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一群人分成了幾個部分,一部分在前平整道路,一部分堆放石子,一部分人負責將水泥倒在路面之上然後將之平整,一切都顯得那麼的井然有序,乍一看修葺道路這麼繁雜的工程,在這些人的手中竟然彷彿變得無比的輕鬆一樣。

至少看在朱厚照以及王陽明、張侖等一眾人的眼中,他們只感覺這些人這般井然有序的推進,一天下來還真的能夠修葺那麼一里路出來。

可以說如果不是李桓帶著他們親眼所見的話,單單是憑李桓給他們講述的話,說實話他們是真的不大相信的。

要知道就算是如官道那樣的道路,朝廷征伐勞役,修葺官道的速度都不可能有這麼的快。

最關鍵的是,以前朝廷所修葺的官道那可是將地面夯實,但是這樣的道路修葺過後,能夠維持個大半年的時間那都是好的,但凡是幾場大雨過後,可能那官道就會變得泥濘不堪,甚至都難以通行。

現在看著眼前被修葺的平整無比,甚至剛剛平整過的溼漉漉甚至還泛著幾分水潤光澤的路面,再看看他們身後不遠處那已經變得無比堅固的路面,眾人心中不禁生出了無限的感慨。

如果說眼前這路面真的如李桓所說的那樣,一旦幾日之後凝固下來,那麼這些溼漉漉的路面就會如石頭一般堅硬的話,這其中所蘊含的意義可想而知。

深吸了一口氣,朱厚照強壓下內心之中的激動看著李桓顫聲道:“李卿,這一切都是真的嗎,這些東西乾涸之後就真的能夠變成方才那些道路一般?”

李桓笑道:“陛下若是不信的話,幾日之後再看觀看便可知曉了。”

其實對於李桓的話,朱厚照並不懷疑,這麼大的事情,而且李桓還興師動眾的帶著這麼多人前來,那麼就足以證明這件事情絕對不可能是假的,李桓也不會在這種事情上面欺騙一眾人。

只不過是這驚喜太過驚人了,以至於就連朱厚照這般的天子一時之間都有些反應不過來。

倒是一旁目光灼灼的盯著不遠處正在攪拌水泥的那些大漢,準確的說是盯著那些大漢所攪拌的水泥看。

就聽得楊一清向著李桓開口道:“秦國公,若是楊某沒有看錯的話,想要修葺這般堅如磐石一樣的道路,絕對離不開你方才所說的水泥這一樣事物。”

李桓不禁讚賞的看著楊一清,微微點了點頭道:“楊兵部所言甚是,若要修葺這水泥路,那麼必須要消耗大量的水泥。”

楊一清當即便道:“不知這水泥產量幾何,如果說朝廷想要大規模修葺道路的話,可有足夠的水泥提供?”

眾人都是一時之人傑,顯然也都意識到了這點,所以當楊一清開口的時候便一個個的神色鄭重的看向李桓。

李桓輕笑道:“大家不妨隨我來。”

說著李桓便引領著一眾人來到了一處搭建好的棚子之下,就見其中整整齊齊的堆放著一口口偌大的大缸。

這個時代想要製造裝納水泥的密封袋顯然是不可能,不過這也難不倒那些匠人,這些匠人直接選用一口口的大缸做為裝納水泥的容器。

大缸的造價不高,完全可以燒製出無數來,最關鍵的是,這些大缸只要小心一些,避免破碎,完全可以重複利用,輔以蜜蠟封口,其密封的效果極佳,就算是直接將這些裝滿了水泥粉的大缸置於大雨之中也不用擔心會讓其中的水泥受潮凝結。

眾人先前已經見過那水泥是從一口大缸當中取出,現在看著眼前那密密麻麻的一口口不下於上千口的大缸,眾人不禁微微鬆了一口氣,只看這規模,至少可以證明一點,那就是水泥這種東西可以大規模量產,縱然是造價高一些,可是相比較其能夠修築出來的堅守如磐石一般的道路,朝廷也不是不能夠接受。

王陽明捋著鬍鬚,臉上洋溢著一種異樣的神采,目光從那一口口的大缸之上收回,深吸一口氣,大步上前衝著天子躬身一禮道:“陛下,臣請陛下允許工部開始規劃天下道路,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動工修葺天下主幹道。”

不用王陽明說,眾人都知道,有了水泥這等神器,那麼天下道路必然要重新修葺。

這會兒李桓則是笑著道:“諸位,如今李某已經命人建造了十處燒製水泥的礦場,這十處礦場就在京師左近,所出水泥倒是能夠支撐同時修築兩條水泥路的,考慮到造價的原因,諸如北地諸省、南方諸省,當就近尋找礦山,就地建造水泥廠,以此降低水泥之造價,避免南北轉運水泥之花銷。”

眾人聽得李桓之言皆是眼睛一亮,執掌內閣的幾位閣臣則是一臉的笑意,楊一清捋著鬍鬚哈哈大笑道:“若是各省皆開設幾處水泥廠的話,那麼要不了數年之間,我大明必將遍地都是這般堅固的道路。”

一條條便捷而又通暢的道路看似不起眼,但是其重要性只要不是傻子都清楚,無論是轉運兵馬糧草又或者是攻百姓平日裡出行等等,脫離了道路的存在,一切將寸步難行。

朱厚照的目光落在李桓身上道:“李卿,依你之見,我大明當如何推行道路修葺一事?”

李桓顯然早有思量,所以聽了朱厚照的問話,只不過是稍作沉吟便開口道:“回稟陛下,臣請陛下於工部新設一築路局,統一規劃我大明天下之道路之修葺一事,未免修路過程當中出現什麼意外,臣請陛下允許開修京津路,朝廷抽調得力之官員,監督修築京師至天津衛的道路,此路不過上百里,可修寬四丈之官道,以此積攢修路之經驗。”

幾人聽了李桓的話臉上皆是露出贊同之色,不過王陽明則是略帶訝異的道:“寬四丈的道路是不是太寬了一些,如今京師至天津衛的官道也不過是一丈五寬罷了,一下子擴寬一倍還多,且不說其工程量倍增,就是修築這四丈寬的道路,一里路下來,所耗銀兩便翻了四倍,也就是說,一里路大概就要花費四百兩紋銀。”

一旁的楊廷和捋著鬍鬚道:“從京師到天津衛大概是一百多里,也就是說修築這一條道路,朝廷至少要撥付白銀五萬兩左右。”

這麼一算,眾人心中不禁為之一緊,這還只是單單從京師到天津衛的道路而已,這麼一條不算太原的路竟然就要花費五萬兩白銀。

當然這點白銀相比朝廷如今國庫所積攢的財富來說的確是不算多,但是架不住大明境內所需要修築的道路實在是太多了,其他不說,至少從京師向著東南西北幾個方向,至少要修築數條貫穿大明的主幹道吧,拋開這些主幹道,各省、哥哥州府乃至各縣之間,是不是也要修築道路,這麼一算的話,只怕就是十萬裡的水泥路都止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