哀嘆連連,但是經過這幾年的變革,朝廷但凡是進行什麼大的工程,必然會拿出錢糧來給予做工的勞力以錢糧充當工錢。
從一開始的應者寥寥到如今的應者雲集,只不過是短短的數年時間,可以說百姓對於朝廷招募勞力的看法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往一旦服役,搞不好就是破家之禍,可是如今若是能夠被選上的話,不單管吃管住,更是有錢糧可拿,一個壯勞力一個月所得,足可以養活數口之家。
這一次朝廷貼出告示,招募大量的青壯修路,可以說在告示貼出來的第一時間便是應者雲集。
雖然說修築京津路,天子給出的期限是三個月,但是內閣一眾人的想法是能不能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將京津路給修築起來。
想要加快速度的辦法其實很簡單,畢竟這就是人力活,只要將勞力的規模堆上去,速度自然就會大大提升。
畢竟將一條道路分成數段,同時開工這種辦法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夠想得出,京津路也不過是一百多里罷了,若是分成四五段的話,每一段其實也就那麼二三十里距離而已。
李桓能夠用一百人在短短三天內便修築六里距離的道路出來,儘管京津路路面寬四丈,工程量較之李桓那一丈寬的道路要翻數倍,那麼他們便招募個數千人,靠著人山人海的攻勢,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京津路給趕工出來。
當然內閣的還有另外一層考量,眾人都知道,之所以要首先修築京津路,其實就是要拿京津路做為一個試驗,只要京津路完工,那麼朝廷一定能夠在修築京津路的過程之中徹底掌握修路之法。
【嗯,求月票了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