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此番有資格封邦建國的藩王宗親數量不在少數,所以就算是這寬敞的大廳也都顯得有些擁擠起來。

不過這會兒一眾人所關注的卻不是擁擠不擁擠的問題,一個個的目光卻是落在了那一張懸掛在廳中的一張偌大的輿圖之上。

這一張輿圖之上密密麻麻的標註著大大小小數以千計的島嶼,這些島嶼有大有小,正是這數年之間,朝廷探查南洋行省所製作出來的一份詳細的輿圖。

雖然說在這輿圖之上所標註的島嶼數量有上千之多,可是南洋之地島嶼實在是太多了,這些被標註出來的島嶼連其中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雖然說這一份輿圖還不夠詳細,但是如果說是眼下用來分封一眾藩王宗親的話,倒也足夠用了。

可以說王陽明等人隨便在輿圖之上那麼一指,便有可能是一位藩王未來的分封之地,所以說此時一眾藩王宗親全都緊張而又關切的看著那一份輿圖。

王陽明同楊廷和、劉宇等人對視了一眼,關於這些藩王宗親的分封之地,看似是由內閣分派,其實真正拿主意的卻是天子。

早在不久之前,包括李桓在內,天子便已經同內閣商量好了這些藩王宗親的去向。

南洋之地島嶼眾多,可以說數以萬計,不過這麼多的島嶼,其中幾乎九成都不過是一些面積不大的荒島罷了,這些荒島在這個時代幾乎是沒有什麼價值,也根本不可能做為一眾藩王宗親的分封之地。

真正能夠拿出來分封一眾藩王宗親的至少也要有一縣之地大小,島上還得有足夠的土地,否則的話,真的將這些藩王給分封過去,怕是會要了這些藩王的性命。

朝廷不是要置這些藩王於死地,而是真的想要利用這些藩王鎮守南洋行省,藉助這些藩王的力量開發南洋,徹底的將南洋之地融入華夏版圖。

單單是以朝廷的力量來開發南洋,說實話也就是如今朝廷的財政足夠充裕,否則的話,朝廷還真的扛不住,即便是如此,朝廷想要掌控南洋也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

如果說能夠利用這些藩王宗親的力量的話,那麼必然能夠加快朝廷掌控南洋的程序。

畢竟這些藩王宗親雖然說沒有什麼軍政大權,可是一個個的全都是地方上的土皇帝,所掌握的人口就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這些依附於各個藩王宗親的佃戶,其戶籍甚至都不在朝廷手中,也就是說各家王府下屬的佃戶到底有多少,就是朝廷都不太清楚。

前番朝廷施行新政,清查天下田畝以及隱戶,的確是收效極大,然而對於這些藩王宗親來說,朝廷的政令還真的很難徹底的施行,至少不少藩王宗親明裡暗裡不予配合,地方上的推行新政的官員也很難將這些藩王如何。

畢竟涉及皇家,這些藩王一個個拿出無賴的架勢來,除非天子親自下旨督查。

如今這些藩王一旦分封於南洋之地封邦建國,那麼他們肯定要帶著一部分人前往各自的封地的,其實這也是朝廷所鼓勵的。

只要這些藩王有能力帶人前往南洋,朝廷絕對不會阻攔。

就在一眾藩王的期待之中,王陽明緩緩站起身來,目光掃過一眾人道:“諸位王爺,蒙陛下信任,將此分封之事交由我等辦理,如今關於諸位王爺的分封之地,我等皆已經在輿圖之上選出,這些全都是面積至少在一縣之地大小的島嶼,可以說只要諸位王爺能夠帶上百姓前往封地,用心發展民生,以諸位王爺封地的情況,要不了多久便會呈現出繁華之相。”

“王閣老,這些咱們早已經知曉,現在大傢伙關心的是咱們各自的封地在何處。”

有藩王頗有些迫不及待的開口道。

王陽明捋著鬍鬚輕笑,衝著身旁的一名吏員微微點了點頭,隨即就見那吏員走上前來,將一份帛書呈給王陽明。

王陽明接過帛書,先是看了眾人一眼這才緩緩開口道:“秦王封地,七星島,位於爪哇東南四十里,面積約有五萬頃,森林、礦產不計!”

秦王聞言不禁皺了皺眉頭,朝廷分封給他的是獨立的一個島嶼,這島嶼面積差不多有五萬頃,大概就相當於五百萬畝土地大小,這麼一看的話,這面積已經是不小了,比之中原之地絕大多數的縣府還要大上許多。

可是如果考慮到這是一個島嶼的面積,若是拋開其中的林地、礁石、水塘等等,真正可供耕種的田畝能有二三百萬畝已經是不錯了。

若是按照一戶之家擁有田畝三五十畝來計算的話,大概能夠供養個十萬戶左右差不多已經是極限了,也就是說一島之地能有三五十萬人口,比之大明一縣所擁有的人口也是不差了。

這麼算的話,這樣一個島嶼倒也足夠封邦建國了,若是沒有什麼野心的話,一縣之地,數十萬人口供養一個王侯,日子絕對要比在中原之地好過的多。

事先已經做過這方面的工作的秦王幾乎是一瞬間便在腦子當中閃過了這般的念頭,沒有遲疑的上前衝著王陽明躬身一禮道:“秦王府會以最短的時間遷移百姓前往七星島,封邦建國,為大明鎮守一方。”

王陽明含笑點頭,目光落在晉王身上開口道:“晉王封地梅花島,位於泗水西北三十里,面積約有七萬頃,島上有桃林無數,良田、礦產不計。”

聽得自己所封島嶼面積竟然要比秦王所封大上幾分,晉王臉上不禁露出了笑容,忙上前道:“晉王府會盡快將王府下屬良田交歸朝廷,完成百姓遷移,為我大明鎮守一方。”

隨著王陽明將一名名藩王的封地道出,這些藩王所得島嶼有大有小,不過總體而言,這些島嶼的價值其實都是相差彷彿,面積大一些的,自然條件就要差一些,多山地少肥沃良田,所以說在王陽明的解說之下,至少一眾藩王表面上對於朝廷的分封還算滿意。

大明藩王宗親之中,最尊貴的自然是數十位親王,可是除了親王之外尚且還有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一直到奉國中尉,即便是最差的奉國中尉都有二百石的年奉,上百年來,大明宗室已經繁衍生息達到了上萬人之多,可以想象得出,朝廷每年單單是要奉養這些宗室要花費多少的錢糧。

除開靡費最多的數十位親王之外,天子對於其餘的宗室自然也是有所安排的,親王之下的郡王同樣給予其封邦建國之權,只是這些郡王可就沒有親王那般獨得一島的待遇,而是十幾名郡王一起分得一島之地,各自劃分自己的區域,因此只是數十個大小島嶼劃分下來,便解決了郡王的處理問題。